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结合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373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结合的搅拌装置,以适用于搅拌互溶液体、固体在液体中的悬浮、气液接触等对有无气泡无要求的工况。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的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结合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容器、设置在搅拌容器内腔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该搅拌装置还包括从容器底部通入气体的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括开设在搅拌容器底部的若干进气孔、连通进气孔且带有单向阀的气管以及通过气管输入气体的输气装置;所述搅拌容器包括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以及分别扣合在上下两端开口的上端盖与下端盖;上端盖上设有物料进口和出气口,上端盖中央的转轴孔中可转动地定位着转轴和电机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结合的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是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方式相结合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搅拌操作在化工生产、冶金、食品、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搅拌混合不仅使多项体系混合均匀,同时可以加速传质传热等过程,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搅拌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工业系统的生产效率。在搅拌过程中,搅拌效果与物料运动的紊乱程度紧密相关,物料湍动程度越大,物料混合越均匀,在搅拌容器内最佳流体力学状况是整个流层处于一种高度湍流的状态。传统机械式搅拌装置,利用搅拌桨提供的升力,使物料上升翻转,达到搅拌目的。但是搅拌时,搅拌腔体内的物料运动状态不够理想,物料的运动方式和剧烈程度很难达到多相体系所要求的状况;因此传统搅拌装置搅拌效率不高,搅拌时间长且物料混合不均匀,长期制约着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搅拌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得物料混合均匀,传热传质也是搅拌混合的目的之一,机械搅拌混合效果明显,但是传热效率低,通气搅拌气体升力较弱,对高粘度流体混合效果不佳;但是气体流动能够带走热量,通入气体甚至能促进传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搅拌装置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的通气与机械搅拌相结合的搅拌装置,以适用于搅拌互溶液体、固体在液体中的悬浮、气液接触等对有无气泡无要求的工况。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料高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容器、设置在搅拌容器内腔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该搅拌装置还包括从容器底部通入气体的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括开设在搅拌容器底部的若干进气孔、连通进气孔且带有单向阀的气管以及通过气管输入气体的输气装置。所述搅拌容器包括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以及分别扣合在上下两端开口的上端盖与下端盖;上端盖上设有物料进口和出气口,上端盖中央的转轴孔中可转动地定位着转轴和电机固定装置;下端盖上制作有卸料口和所述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有三个,均匀设置在下端盖底部。所述进气孔的开口高度为下端盖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筒体的内腔四壁设置有通过连接件螺旋状布置的螺旋挡板,螺旋挡板与筒体内壁保持一定距离;螺旋挡板上还设有射流孔。所述筒体的内腔底部水平布置在至少一个带有多个小孔的均布器,以均匀分散由进气孔输入的气体。所述立体四通接头和进气管道之间,靠近立体四通接头处设置单向截止阀,流向为从进气管道流向立体四通接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机械搅拌的基础上,从筒体底部通入气体,利用气体升力带动物料向上运动,物料在搅拌桨升力、气体上升力和物料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筒体内翻转运动。与筒体内腔四壁5-10cm处设置有带有通孔的螺旋挡板,物料在经过射流孔时,由于流道变化,形成稳定小漩涡,加剧物料湍动程度,提升搅拌效果(传统搅拌装置,通常在仅筒体内部设置竖直布置的挡板;本技术采用的螺旋挡板在竖直方向和筒体切向方向均能改变物料运动状态,可明显提高搅拌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搅拌效率高以及搅拌效果明显的优点;适用于搅拌互溶液体、固体在液体中的悬浮、气液接触等对有无气泡无要求的工况,对于需要传热传质工况,实用效果更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螺旋挡板射流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均布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附图所示的物料高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容器、设置在搅拌容器内腔的搅拌桨;这些与常规的搅拌装置类似。本技术还配置了从容器底部通入气体的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括开设在搅拌容器底部的若干进气孔5、连通进气孔且带有单向阀14的气管15以及通过气管输入气体的输气装置16(优选气泵)。搅拌容器由上端盖1,筒体2,下端盖3组成;上端盖设有开孔物料进口6和出气口7,中间留有转轴8通孔,转轴和驱动转轴的电机(图中省略)均固定在上端盖上。下端盖开设有卸料口4和若干进气孔5(进气孔5优选三个),均匀设置在下端盖底部,进气孔开口(位于搅拌容器内腔的开口)高度优选为下端盖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便于安装和拆卸,进料口6、出气孔7、进气孔5和卸料孔4均由法兰与其他管道连接,法兰连接处均采用机械密封。为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可在出气孔7连接管道接至气泵的空气进口,以提高气泵进口压力,为物料运动提供更足的的动力。转轴8竖直定位在搅拌内腔中间,搅拌桨9与转轴8连接,搅拌桨为推进式桨叶,搅拌桨高度可根据装置实际大小调节。筒体内腔四壁通过若干个连接件10螺旋状固定着带有通孔的螺旋挡板11;可在距离筒体2内壁5-10cm处通过连接件10(可用短钢板)将螺旋挡板11焊接固定在筒体内壁上,使螺旋挡板与筒体保持一定距离,防止颗粒在挡板与筒体连接处沉积;螺旋挡板可设置多层;挡板上开有射流孔,射流孔为锥形孔,形状如2所示,角度α在0-60°之间,可根据需要选择确定。输气装置16与气管15通过法兰连接,气管出口有立体四通接头13,使气体均匀进入三个进气孔5;靠近进气孔端设有单向阀14,利用物料自身压力阻止物料倒流,仅使气体由进气管道单向进入搅拌腔体。为使气体均匀通入腔体,在筒体下端设置均布器12,均布器为开有多个小孔的薄板,如图3所示;为提高均布效果,可设置多层均布器,均布器之间保持间距,均布器的开孔之间错位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结合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容器、设置在搅拌容器内腔的搅拌桨(9);其特征在于:该搅拌装置还包括从容器底部通入气体的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括开设在搅拌容器底部的若干进气孔(5)、连通进气孔且带有单向阀(14)的气管(15)以及通过气管输入气体的输气装置(16);所述搅拌容器包括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2)以及分别扣合在上下两端开口的上端盖(1)与下端盖(3);上端盖上设有物料进口(6)和出气口(7),上端盖中央的转轴孔中可转动地定位着转轴(8)和电机固定装置;下端盖上制作有卸料口(4)和所述的进气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结合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容器、设置在搅拌容器内腔的搅拌桨(9);其特征在于:该搅拌装置还包括从容器底部通入气体的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括开设在搅拌容器底部的若干进气孔(5)、连通进气孔且带有单向阀(14)的气管(15)以及通过气管输入气体的输气装置(16);所述搅拌容器包括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2)以及分别扣合在上下两端开口的上端盖(1)与下端盖(3);上端盖上设有物料进口(6)和出气口(7),上端盖中央的转轴孔中可转动地定位着转轴(8)和电机固定装置;下端盖上制作有卸料口(4)和所述的进气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结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有三个,均匀设置在下端盖底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昳曾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