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在导光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片,使得透过导光板的第一透射光反射回导光板,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并且在第一反射片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射片,该第二反射片位于背光模组中光源的相对侧与模组过孔之间,且靠近模组过孔,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中局部位置的光利用率,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体积小、低功耗等优点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该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移动终端。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为液晶面板提供入射光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阵列基板中设置有电极,例如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以输入相应的电信号;液晶层中具有液晶分子,在有电压施加到电极上时,液晶层中产生电场,使得液晶分子根据电场方向而具有一定的取向,从而控制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再由彩膜基板的彩色滤光片产生颜色后,显示相应的图像或文字信息。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由液晶分子控制偏振的入射光通过背光模组来提供。在背光模组中设置有光源、导光板、反射片、以及一个或多个光学膜片。其中,光源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板扩散引导后,形成均匀分布的光源,再经由一个或多个光学膜片改善光源的光学性能,以向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足与分布均匀的光源,而反射片,通常设置在导光板下方,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当前,窄边框显示装置逐渐向超级窄边框的全面屏显示装置发展,且显示装置的性能不断提高。对于全面屏的显示装置,其摄像头的位置通常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内。但是,在有效显示区内挖孔设置摄像头,将会使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无法准确导入摄像头挖孔位置上方的有效显示区内,从而使得摄像头上方形成暗影,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内挖孔后,光线难以向挖孔位置顶部传导,从而致使挖孔位置顶部存在暗影,进而影响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模组过孔;所述模组过孔贯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以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所述光源用于提供入射光;所述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用于将透过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透射光反射至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二侧与所述模组过孔之间,并靠近所述模组过孔设置;所述第二反射片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反射片的第二透射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反射片,并经所述第一反射片透射至所述导光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模组过孔,且该模组过孔贯穿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第一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导光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片,以将透过导光板的第一透射光反射至该导光板;并在第一反射片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射片,该第二反射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二侧与模组过孔之间,且靠近该模组过孔,以将透过第一反射片的第二透射光反射至第一反射片,并经第一反射片透射至导光板,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内设有贯穿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模组过孔,而致使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侧入式光源提供的入射光,无法通过导光板传导至光源的相对侧,使得显示装置出现暗影,影响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片,使得透过导光板的第一透射光反射回导光板,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并且在第一反射片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射片,该第二反射片位于背光模组中光源的相对侧与模组过孔之间,且靠近模组过孔,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中局部位置的光利用率,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A-A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A-A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A-A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A-A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显示图像文字等信息。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区110,在该显示区11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模组过孔111,且该模组过孔111贯穿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110内仅示例性以一个的模组过孔111为例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同样适用于多个模组过孔的情况。参考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的背光模组20包括光源21、第一反射片22、第二反射片23、以及导光板24。其中,导光板24具有第一侧241和第二侧242,且第一侧241与第二侧242相对设置。显示装置100的背光模组20为侧边入光型,背光模组20的光源21位于导光板24的一侧,即导光板24的第一侧241,光源21能够用于提供入射光。侧边入光型背光模组20中导光板24能够引导入射光的散射方向,提高显示面板10所显示出的亮度,从而确保显示面板10的所显示出的亮度的均匀性。示例性的,显示装置100的导光板24的底面设置有疏密、大小不一的扩散点,光源21发出的入射光利用反射导入导光板24的内部。当入射光的反射光到达扩散点时,该反射光会向各个角度扩散,从而破坏光源21提供的入射光的反射条件,进而由导光板24的出光面243射出。采用侧边入光型背光模组20的显示装置具有轻薄、窄框化、低耗电的特点。同时,背光模组20的导光板24将光源21提供的入射光从导光板24的第一侧241至出光面243时,会有部分光背离出光面导出,这将使得背光模组20中光源21提供的入射光的利用率降低。为提高背光模组20中光源21提供的入射光的利用率,在背光模组20中导光板24背离出光面24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反射片22。该第一反射片22能够将透过导光板24的第一透射光,即背离导光板24出光面243射出的第一透射光反射至导光板24中,以使该第一透射光能够从导光板24的出光面243射出。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全面屏显示装置的摄像头、指纹识别模块等模组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这就需要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内挖孔设置相应的模组。当显示装置的显示区设置有贯穿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模组过孔时,对于具有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的光源位于其导光板的入光侧(对应图1的241),这使得光源提供的入射光从导光板的入光侧越过模组过孔传导入光侧的相对侧(对应图1的242),从而致使显示装置的模组过孔与入光侧的相对侧之间形成暗影区(对应图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模组过孔;所述模组过孔贯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以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所述光源用于提供入射光;所述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用于将透过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透射光反射至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二侧与所述模组过孔之间,并靠近所述模组过孔设置;所述第二反射片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反射片的第二透射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反射片,并经所述第一反射片透射至所述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模组过孔;所述模组过孔贯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第一反射片、第二反射片、以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所述光源用于提供入射光;所述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用于将透过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透射光反射至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二侧与所述模组过孔之间,并靠近所述模组过孔设置;所述第二反射片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反射片的第二透射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反射片,并经所述第一反射片透射至所述导光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率在远离所述模组过孔的中心位置的方向上逐渐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厚度在远离所述模组过孔的中心位置的方向上逐渐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片在远离所述模组过孔的中心位置的方向上涂覆材料的反射率逐渐递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天旭,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