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其结构是机架上设传送轨,传送轨末端设提升道,中部设认面机构,末端与倾斜入口相通,提升道中心设圆柱形腔,倾斜入口与圆柱形腔下部相通,圆柱形腔底端设第一感应开关,底端中心的提升道上设竖通孔,提升道底部设第一增压块,第一增压块内设竖锥形通槽,竖通孔与竖锥形通槽相通,竖锥形通槽与第一空压机相通,提升道顶部设传输道,传输道内中心设长方体腔,圆柱形腔顶端与长方体腔一端相通,圆柱形腔顶端设第二感应开关,长方体腔一端中心的传输道上设横通孔,传输道靠近横通孔的端部设第二增压块,第二增压块内设横锥形通槽,横锥形通槽与第二空压机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实现了套圈生产的自动提升、认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
技术介绍
万向节轴承,是利用球型连接实现不同轴的动力传送的机械结构,是汽车上轴承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车辆省略了传动轴,万向节安装在既负责驱动又负责转向的前桥半轴与车轮之间。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车辆上,万向节传动装置安装在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主减速器输入轴之间。万向节与传动轴组合,称为万向节传动装置。套圈是万向节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前后加工工序设备高度不一致,往往需要从低轨道运输至高轨道,进行下一步加工,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人工搬运,效率低下,且万向节轴承套圈两端面结构不对称,而加工时套圈端面需要按照特定的朝向布置,人工搬运无法保证端面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实现套圈生产工序之间位置的自动提升,且可自动认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其结构包括机架、传送轨、认面机构、提升道和传输道,其中机架底部设支架,机架上设传送轨,传送轨末端设提升道,提升道垂直于传送轨,传送轨中部设认面机构,传送轨末端与倾斜入口相通,提升道中心从上至下设圆柱形腔,倾斜入口与圆柱形腔下部相通,圆柱形腔的内径与套圈的外径配合,圆柱形腔底端设第一感应开关,圆柱形腔底端中心的提升道上设竖通孔,竖通孔与圆柱形腔相通,提升道底部设第一增压块,第一增压块内设竖锥形通槽,竖通孔与竖锥形通槽相通,竖锥形通槽与第一空压机相通,提升道顶部设传输道,传输道垂直于提升道,传输道内中心沿水平方向设长方体腔,圆柱形腔顶端与长方体腔一端相通,圆柱形腔顶端设第二感应开关,圆柱形腔内设顶端卡片,长方体腔一端中心的传输道上设横通孔,横通孔与长方体腔相通,传输道靠近横通孔的端部设第二增压块,第二增压块内设横锥形通槽,横锥形通槽与第二空压机相通。优选的,所述的认面机构包括U形限位板、端面探测装置、第一L形推板、翻转盒和第二L形推板,传送轨两侧设护栏,传送轨中部的一侧护栏设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外侧设U形限位板,U形限位板连接限位缸,限位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一缺口处的传送轨上部设端面探测装置,探测装置连接支撑架的一端,支撑架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第一缺口后部的传送轨两侧的护栏上分别设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第二缺口外侧设第一L形推板,第一L形推板连接第一推动缸,第一推动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三缺口外侧设翻转盒,翻转盒的一侧面连接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固定在机架上,翻转盒靠近第三缺口的一个面及与该面相对的另一个面都为开放面、其它面都为闭合面,翻转盒远离第三缺口的开放面外侧设第二L形推板,第二L形推板连接第二推动缸,第二推动缸固定在机架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结构简单有效,实现了套圈生产工序之间位置的自动提升,使用两套空压机及配套装置进行垂直提升和水平传输,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了人工,且可自动认面,并可自动进行上下翻转,进一步节省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十分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认面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是机架、2是支架、3是传送轨、4是认面机构、5是提升道、6是圆柱形腔、7是倾斜入口、8是套圈、9是第一感应开关、10是竖通孔、11是竖锥形通槽、12是第一增压块、13是传输道、14是长方体腔、15是卡片、16是第二感应开关、17是横通孔、18是第二增压块、19是横锥形通槽、20是护栏、21是第一缺口、22是U形限位板、23是限位缸、24是端面探测装置、25是支撑架、26是固定座、27是第二缺口、28是第一L形推板、29是第一推动缸、30是第三缺口、31是翻转盒、32是翻转装置、33是第二L形推板、34是第二推动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其结构包括机架1、传送轨3、认面机构4、提升道5和传输道13,其中机架1底部设支架2,机架1上设传送轨3,传送轨3末端设提升道5,提升道5垂直于传送轨3,传送轨3中部设认面机构4,传送轨3末端与倾斜入口7相通,提升道5中心从上至下设圆柱形腔6,倾斜入口7与圆柱形腔6下部相通,圆柱形腔6的内径与套圈8的外径配合,圆柱形腔6底端设第一感应开关9,圆柱形腔6底端中心的提升道5上设竖通孔10,竖通孔10与圆柱形腔6相通,提升道5底部设第一增压块12,第一增压块12内设竖锥形通槽11,竖通孔10与竖锥形通槽11相通,竖锥形通槽11与第一空压机相通,提升道5顶部设传输道13,传输道13垂直于提升道5,传输道13内中心沿水平方向设长方体腔14,圆柱形腔6顶端与长方体腔14一端相通,圆柱形腔6顶端设第二感应开关16,圆柱形腔6内设顶端卡片15,长方体腔14一端中心的传输道13上设横通孔17,横通孔17与长方体腔14相通,传输道13靠近横通孔17的端部设第二增压块18,第二增压块18内设横锥形通槽19,横锥形通槽19与第二空压机相通。如图2所示,所述的认面机构4包括U形限位板22、端面探测装置24、第一L形推板28、翻转盒31和第二L形推板33,传送轨3两侧设护栏20,传送轨3中部的一侧护栏20设第一缺口21,第一缺口21外侧设U形限位板22,U形限位板22连接限位缸23,限位缸23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缺口21处的传送轨3上部设端面探测装置24,探测装置24连接支撑架25的一端,支撑架25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26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缺口21后部的传送轨3两侧的护栏20上分别设第二缺口27和第三缺口30,第二缺口27外侧设第一L形推板28,第一L形推板28连接第一推动缸29,第一推动缸29固定在机架1上,第三缺口30外侧设翻转盒31,翻转盒31的一侧面连接翻转装置32,翻转装置32固定在机架1上,翻转盒31靠近第三缺口30的一个面及与该面相对的另一个面都为开放面、其它面都为闭合面,翻转盒31远离第三缺口30的开放面外侧设第二L形推板33,第二L形推板33连接第二推动缸34,第二推动缸34固定在机架1上。根据以上结构,使用时,套圈从传送轨上进行传送,传送到端面探测装置下方时,限位缸启动,U形限位板移动到传送轨上,将套圈位置限定,然后端面探测装置探测套圈的端面,如果端面正确,U形限位板归位后,套圈直接传送到传送轨端部,如果端面不确,套圈传送到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处时,第一推动缸启动,第一L形推板将套圈推入翻转盒内,翻转盒将套圈上下面卡住,第一L形推板归位,翻转装置控制翻转盒上下翻转,然后第二推动缸启动,第二L形推板将套圈从翻转盒推回传送轨上,然后第二L形推板归位,套圈传送到传送轨端部后,从倾斜入口进入圆柱形腔内,通过自由落体落入圆柱形腔端部,圆柱形腔端部第一感应开关收到套圈到位信号,控制第一空压机输出压缩空气,通过竖锥形通槽和竖通孔将套圈冲到顶端,被卡片卡住,第二感应开关收到套圈到位信号,控制第二空压机输出压缩空气,通过横锥形通槽和横通孔将套圈从卡片上冲到长方体腔另一端,进入后续工位。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其特征包括机架(1)、传送轨(3)、认面机构(4)、提升道(5)和传输道(13),其中机架(1)底部设支架(2),机架(1)上设传送轨(3),传送轨(3)末端设提升道(5),提升道(5)垂直于传送轨(3),传送轨(3)中部设认面机构(4),传送轨(3)末端与倾斜入口(7)相通,提升道(5)中心从上至下设圆柱形腔(6),倾斜入口(7)与圆柱形腔(6)下部相通,圆柱形腔(6)的内径与套圈(8)的外径配合,圆柱形腔(6)底端设第一感应开关(9),圆柱形腔(6)底端中心的提升道(5)上设竖通孔(10),竖通孔(10)与圆柱形腔(6)相通,提升道(5)底部设第一增压块(12),第一增压块(12)内设竖锥形通槽(11),竖通孔(10)与竖锥形通槽(11)相通,竖锥形通槽(11)与第一空压机相通,提升道(5)顶部设传输道(13),传输道(13)垂直于提升道(5),传输道(13)内中心沿水平方向设长方体腔(14),圆柱形腔(6)顶端与长方体腔(14)一端相通,圆柱形腔(6)顶端设第二感应开关(16),圆柱形腔(6)内设顶端卡片(15),长方体腔(14)一端中心的传输道(13)上设横通孔(17),横通孔(17)与长方体腔(14)相通,传输道(13)靠近横通孔(17)的端部设第二增压块(18),第二增压块(18)内设横锥形通槽(19),横锥形通槽(19)与第二空压机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万向节轴承生产用提升机,其特征包括机架(1)、传送轨(3)、认面机构(4)、提升道(5)和传输道(13),其中机架(1)底部设支架(2),机架(1)上设传送轨(3),传送轨(3)末端设提升道(5),提升道(5)垂直于传送轨(3),传送轨(3)中部设认面机构(4),传送轨(3)末端与倾斜入口(7)相通,提升道(5)中心从上至下设圆柱形腔(6),倾斜入口(7)与圆柱形腔(6)下部相通,圆柱形腔(6)的内径与套圈(8)的外径配合,圆柱形腔(6)底端设第一感应开关(9),圆柱形腔(6)底端中心的提升道(5)上设竖通孔(10),竖通孔(10)与圆柱形腔(6)相通,提升道(5)底部设第一增压块(12),第一增压块(12)内设竖锥形通槽(11),竖通孔(10)与竖锥形通槽(11)相通,竖锥形通槽(11)与第一空压机相通,提升道(5)顶部设传输道(13),传输道(13)垂直于提升道(5),传输道(13)内中心沿水平方向设长方体腔(14),圆柱形腔(6)顶端与长方体腔(14)一端相通,圆柱形腔(6)顶端设第二感应开关(16),圆柱形腔(6)内设顶端卡片(15),长方体腔(14)一端中心的传输道(13)上设横通孔(17),横通孔(17)与长方体腔(14)相通,传输道(13)靠近横通孔(17)的端部设第二增压块(18),第二增压块(18)内设横锥形通槽(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九平,王翠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同新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