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12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两个静触点、一动接触片和驱动机构,动接触片与两个静触点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驱动机构具有线圈、动子和推杆,还设有一由铁磁材料制成并用以承接动接触片的承接件和一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止挡件,承接件连同动接触片一起活动套接于推杆的上部上,止挡件定位套接于推杆的上部上,并还位于承接件及动接触片的上方;当动接触片分别与两个静触点相吸合连通时,止挡件能够与承接件的顶侧之间形成磁路间隙,以对动接触片产生一受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吸力;这样在通大电流情况下,能很好保证动接触片与两个静触点保持吸合,大大提升了直流接触器的工作稳定性和抗短路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接触器
,具体提供一种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直流接触器的常规结构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两个并排布置的静触点、一动接触片和一驱动机构,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所述静触点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线圈、动子、推杆和复位弹簧,所述线圈定位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下部处,所述动子活动置于所述线圈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推杆沿竖向布置,且所述推杆的下端紧配合穿置于所述动子中,所述推杆的上部与所述动接触片相连接,并在所述推杆的上部上还定位套接有一位于所述动接触片的下方并用以支撑所述动接触片的触头弹簧、以及一位于所述动接触片的上方并用以止挡于所述动接触片的止挡片;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推杆的下部外。当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并于磁间隙处产生磁势差,即为电磁吸合力,致使所述动铁芯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动接触片向上运动,使得所述动接触片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相吸合连通。众所周知,当所述动接触片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相吸合连通、并通电后,由于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所述静触点接触导流通道非常小,会形成电斥力,通电电流越大,所述动接触片受到的电斥力就越大,从而会导致接触压力减小甚至被弹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行业内采取的常规做法多为:通过增强触头弹簧的弹簧力值,来确保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所述静触点保持吸合。但触头弹簧的弹簧力值过强,又会影响到所述驱动机构的复位等操作,使得直流接触器产品的工作稳定性欠佳。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其具有工作稳定性好、抗短路能力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固定套设有绝缘外壳,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两个并排布置的静触点、一动接触片和一驱动机构,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所述静触点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线圈、动子、推杆和复位弹簧,所述线圈定位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下部处,所述动子活动置于所述线圈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推杆沿竖向布置,且所述推杆的下端紧配合穿置于所述动子中,所述推杆的上部与所述动接触片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推杆的下部外;还包括有一由铁磁材料制成并用以承接所述动接触片的承接件和一亦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止挡件,其中,所述承接件连同所述动接触片一起活动套接于所述推杆的上部上,所述止挡件定位套接于所述推杆的上部上,并还位于所述承接件及所述动接触片的上方;且当所述动接触片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相吸合连通时,所述止挡件能够与所述承接件的顶侧之间形成磁路间隙,以对所述动接触片产生一受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吸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件为由一横向底板和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横向底板上表面上的竖向侧立板共同组成的U型结构体;所述动接触片活动穿置于所述承接件中,且所述动接触片的上表面还与两个所述竖向侧立板的顶侧边相齐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横向底板和所述动接触片上各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推杆穿设的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挡件为方形板状,且所述止挡件还能够完全覆盖住所述承接件的顶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推杆的上部外还套接有一用以支撑所述承接件及所述动接触片的触头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推杆的上部外还定位套接有一支撑块;所述触头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支撑块上,所述触头弹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承接件的下侧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配置均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承接件和止挡件,当所述动接触片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相吸合连通时,所述止挡件能够与所述承接件的顶侧之间形成磁路间隙,以对所述动接触片产生一受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吸力,这样在通大电流情况下,即使不增强所述触头弹簧的弹簧力值,也能很好的保证所述动接触片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保持吸合,从而大大提升了直流接触器的工作稳定性和抗短路能力。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承接件和止挡件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便捷,可适用于众多型号的直流接触器产品,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直流接触器处于断开工作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直流接触器处于连通工作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动接触片、承接件、止挡件及推杆装配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动接触片、承接件、止挡件及推杆装配在一起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动接触片、承接件、止挡件及推杆装配在一起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壳体2——绝缘外壳3——静触点4——动接触片5——线圈6——动子7——推杆8——复位弹簧9——承接件10——止挡件11——触头弹簧12——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直流接触器处于断开工作状态和连通工作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外固定套设有绝缘外壳2,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安装有两个并排布置的静触点3、一动接触片4和一驱动机构,所述动接触片4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线圈5、动子6、推杆7和复位弹簧8,所述线圈5定位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下部处,所述动子6活动置于所述线圈5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推杆7沿竖向布置,且所述推杆7的下端紧配合穿置于所述动子6中,所述推杆7的上部与所述动接触片4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8套设于所述推杆7的下部外;特别的,还包括有一由铁磁材料制成并用以承接所述动接触片4的承接件9和一亦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止挡件10,其中,所述承接件9连同所述动接触片4一起活动套接于所述推杆7的上部上,所述止挡件10定位套接于所述推杆7的上部上,并还位于所述承接件9及所述动接触片4的上方;且当所述动接触片4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相吸合连通时,所述止挡件10能够与所述承接件9的顶侧之间形成磁路间隙,以对所述动接触片4产生一受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吸力;这样在通大电流情况下,即使不增强触头弹簧11的弹簧力值,也能很好的保证所述动接触片4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保持吸合,从而大大提升了直流接触器的工作稳定性和抗短路能力。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承接件9为由一横向底板和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横向底板上表面上的竖向侧立板共同组成的U型结构体,具体可参阅附图3至附图5所示;所述动接触片4活动穿置于所述承接件9中,且所述动接触片4的上表面还与两个所述竖向侧立板的顶侧边相齐平(从附图5中可明显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横向底板和所述动接触片4上各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推杆7穿设的穿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止挡件10为方形板状,且所述止挡件10还能够完全覆盖住所述承接件9的顶侧。另外,当所述动接触片4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相吸合连通时,所述止挡件10与所述承接件9顶侧之间的超程为10-1mm量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推杆7的上部外还套接有一用以支撑所述承接件9及所述动接触片4的触头弹簧11。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推杆7的上部外还定位套接有一支撑块12;所述触头弹簧11的下端抵接于所述支撑块12上,所述触头弹簧11的上端抵接于所述承接件9的下侧面上,具体为:所述触头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外固定套设有绝缘外壳(2),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安装有两个并排布置的静触点(3)、一动接触片(4)和一驱动机构,所述动接触片(4)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线圈(5)、动子(6)、推杆(7)和复位弹簧(8),所述线圈(5)定位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下部处,所述动子(6)活动置于所述线圈(5)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推杆(7)沿竖向布置,且所述推杆(7)的下端紧配合穿置于所述动子(6)中,所述推杆(7)的上部与所述动接触片(4)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8)套设于所述推杆(7)的下部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由铁磁材料制成并用以承接所述动接触片(4)的承接件(9)和一亦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止挡件(10),其中,所述承接件(9)连同所述动接触片(4)一起活动套接于所述推杆(7)的上部上,所述止挡件(10)定位套接于所述推杆(7)的上部上,并还位于所述承接件(9)及所述动接触片(4)的上方;且当所述动接触片(4)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相吸合连通时,所述止挡件(10)能够与所述承接件(9)的顶侧之间形成磁路间隙,以对所述动接触片(4)产生一受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吸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外固定套设有绝缘外壳(2),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安装有两个并排布置的静触点(3)、一动接触片(4)和一驱动机构,所述动接触片(4)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线圈(5)、动子(6)、推杆(7)和复位弹簧(8),所述线圈(5)定位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下部处,所述动子(6)活动置于所述线圈(5)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推杆(7)沿竖向布置,且所述推杆(7)的下端紧配合穿置于所述动子(6)中,所述推杆(7)的上部与所述动接触片(4)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8)套设于所述推杆(7)的下部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由铁磁材料制成并用以承接所述动接触片(4)的承接件(9)和一亦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止挡件(10),其中,所述承接件(9)连同所述动接触片(4)一起活动套接于所述推杆(7)的上部上,所述止挡件(10)定位套接于所述推杆(7)的上部上,并还位于所述承接件(9)及所述动接触片(4)的上方;且当所述动接触片(4)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相吸合连通时,所述止挡件(10)能够与所述承接件(9)的顶侧之间形成磁路间隙,以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泉良王琪吴芳顾春朋文艳慧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