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保温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34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保温箱,包括连接粘扣、第一气柱袋和第二气柱袋,所述第二气柱袋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气柱袋中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气柱袋和所述第二气柱袋均包括外薄膜、中薄膜和内薄膜,所述外薄膜与所述中薄膜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气柱腔,所述中薄膜与所述内薄膜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容置腔。保温箱在使用前气柱腔内没有填充空气,箱体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箱体所占用空间很小,便于对保温箱进行运输和存储,保温箱本身自带制冷功能,用户不必分开购置保温箱和冰袋,降低了原料运输成本,也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保温箱
本技术属于冷藏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降解保温箱。
技术介绍
传统保温箱通常采用泡沫材质制成,废弃后难以降解,对环境污染较大,而且这种保温箱本身作为商品运输和存放时占用空间很大,运输和存储的成本都较高。此外,对于一些需要冷藏运输的商品而言,销售商需要分开购置保温箱和冰袋,然后再将冰袋和货物放入保温箱内进行运输,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操作工序,增加了仓储、管理和打包等方面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降解保温箱,利用气柱袋构成保温箱的箱体,并在气柱袋的内侧设置制冷剂,降低保温箱闲置时所占空间,降低物流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降解保温箱,包括连接粘扣、第一气柱袋和第二气柱袋,所述第二气柱袋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气柱袋中部的一侧相连,所述连接粘扣的毛圈部设于所述第一气柱袋周缘的背面,所述连接粘扣的带钩部设于所述第二气柱袋周缘的正面;所述第一气柱袋和所述第二气柱袋均包括外薄膜、中薄膜和内薄膜,所述外薄膜、所述中薄膜和所述内薄膜的材质均为可降解薄膜,所述中薄膜设于所述外薄膜与所述内薄膜之间,所述外薄膜与所述中薄膜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气柱腔,所述中薄膜与所述内薄膜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制冷剂,所述第一气柱袋和所述第二气柱袋经注气、热封和弯折后形成密封的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柱袋的中部设有两条第一热封线,所述第一热封线与所述第一气柱袋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封线设于所述第一气柱袋长度方向上的三分之二点位置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柱袋的中部设有两条第二热封线,所述第二热封线与所述第二气柱袋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封线设于所述第二气柱袋长度方向上的三分之二点位置处。进一步地,所述气柱腔与所述容置腔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外薄膜的外侧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可降解无纺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箱体的外层为气柱袋,保温箱在使用前气柱腔内没有填充空气,箱体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箱体所占用空间很小,便于对保温箱进行运输和存储,当需要使用时再对气柱腔进行充气并密封,然后将气柱袋弯折成箱体结构,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2)外薄膜、中薄膜和内薄膜均采用可降解的材质制成,保温箱在使用废弃后不会产生大量的白色污染,设备对环境友好;(3)气柱袋的内侧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制冷剂,使用保温箱时再对容置腔内注水使制冷剂发挥制冷作用,保温箱本身自带制冷功能,用户不必分开购置保温箱和冰袋,降低了原料运输成本,也便于管理;(4)第一气柱袋与第二气柱袋之间通过粘扣连接,对气柱腔充气后能快速组装成箱体结构,而且第一气柱袋与第二气柱袋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可以很好地避免外界热空气进入箱体内,提升设备的保温性能;(5)在外薄膜的外部还设置了耐磨层,耐磨层一方面可以提升保温箱的耐磨性能,避免运输过程中外薄膜被划破,耐磨层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保温箱的保温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展开时正面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展开时背面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气柱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组装成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第一气柱袋,11-第一热封线,2-第二气柱袋,21-第二热封线,3-连接粘扣,31-毛圈部,32-带钩部,4-外薄膜,5-中薄膜,6-内薄膜,7-气柱腔,8-容置腔,9-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降解保温箱,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气柱袋1和第二气柱袋2,所述第二气柱袋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气柱袋1中部的一侧相连,所述连接粘扣3的毛圈部31设于所述第一气柱袋1周缘的背面,所述连接粘扣3的带钩部32设于所述第二气柱袋2周缘的正面,带钩部32与毛圈部31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气柱袋1的中部设有两条第一热封线11,所述第一热封线11与所述第一气柱袋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热封线11设于所述第一气柱袋1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三分之二点位置处,第一热封线11将第一气柱袋1分割为三个部分。所述第二气柱袋2的中部设有两条第二热封线21,所述第二热封线21与所述第二气柱袋2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热封线21设于所述第二气柱袋2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三分之二点位置处,第二热封线21将第二气柱袋2分割为三个部分。第二气柱袋2与第一气柱袋1的连接位置位于两个第一热封线11之间。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气柱袋1和所述第二气柱袋2均包括外薄膜4、中薄膜5和内薄膜6,所述外薄膜4、所述中薄膜5和所述内薄膜6的材质均为可降解薄膜,所述中薄膜5设于所述外薄膜4与所述内薄膜6之间,所述外薄膜4与所述中薄膜5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气柱腔7,所述中薄膜5与所述内薄膜6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容置腔8(如图2所示),所述容置腔8内设有制冷剂9,所述第一气柱袋1和所述第二气柱袋2经注气、热封和弯折后形成密封的箱体结构,此时气柱腔7均位于箱体的外侧,容置腔8均位于箱体的内侧。第一气柱袋1和第二气柱袋2的长度相同,当第一气柱袋1和第二气柱袋2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气柱袋1和第二气柱袋2共同构成一个六面体的展开图,每个面的每条边上的连接粘扣3均单独设置,可以单独翻转。为气柱腔7注气后,将第一气柱袋1沿着第一热封线11进行弯折,将第二气柱袋2沿着第二热封线21进行弯折,然后将第一气柱袋1上的毛圈部31与第二气柱袋2上对应的带钩部32连接,第一气柱袋1和第二气柱袋2共同围成一个密封的箱体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气柱袋1被第一热封线11分割成的三个部分构成箱体的三个面,第二气柱袋2被第二热封线21分割成的三个部分构成箱体的其余三个面。本技术中,外薄膜4、中薄膜5和内薄膜6可以采用市场上现有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或双降解塑料薄膜等可降解薄膜,外薄膜4与中薄膜5之间的结构、中薄膜5与内薄膜6之间的结构均类似于常见的气柱袋结构。气柱腔7的端部设有注气口,容置腔8的端部设有注水口,注水口处还设有封口凹凸带。设备在闲置时保温箱处于压缩状态,设备占用空间很小,便于运输和储存,当需要组装时,通过注气口往气柱腔7内通气然后通过热封线封闭注气口,通过注水口往容置腔8内注水,然后通过热封线封闭注水口。制冷剂9可以采用市场上常见注水冰袋所采用的冰晶等物质,制冷剂9遇水后开始制冷。为了使组装后箱体的结构强度更大,所述气柱腔7与所述容置腔8垂直,气柱腔7和容置腔8共同构成类似网状的结构。为了提升保温箱的耐磨性能,避免运输过程中外薄膜4被划破,进一步提升保温箱的保温性能,所述外薄膜4的外侧设有耐磨层9,所述耐磨层9的材质为可降解无纺布。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保温箱,其特征是:包括连接粘扣、第一气柱袋和第二气柱袋,所述第二气柱袋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气柱袋中部的一侧相连,所述连接粘扣的毛圈部设于所述第一气柱袋周缘的背面,所述连接粘扣的带钩部设于所述第二气柱袋周缘的正面;所述第一气柱袋和所述第二气柱袋均包括外薄膜、中薄膜和内薄膜,所述外薄膜、所述中薄膜和所述内薄膜的材质均为可降解薄膜,所述中薄膜设于所述外薄膜与所述内薄膜之间,所述外薄膜与所述中薄膜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气柱腔,所述中薄膜与所述内薄膜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制冷剂,所述第一气柱袋和所述第二气柱袋经注气、热封和弯折后形成密封的箱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保温箱,其特征是:包括连接粘扣、第一气柱袋和第二气柱袋,所述第二气柱袋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气柱袋中部的一侧相连,所述连接粘扣的毛圈部设于所述第一气柱袋周缘的背面,所述连接粘扣的带钩部设于所述第二气柱袋周缘的正面;所述第一气柱袋和所述第二气柱袋均包括外薄膜、中薄膜和内薄膜,所述外薄膜、所述中薄膜和所述内薄膜的材质均为可降解薄膜,所述中薄膜设于所述外薄膜与所述内薄膜之间,所述外薄膜与所述中薄膜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气柱腔,所述中薄膜与所述内薄膜通过热封线热封后形成多个条形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制冷剂,所述第一气柱袋和所述第二气柱袋经注气、热封和弯折后形成密封的箱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保温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现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艾施派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