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板和调节板,所述第一支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板,且第二支板的外壁固定有疏水板,所述第一支板的内壁焊接有支架,且支架的内壁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调节板的内侧安装有支撑板,且调节板位于连接杆的中间。该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通过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的滑动配合连接,使得第二支板在第一支板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能够对第二支板进行水平抽拉,调节整个装置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大小的机器人使用,当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相互重合时,装置的整体防护层相应增多,对水压单位面积的抵抗能力相应也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用防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下机器人可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水下机器人上一般配备声呐系统、摄像机、照明灯和机械臂等装置,能提供实时视频、声呐图像,机械臂能抓起重物,水下机器人在石油开发、海事执法取证、科学研究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诸如水下机器人一类的智能机器人逐渐被推上历史舞台,并在当代科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下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受水压作用影响非常大,在深海中水下机器人所承受的水压作用力更是超乎常人想象,为了避免水下机器人受到水压损伤影响,需要在机器人的外部设置耐高压的保护结构。现代对于水下机器人的耐高压保护装置或结构多为直接与水下机器人相关联或相配套的装置或结构,对于机器人的普遍适用性较差,同时对于机器人的下潜环境、下潜深度均存在较差的配合作用,如果装置结构过大,则会增加机器人的水下负载,若装置结构较小,则可能又难以抵御水下的超强压力,水下机器人在行动过程中也会受到来自于水力的阻碍作用,结合水压的联合作用,机器人的工作执行元件会因此而受到直接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代对于水下机器人的耐高压保护装置或结构多为直接与水下机器人相关联或相配套的装置或结构,对于机器人的普遍适用性较差,同时对于机器人的下潜环境、下潜深度均存在较差的配合作用,如果装置结构过大,则会增加机器人的水下负载,若装置结构较小,则可能又难以抵御水下的超强压力,水下机器人在行动过程中也会受到来自于水力的阻碍作用,结合水压的联合作用,机器人的工作执行元件会因此而受到直接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板和调节板,所述第一支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板,且第二支板的外壁固定有疏水板,所述第一支板的内壁焊接有支架,且支架的内壁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调节板的内侧安装有支撑板,且调节板位于连接杆的中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尺寸相吻合,且第二支板的内侧固定有防护圈网,所述防护圈网的内部均匀贯穿有撑架,且防护圈网为交替交缠的椭圆网状结构,所述疏水板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且疏水板的外侧壁焊接有单元分板。优选的,所述单元分板沿疏水板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且单元分板之间长度相等,所述单个单元分板的正反表面均分别安装有两个疏水扇轮,且同一面上的两个疏水扇轮之间关于单元分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所述疏水板的表面安装有加固杆,且加固杆之间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疏水板之间安装有侧边架,且侧边架的前侧面设置有弹性网,所述侧边架的后侧面安装有叶轮,且侧边架的后侧内部安装有电机。优选的,所述侧边架的左右端部均分别与疏水板之间尺寸相互配合,且侧边架之间关于防护圈网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并且叶轮均匀设置在侧边架的后侧面。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气囊,且气囊之间关于调节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所述连接杆与调节板的连接处外壁均匀镶嵌有嵌珠,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安装有刮水板,且刮水板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头,所述刮水板的外侧面与支撑板的内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支撑板沿调节板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防护圈网的后侧面设置有衬板,且衬板的表面嵌套安装有嵌杆,所述嵌杆的下方安装有测压板,且测压板沿嵌杆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有3个,所述测压板与嵌杆之间尺寸相吻合,且衬板上共平行设置有两组嵌杆。优选的,所述测压板的背面安装有架杆,且架杆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接头,所述螺接头与衬板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接头的外侧安装有固定螺母,所述沿架杆的水平方向共等距设置有3个套块,且套块与架杆之间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套块的上方固定有伸缩杆,且伸缩杆通过套块与架杆构成转动结构,所述伸缩杆的上方设置有活动圆头,且活动圆头的外壁固定有插齿,所述活动圆头与伸缩杆之间尺寸相吻合,且插齿关于活动圆头的竖直中心线呈“十”字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的滑动配合连接,使得第二支板在第一支板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能够对第二支板进行水平抽拉,调节整个装置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大小的机器人使用,当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相互重合时,装置的整体防护层相应增多,对水压单位面积的抵抗能力相应也得到提高,防护圈网为交替交缠的椭圆网状结构,采用刚性材质编排制成,本身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结构弹性,配合撑架的支撑作用,防护圈网本身具备较好的结构强度,撑架将防护圈网均匀撑开,保证了防护圈网对水压存在一定的隔离缓冲作用。2、本专利技术通过单元分板的均匀设置,有效地缓解了水流波动作用力对装置在水下随机器人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在单元分板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同等数量的疏水扇轮,疏水扇轮与单元分板之间为轴套配合连接,疏水扇轮在单元分板上具有较好的旋转活动能力,当机器人动作时,随水力影响,疏水扇轮会自由旋转,在疏水扇轮的周围设置有圆弧状的扇板结构,在扇板与水的接触中,疏水扇轮能够得到水力的作用效果,并随之自发转动,削弱水力对整个装置的影响,加固杆的多个设置,有助于将装置安装到不同的水下机器人的外侧周围,同时也方便对机器人整体进行绑缚、提拉或者拖拽移位。3、本专利技术通过侧边架的设置,对装置外围的水压提供直接的反作用推力,电机带动叶轮工作,每个叶轮均分别由一个电机带动,当电机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将侧边架外侧的水直接扰动,对水提供一定的反推送力,同时结合叶轮转动后对水流的扰动作用力,使整个装置受到来自于水的推力作用,侧边架与疏水板之间为配合连接,在疏水板的基础上能够对侧边架进行角度翻转,改变侧边架在整个装置上的放置角度,以对不同空间维度上的水流进行扰动,从而得到不同方向的水流推力作用,侧边架的角度可以进行人工调节,也可以在水力作用、叶轮的转速作用下自行调节到最佳角度,以适应水下压力。4、本专利技术通过气囊的设置,达到对装置整体重力进行平衡的作用,当气囊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相应地也能够抵抗深水环境下的水压作用,能够较好地贴合水下机器人,对水下机器人进行保护,避免装置与机器人之间出现外力导致分离,调节板上均匀设置的支撑板利用嵌珠和连接杆,达到灵活转向的目的,支撑板与刮水板之间为配合连接,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头卡嵌配合,能够在支撑板的基础上将刮水板抽出一段距离,刮水板为带有圆弧槽形结构的板块,本身在与水接触时具有较好的抄水能力,当刮水板被抽出不同长度后,各个刮水板对于水的拦截能力均不相同,能够就此达到平衡装置周围水流的目的,避免水下旋涡暗流对装置及机器人造成恶劣的损伤影响。5、本专利技术通过衬板的设置,使装置整体上还具有一处可以平衡水流扰动或弱化水压大小的位置,衬板与嵌杆之间为嵌套配合,在衬板的基础上,嵌杆能够完成转动动作,嵌杆与测压板之间为配合连接,在测压板上设置有压力检测元件,利用测压元件实时监测装置所处环境的水压大小,方便人员留取数据,各个测压板在嵌杆上角度分开调节,相互之间不存在影响,各自能以不同的放置角度采取压力信息,同时在自身的平板结构下,达到对水流的弱化目的,对水进行不同方向的平行分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板(1)和调节板(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板(2),且第二支板(2)的外壁固定有疏水板(5),所述第一支板(1)的内壁焊接有支架(14),且支架(14)的内壁固定有连接杆(15),所述调节板(17)的内侧安装有支撑板(19),且调节板(17)位于连接杆(15)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板(1)和调节板(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板(2),且第二支板(2)的外壁固定有疏水板(5),所述第一支板(1)的内壁焊接有支架(14),且支架(14)的内壁固定有连接杆(15),所述调节板(17)的内侧安装有支撑板(19),且调节板(17)位于连接杆(15)的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与第二支板(2)之间尺寸相吻合,且第二支板(2)的内侧固定有防护圈网(3),所述防护圈网(3)的内部均匀贯穿有撑架(4),且防护圈网(3)为交替交缠的椭圆网状结构,所述疏水板(5)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6),且疏水板(5)的外侧壁焊接有单元分板(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分板(7)沿疏水板(5)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且单元分板(7)之间长度相等,所述单个单元分板(7)的正反表面均分别安装有两个疏水扇轮(8),且同一面上的两个疏水扇轮(8)之间关于单元分板(7)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所述疏水板(5)的表面安装有加固杆(9),且加固杆(9)之间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板(5)之间安装有侧边架(10),且侧边架(10)的前侧面设置有弹性网(11),所述侧边架(10)的后侧面安装有叶轮(12),且侧边架(10)的后侧内部安装有电机(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耐高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架(10)的左右端部均分别与疏水板(5)之间尺寸相互配合,且侧边架(10)之间关于防护圈网(3)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并且叶轮(12)均匀设置在侧边架(10)的后侧面。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忠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奇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