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代勇专利>正文

一种平面供电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454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供电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供电电源、多个第一金属板和多个第二金属板,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构成一平面;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沿第一方向按照预设距离间隔排列,且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沿第二方向按照预设距离间隔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多个第一金属板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供电电源的一端,多个第二金属板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供电电源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通有不同极性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间隔排列构成一个平面供电装置,使得待充电设备能够在平面供电系统上进行移动充电,而无需固定在一个地方进行充电,提高了电子设备充电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面供电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面供电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最常用到的例如:手机、电脑、家电、电动汽车等,可以看出,每种电子设备都需要对其进行充电才能保证正常使用。以电动汽车为例,电动汽车属于一种新能源汽车,需要固定在地面上的充电桩对其进行充电,在充电时,通过线头与线头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进行供电。因此,由于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需要找到固定的充电桩,停在充电桩旁边进行充电,等充电完成后才能够行驶,另外,一个充电桩在同一时间只能对一辆电动汽车充电,由于充电桩的数量远远少于电动汽车的数量,因此,当有多量电动汽车都需要进行充电时,就只能依次排队,因此,现有的充电方式对电动汽车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供电装置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面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电源、多个第一金属板和多个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构成一平面;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沿第一方向按照预设距离间隔排列,且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沿第二方向按照所述预设距离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多个第一金属板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所述供电电源的一端,所述多个第二金属板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所述供电电源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形状、尺寸均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源为交流电源或直流稳压电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金属板之间通过电线进行串联连接,所述多个第二金属板之间通过电线进行串联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面供电系统,包括: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平面供电装置;所述平面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可充电电池、第一充电端和第二充电端;所述第一充电端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分别与所述平面供电装置中处于不同极性的金属板可移动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金属板包括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端和所述第二充电端的尺寸小于所述平面供电装置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预设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全桥整流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端远离所述平面供电装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端远离所述平面供电装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的付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端与第二充电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金属板边长的奇数倍。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通有不同极性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间隔排列构成一个平面供电装置,使得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构成了电源的正负两极,当有待充电设备的一个充电端与第一金属板接触,另一个充电端与第二金属板接触时产生回路,且待充电设备能够在平面供电系统上进行移动充电,而无需固定在一个地方进行充电,提高了电子设备充电的灵活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面供电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面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面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面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平面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面供电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供电电源101、多个第一金属板102和多个第二金属板103,所述第一金属板102与所述第二金属板103构成一平面;所述第一金属板102与所述第二金属板103沿第一方向按照预设距离间隔排列,且所述第一金属板102与所述第二金属板103沿第二方向按照所述预设距离间隔排列。可以理解的是,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金属板102和第二金属板在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列,且第一金属板102和第二金属板103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第一金属板102和第二金属板103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目的是为了绝缘,以免第一金属板102和第二金属板103接触导致短路。可选的,第一金属板102和第二金属板103都为正方形,且边长相同。应当说明的是,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形状和尺寸需要相同,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在间隔排列时,沿着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呈一个夹角,该夹角可以为任意的夹角,其中,可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呈直角。所述多个第一金属板102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所述供电电源101的一端,所述多个第二金属板103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所述供电电源101的另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将所有的第一金属板102串联起来然后与供电电源101的一端连接,将所有的第二金属板103串联起来然后与供电电源101的另一端连接。应当说明的是,可以通过电线进行串联,也可以通过其他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多个第一金属板和多个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构成一平面;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沿第一方向按照预设距离间隔排列,且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沿第二方向按照所述预设距离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多个第一金属板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所述供电电源的一端,所述多个第二金属板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所述供电电源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多个第一金属板和多个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构成一平面;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沿第一方向按照预设距离间隔排列,且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沿第二方向按照所述预设距离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多个第一金属板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所述供电电源的一端,所述多个第二金属板之间串联连接,并接入所述供电电源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形状、尺寸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为交流电源或直流稳压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金属板之间通过电线进行串联连接,所述多个第二金属板之间通过电线进行串联连接。6.一种平面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充电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平面供电装置;所述平面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可充电电池、第一充电端和第二充电端;所述第一充电端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分别与所述平面供电装置中处于不同极性的金属板可移动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代勇邓淋方
申请(专利权)人:邓代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