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包括绝缘体、中心电极和外电极体,所述外电极体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绝缘体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中心电极的第二安装槽,所述中心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且所述中心电极下端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外电极体下端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侧电极体,所述侧电极体下端固定安装有向左延伸且呈扁平状的发火导板,所述侧电极体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下端与外部相通,所述第一转动槽中安装有上下延伸且可上下滑动的顶杆,所述顶杆下端伸出所述第一转动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花塞
,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火花塞点火的原理类似雷电,火花塞头部有中央电极和侧电极(相当于两朵带相反极性离子的云),两个电极之间有个很小的空隙,当通电时能产生高达1-3万多伏的电火花,可以瞬间“引爆”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火花塞对自身清洁程度要求也相对要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高性能。定期清理油路积碳,给火花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显得极为重要了,但是传统的火花塞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燃料、燃气的质量问题而在电极上形成积碳,积碳会严重影响点火质量,故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包括绝缘体、中心电极和外电极体,所述外电极体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绝缘体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中心电极的第二安装槽,所述中心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且所述中心电极下端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外电极体下端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侧电极体,所述侧电极体下端固定安装有向左延伸且呈扁平状的发火导板,所述侧电极体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下端与外部相通,上端延伸入所述外电极体中,所述第一转动槽中安装有上下延伸且可上下滑动的顶杆,所述顶杆下端伸出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侧电极体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槽外周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中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下端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以及所述转动套中均设置有允许所述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发火导板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的动力板,所述动力板远离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所述发火导板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刮板,所述刮板下端面与所述发火导板上端面相抵,所述刮板上端固定安装有可与所述中心电极下端面相抵的清洁块,所述绝缘体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电极滑动配合的滑动套,所述第一转动槽靠近所述中心电极的端壁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臂,所述滑动臂左端与所述滑动套固定连接,右端与所述顶杆固定连接,所述顶杆外表面中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中活动安装有与所述转动套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的活动凸出,所述外电极体中设置有用以驱动所述顶杆向上滑动的驱动组件。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槽顶壁中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中固定安装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中固定安装有电磁装置,所述顶杆上端面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电磁装置配合的衔铁块。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电磁装置和中心电极均与电子点火装置电连接。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顶杆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顶压弹簧,所述顶压弹簧远离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压弹簧用以将所述顶杆向下顶压而使所述滑动臂与所述滑动槽底壁相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板中设置有开口朝上的集尘腔,且所述集尘腔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刮板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由此在所述刮板转动时,所述发火导板上端面的积碳可被所述刮板刮入到所述集尘腔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的长度根据活塞的行程设计,当活塞达到最高点时,所述顶杆被活塞向上顶压,而所述滑动套与所述绝缘体下端面相抵,此时所述刮板以及所述清洁块分别脱离所述发火导板和中心电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启动电子点火器时,所述电磁装置上电,所述电磁装置驱动所述衔铁块向上移动,所述衔铁块带动所述顶杆向上滑动,所述顶杆向上滑动时可通过所述滑动臂带动所述滑动套向上滑动,而在所述顶杆向上滑动时,所述活动凸出可在所述螺旋槽发生相对滑动,由此可带动所述转动套转动,所述转动套可通过所述动力板和连接臂驱动所述刮板和清洁块发生转动,由此可使所述中心电极下端面与所述发火导板上端面产生间隙;同时在所述电子点火器启动时,可在间隙中产生火花,由此可引燃燃料,电子点火器关闭后,所述电磁装置断电,在所述顶压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顶杆被向下顶压,由此所述顶杆可驱动所述滑动套向下滑动,并可使所述刮板和清洁块回复到初始状态;在活塞向上运动过程中,活塞可顶压所述顶杆再次向上滑动,而使所述滑动套再次向上滑动,而所述刮板和清洁块再次转动,由此在所述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滑动套会上下往复运动,而所述刮板和清洁块可来回摆动,由此所述滑动套可防止中心电极圆周面上形成积碳,而所述清洁块可防止所述中心电极下端面形成积碳,而所述刮板可防止所述发火导板上端面形成积碳;由于所述集尘腔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刮板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由此在所述刮板转动时,所述发火导板上端面的积碳可被所述刮板刮入到所述集尘腔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包括绝缘体12、中心电极11和外电极体10,所述外电极体10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绝缘体12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体1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绝缘体12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中心电极11的第二安装槽,所述中心电极1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且所述中心电极11下端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外电极体10下端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侧电极体26,所述侧电极体26下端固定安装有向左延伸且呈扁平状的发火导板19,所述侧电极体26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槽29,所述第一转动槽29下端与外部相通,上端延伸入所述外电极体10中,所述第一转动槽29中安装有上下延伸且可上下滑动的顶杆24,所述顶杆24下端伸出所述第一转动槽29,所述侧电极体26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槽29外周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中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套23,所述转动套23下端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板22,所述转动板22以及所述转动套23中均设置有允许所述顶杆24穿过的通孔,所述发火导板19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板22固定连接的动力板18,所述动力板18远离所述转动板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16,所述发火导板19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16固定连接的刮板15,所述刮板15下端面与所述发火导板19上端面相抵,所述刮板15上端固定安装有可与所述中心电极11下端面相抵的清洁块14,所述绝缘体12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电极11滑动配合的滑动套13,所述第一转动槽29靠近所述中心电极11的端壁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滑动槽27,所述滑动槽27中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臂25,所述滑动臂25左端与所述滑动套13固定连接,右端与所述顶杆24固定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包括绝缘体、中心电极和外电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体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绝缘体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中心电极的第二安装槽,所述中心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且所述中心电极下端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外电极体下端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侧电极体,所述侧电极体下端固定安装有向左延伸且呈扁平状的发火导板,所述侧电极体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下端与外部相通,上端延伸入所述外电极体中,所述第一转动槽中安装有上下延伸且可上下滑动的顶杆,所述顶杆下端伸出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侧电极体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槽外周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中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下端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以及所述转动套中均设置有允许所述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发火导板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的动力板,所述动力板远离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所述发火导板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刮板,所述刮板下端面与所述发火导板上端面相抵,所述刮板上端固定安装有可与所述中心电极下端面相抵的清洁块,所述绝缘体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电极滑动配合的滑动套,所述第一转动槽靠近所述中心电极的端壁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臂,所述滑动臂左端与所述滑动套固定连接,右端与所述顶杆固定连接,所述顶杆外表面中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中活动安装有与所述转动套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的活动凸出所述外电极体中设置有用以驱动所述顶杆向上滑动的驱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包括绝缘体、中心电极和外电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体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绝缘体中设置有用以装载所述中心电极的第二安装槽,所述中心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且所述中心电极下端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外电极体下端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侧电极体,所述侧电极体下端固定安装有向左延伸且呈扁平状的发火导板,所述侧电极体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下端与外部相通,上端延伸入所述外电极体中,所述第一转动槽中安装有上下延伸且可上下滑动的顶杆,所述顶杆下端伸出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侧电极体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槽外周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中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下端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以及所述转动套中均设置有允许所述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发火导板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的动力板,所述动力板远离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所述发火导板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刮板,所述刮板下端面与所述发火导板上端面相抵,所述刮板上端固定安装有可与所述中心电极下端面相抵的清洁块,所述绝缘体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电极滑动配合的滑动套,所述第一转动槽靠近所述中心电极的端壁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臂,所述滑动臂左端与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凌杰,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晶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