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振专利>正文

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2574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格栅井和反硝化调节池为地埋式,格栅井内设带浮球的水泵连通至硝化调节池上部,反硝化调节池与第一好氧池通过提升泵连通,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同样通过提升泵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内距离底部50‑70cm安装间歇性的第一、二曝气盘,第一、二曝气盘上面安装第一、二微生物发生器;第一微生物过滤器为粒径3‑5cm的椰壳碳填料,第二微生物过滤器为粒径3‑6cm的多孔火山石填料;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的底部设有沉积物排出口;所述第二好氧池内设有为反硝化调节池提供菌液回流的水泵。该装置结构简单,处理便捷,能有效分离污泥以及污水,同时对污水进行有效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特别涉及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人工充氧的条件下,利用活性污泥培养微生物,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将污泥和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曝气池,多余的则排出处理系统。传统的活性物污泥法处理污水虽效果较好,但是处理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属于高危废弃物。后期无害化处理比较麻烦,处理成本较高。同时,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对于浓度变化较大或雨污合流的低浓度污水处理效果不佳,在枯水期断流后需要重新进行活性污泥培养及调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通过微生物发生器持续向好氧池内产生包括:分解氨氮的微生物、防止硫化氢合成达到去除臭味的微生物、分解污泥的微生物、在水中聚集氧气的微生物、分解高分子碳氢化合物的微生物、以及其它10多种优势微生物,具有在处理污水过程中不产生活性污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反硝化调节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生物过滤器、消毒池;所述格栅井和反硝化调节池为地埋式,格栅井内设带浮球的水泵连通至硝化调节池上部,所述反硝化调节池与第一好氧池通过提升泵连通,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同样通过提升泵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内距离底部50-70cm安装间歇性的第一、二曝气盘,第一、二曝气盘上面安装第一、二微生物发生器;第一微生物过滤器为粒径3-5cm的椰壳碳填料,第二微生物过滤器为粒径3-6cm的多孔火山石填料;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的底部设有沉积物排出口;所述第二好氧池内设有为反硝化调节池提供菌液回流的水泵。进一步为:还包括设备室,所述设备室内设置PLC自动控制提升泵、水泵、曝气盘的运行。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非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没有剩余污泥产生,不需要后级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采用载体固化微生物反应器能够持续提供高浓度微生物菌群,分级采用椰壳炭和火山石二次过滤分别净化和去重金属,受外界影响较小,微生物浓度较高,系统长期保持稳定运行,出水水质得到保障。间歇性曝气方式节约了运行成本,气水比较小。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值守。能适应浓度变化较大的污水,包括雨污合流的低浓度污水、短时间有毒废水的处理和阶段性断流的处理模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图中:1、格栅井;2、反硝化调节池;3、第一好氧池;4、第二好氧池;5、生物过滤器;6、设备间;7、提升泵;8、曝气盘;9、第一微生物发生器;10、沉积物排出口;11、水泵;1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消毒池;14、浮球;15、水泵;16第二微生物发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附图1所示,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地埋式的格栅井1、地埋式反硝化调节池2、第一好氧池3、第二好氧池4、生物过滤器5、消毒池13、设备室6。格栅井1经其内液面上浮球14带水泵15输水连接硝化调节池2上部,反硝化调节池2与第一好氧池3之间通过提升泵7连通,第一好氧池3与第二好氧池4同样通过提升泵连通;第一好氧池3和第二好氧池4内部均设有间歇性的曝气盘8,曝气盘8距离第一好氧池3、第二好氧池4底部60cm,曝气盘8上面安装第一、二微生物发生器9、16;第一微生物过滤器为粒径3-5cm的椰壳碳填料,第二微生物过滤器为粒径3-6cm的多孔火山石填料;微生物发生器9将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优势菌种进行驯化选配组合,并通过离子吸附、包埋、交联共价结合等生物工程方法将各种菌群固化在一个多酶体系的载体上,在有氧气和污水的条件下,载体中的微生物将会大量繁殖出来,对水中污染物针对性去除。第一好氧池3、第二好氧池4的底部设有沉积物排出口10,用于排出磷酸沉积物。第二好氧池4内设有水泵11连通反硝化调节池2,为反硝化调节池2提供菌液回流。生物过滤器5为粒径3-6cm的多孔火山石填料;设备室6设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2(PLC)自动控制提升泵7、水泵11、曝气盘8的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反硝化调节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生物过滤器、消毒池;所述格栅井和反硝化调节池为地埋式,格栅井内设带浮球的水泵连通至硝化调节池上部,所述反硝化调节池与第一好氧池通过提升泵连通,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同样通过提升泵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内距离底部50‑70cm安装间歇性的第一、二曝气盘,第一、二曝气盘上面安装第一、二微生物发生器;第一微生物过滤器为粒径3‑5cm的椰壳碳填料,第二微生物过滤器为粒径3‑6cm的多孔火山石填料;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的底部设有沉积物排出口;所述第二好氧池内设有为反硝化调节池提供菌液回流的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活性污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反硝化调节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生物过滤器、消毒池;所述格栅井和反硝化调节池为地埋式,格栅井内设带浮球的水泵连通至硝化调节池上部,所述反硝化调节池与第一好氧池通过提升泵连通,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同样通过提升泵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内距离底部50-70cm安装间歇性的第一、二曝气盘,第一、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季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刘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