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动地垫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36710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运动地垫及系统。该智能运动地垫,包括依次层叠的缓冲层和面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缓冲层经所述第一表面贴合于所述面层;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凹陷部,以及埋设于所述凹陷部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为压电薄膜和/或压电电缆。该智能运动地垫,采用的压电薄膜或压电电缆成本低、来源广泛,降低了智能运动地垫的制造成本和难度,通过设置凹陷部埋设所述压力感应器,结构简单,避免了如现有技术采用印刷的方式进行感应器的铺设,在保证数据监测准确性的同时,简化了智能运动地垫的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运动地垫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运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运动地垫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而目前的体育课程设定却流于形式化和同质化,虽然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都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课程,但是体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却很难通过类似文化课的考试成绩那样体现出来,而学生体质天生有差异,是否因体育课程而达到了提升也很难有明确和量化的数据记录。目前能提供运动数据或者接受数据进行反馈的运动场实际产品在市场上尚未见到,更不用说量产。现有技术公开类似3D压力台结构的田径训练系统,但是其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网状结构压感系统密度大,成本极高。此外,该现有技术采用纵横坐标模拟多路开关点阵方式获取的信号,存在如下四个缺点:1、该信号点阵采集后的信号由模拟多路开关控制,如多点同时接通,无法区别是哪一路信号;2、线束过多,影响跑道实际工作效果;3、当采集信号路数过多时,要求相应增加A/D数量,造成高昂成本,同时不利于数据管理;4、用来进行数据传输的现场总线标准不一,支持器件少,可用范围小,不利于标准化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工业生产,成本低,且数据监测准确的智能运动地垫。一种智能运动地垫,包括依次层叠的缓冲层和面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缓冲层经所述第一表面贴合于所述面层;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凹陷部,以及埋设于所述凹陷部内的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为压电薄膜和/或压电电缆。本技术的智能运动地垫,通过设置缓冲层和面层,并在所述缓冲层的其中一个表面设置凹陷部,将压电薄膜和/或压电电缆作为压力感应器埋设于所述凹陷部,以实现对在所述智能运动地垫上运动的人进行运动数据的采集。其中,采用的压电薄膜或压电电缆成本低、来源广泛,降低了智能运动地垫的制造成本和难度,通过设置凹陷部埋设所述压力感应器,结构简单,避免了如现有技术采用印刷的方式进行感应器的铺设,在保证数据监测准确性的同时,简化了智能运动地垫的生产工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感应器埋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相较于设置于所述面层和缓冲层之间(即所述第一表面),将所述压力感应器埋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可避免缓冲层的变形对压力感应器的影响,同时还可借助缓冲层的缓冲作用,避免多个压力感应器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感应器为压电电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每1m*1~1.5m的区域内设置一条所述压电电缆;所述压电电缆的长度为50~100cm。合理控制该智能运动地垫上的压力感应器的密度,能够获得较佳的数据监测效果,避免相邻区域之间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控制生产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电缆的长度为70~90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层的厚度为2~8mm,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5~15mm。合理设置各层厚度,可获得较佳的数据监测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还设有缓冲凸起。以优化缓冲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数据监测系统;所述数据监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收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信号收集装置连接至所述压力感应器。与采用的所述压力感应器相对应的,一个压力感应器可对应一个数据传输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路开关控制系统的设置,便于信号的区分和管理,且可对线路标准进行统一,优化地垫的工作效果,也有利于标准化推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收集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至所述压力感应器;所述面层的侧面设有道牙,所述道牙内部中空形成内腔,并设有连通至所述内腔的数据线入口和数据线出口;所述数据线置于所述内腔,且一端经所述数据线入口连接至所述压力感应器,另一端经所述数据线出口连接至所述信号收集装置。由此在进行大规模铺装时,可将各压力感应器的数据线汇总至所述内腔,使该智能运动地垫结构更为有序,便于数据的对应处理。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运动场,由若干所述的智能运动地垫拼接而成。该智能运动场由上述智能运动地垫拼接而成,制作成本低,便于运输和安装,且能够有效对运动数据进行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智能运动地垫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智能运动地垫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智能运动地垫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智能运动地垫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智能运动地垫(压力感应器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智能运动地垫(压力感应器设置于第二表面,且为“S”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智能运动地垫(压力感应器设置于第一表面,且为“S”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数据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道牙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实施例一种智能运动地垫,如图1-3所示,其包括依次层叠的缓冲层200和面层100。缓冲层20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缓冲层200经第一表面201贴合于面层100。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表面202设有凹陷部,压力感应器300埋设于该凹陷部内,压力感应器300为压电电缆。相较于设置于面层100和缓冲层200之间(即第一表面201上),将压力感应器300埋设于第二表面202,可避免缓冲层200的变形对压力感应器300的影响,同时还可借助缓冲层200的缓冲作用,避免多个压力感应器300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可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压力感应器300可设于第一表面201。压力感应器300也可为其它种类,如压电薄膜。上述智能运动地垫,通过设置缓冲层200和面层100,并在缓冲层200的其中一个表面设置凹陷部,将压电薄膜和/或压电电缆作为压力感应器300埋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运动地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缓冲层和面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缓冲层经所述第一表面贴合于所述面层;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凹陷部,以及埋设于所述凹陷部内的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为压电薄膜和/或压电电缆;还包括数据监测系统;所述数据监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收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信号收集装置连接至所述压力感应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运动地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缓冲层和面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缓冲层经所述第一表面贴合于所述面层;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凹陷部,以及埋设于所述凹陷部内的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为压电薄膜和/或压电电缆;还包括数据监测系统;所述数据监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收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信号收集装置连接至所述压力感应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运动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器埋设于所述第二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运动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器为压电电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运动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每1m*1~1.5m的区域内设置一条所述压电电缆;所述压电电缆的长度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蔡陈敏丁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同欣康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