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663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包括内芯管和外管,所述内芯管与外管头部通过辐辏形条片结构的硅胶片相连,内芯管头部设有进水孔,外管下部侧壁设有出水口,内芯管和外管尾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部件简单,无需特殊材料,无毒无刺激,无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好,减少尿道粘膜刺激,该导尿管适用于所有泌尿外科手术后有出血形成血凝块风险需要进行膀胱冲洗的患者,也可作为普通尿管常规使用,易操作,材料成本低,有利于临床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由于尿道、输尿管等人体自然腔道的存在,腔内微创手术量占泌尿外科手术的多数。绝大部分手术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而膀胱肿瘤微创切除、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等治疗术后常需要膀胱持续冲洗。现有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三腔冲洗导尿管一般采用孔眼式的进出水,开口较小且单一,并且由于在常规粗细导尿管中需要存留三个腔道,进出水腔道也较细,术后细小的凝血块、脱落的坏死组织在随着冲洗液排出的过程中极易堵塞冲洗尿管。一旦发生导尿管堵塞,膀胱过度充盈,会导致手术创面裂开,原本闭合的血管破裂出血,而且由于血块的刺激,引起患者反复的膀胱痉挛,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不可控制的加重出血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甚至需要二次手术处理。另一方面,泌尿外科的患者以中老年病人居多,由于年龄或者身体自身因素,对于麻醉作用反应稍差,术后苏醒较慢,而留置尿管本身对尿道会产生刺激,部分患者会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自行牵拉甚至拔出导尿管,在气囊未抽除的情况下会造成尿道粘膜严重损伤甚至尿道断裂,也有在牵拉挤压时造成气囊炸裂,气囊碎片残留。总之,导尿管这看似简单的小器械,在临床实践中却容易给手术医师增加大量工作烦恼,更对患者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而专门设计的一种结构简单,易实行的膀胱冲洗导尿管,该导尿管适用于所有泌尿外科手术后有出血形成血凝块风险需要进行膀胱冲洗的患者,也可作为普通尿管常规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包括内芯管和外管,所述内芯管与外管头部通过辐辏形条片结构的硅胶片相连,内芯管头部设有进水孔,外管下部侧壁设有出水口,内芯管和外管尾部活动连接。本技术所述辐辏形条片结构硅胶片能折叠弯曲,且每片硅胶片之间有长条状间隙。本技术所述内芯管和外管主管体均为硅胶管,外管管径为5-7.5mm,内芯管管径为1.5-4.5mm,优选外管管径为5.1-5.4mm、5.8-6.2mm或7.1-7.4mm,相应的内芯管管径为1.8-2.2mm、2.8-3.2mm或3.8-4.2mm。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粗细的管径。本技术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端设有塑料塞,内芯管尾端设有塑料尾塞。本技术所述内芯管和外管尾部连接处均为塑料口,内芯管尾部为带刻度的塑料口,外管尾部为有裂隙带螺纹的塑料口,外管尾端带螺纹的塑料口上设有螺帽。本技术所述辐辏形条片结构的硅胶片至少为4片,优选为6片。辐辏形条片结构的硅胶片为6片时,每片硅胶片长度为3cm,宽度为3mm。且硅胶片的数量或者宽度也可以随外管管径增大而增加。本技术所述进水孔直径和内芯管腔直径一致,出水孔直径和外管腔直径一致。本技术所述的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头端不再采用气囊结构,而是采用硅胶材料的辐辏样条片样结构,在常规状态下,组成尿管外套管的一部分,因其弧度稍凸起,待尿管顺利插入膀胱后,牵拉尿管内芯管,该条片样结构沿原先弧度隆起张开,并且随着内芯管拉出长度不一样,其张开缝隙也不一样,冲洗液进入条片间隙沿着管腔流出,内芯管和外管尾部由塑料制成,外管表面带有一螺帽,顺时针旋紧即可使外管裂隙闭合,夹紧内芯管,从而内外管紧闭连接,防止漏水,同时限制内芯管的回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牵拉内芯管使硅胶片如伞状撑开起到固定尿管作用,拔除时只需将内芯缩回,设计巧妙简单,不会产生实质性阻碍尿管拔除。同时,不存在囊内压力的情况下也不会引起尿管爆裂,更不会产生暴裂后尿管皮片异物残留膀胱的现象。(2)本技术通过硅胶片撑开的原理固定尿管,硅胶材质本身柔软,即使在不还原内芯,硅胶片张开的情况下暴力拔除尿管,也仅使尿管固定端进入尿道后硅胶片自行压缩帖服尿管,并不损伤尿道粘膜。(3)本技术通过牵拉内芯管使硅胶片隆起,通过硅胶片间的间隙回水原理,长条形的间隙不容易被小血块堵塞,而且牵拉内芯管的长短还可以改变间隙大小,更加减少堵塞风险。(4)本技术只需分两个腔道,而且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液体流动性,进水腔一般不易堵塞,因为本设计中适当缩减内芯进水管直径,而出水腔则在保持尿管总粗细的情况下得到增加,这样膀胱内一些小血块、组织残渣更容易排出体外。(5)本技术在膀胱出现较大血块团时,将尿管头端插入血块,通过来回抽推内芯,改变头端硅胶片的隆起形态,屈曲及伸直状态,可以从血块内部搅动切割血块,再通过出水端口抽吸,可以将血块分割抽出体外,有效避免二次手术。(6)本技术在内外管尾部连接时采用螺纹设计,在内外管尾部连接处,外管径略粗于内芯管,但外管尾部有裂隙,轻微张开,保证内芯管的活动性,但旋紧螺帽时时外管裂隙闭合,内外管紧密贴合,限制内芯管活动,也能起到防止漏液的作用。(7)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部件简单,不但普通医护人员能上手使用,实习同学也能学习操作。无需特殊材料,无毒无刺激,无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好,减少尿道粘膜刺激,而且材料成本不高,成品价格更能让普通患者接受,有利于临床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管尾部塑料口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芯管尾部塑料口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螺帽的放大图。图中:1-内芯管,2-外管,3-硅胶片,4-进水孔,5-螺帽,6-出水口,7-塑料塞,8-外管尾部,9-内芯管尾部,10-塑料尾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包括内芯管1和外管2,所述内芯管1与外管2头部通过辐辏形条片结构的硅胶片3相连,内芯管1头部设有进水孔4,外管2下部侧壁设有出水口6,内芯管1和外管2尾部活动连接。本实施例所述辐辏形条片结构硅胶片3能折叠弯曲,且每片硅胶片之间有长条状间隙。本实施例所述内芯管1和外管2主管体均为硅胶管,内芯管1直径为3mm,外管2直径为6mm。本实施例所述出水口6的出水端设有塑料塞7。内芯管尾部9设有塑料尾塞10。本实施例所述内芯管1和外管2尾部连接处均为塑料口,内芯管尾部9为带刻度的塑料口,外管尾部8为有裂隙带螺纹的塑料口,外管2尾部带螺纹的塑料口上设有螺帽5。本实施例所述硅胶片3有6片,每片硅胶片3的长度为3cm,宽度为3mm。本实施例所述进水孔的直径是3mm,出水口的直径是6mm。下面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详细描述不同功能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应用例1作为常规导尿管,在初始状态下,本技术实施例导尿管仅硅胶片3区弧度设计原因稍微隆起,留置导尿管前需要涂抹润滑油,而且整个尿管外层由硅胶材质,柔韧性好,故此处轻度隆起不会影响尿管进入膀胱。当尿管进入膀胱后,可见尿液由内芯管1流出,此时逆时针扭转外管2尾部螺帽5,使塑料外管松弛,此时可以拔出带刻度内芯管1约2CM,顺时针璇紧螺帽5,此时外管2和内芯管1贴合紧密,不但起到固定内芯管1作用,而且能够防止漏水,此时内芯管1/外管2出口接尿袋都可以起到常规导尿管作用。临床护理目前推荐尿管二次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包括内芯管(1)和外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管(1)与外管(2)头部通过辐辏形条片结构的硅胶片(3)相连,内芯管(1)头部设有进水孔(4),外管(2)下部侧壁设有出水口(6),内芯管(1)和外管(2)尾部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包括内芯管(1)和外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管(1)与外管(2)头部通过辐辏形条片结构的硅胶片(3)相连,内芯管(1)头部设有进水孔(4),外管(2)下部侧壁设有出水口(6),内芯管(1)和外管(2)尾部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辐辏形条片结构的硅胶片(3)能折叠弯曲,且每片硅胶片(3)之间有长条状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管(1)和外管(2)主管体均为硅胶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管径为5-7.5mm,内芯管(1)管径为1.5-4.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堵塞防尿道损伤膀胱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出水口(6)的出水端设有塑料塞(7),内芯管尾部(9)设有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钱伟朱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