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田专利>正文

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85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它包括压缩雾化器(2)、空气压缩机(5)、液压泵(18)、水箱(19)、除沫器(21)、进气管(1)、渐缩管(8)、喉管(9)、渐扩管(10)、通气管(11)、渐缩管(13)、喉管(15)、渐扩管(16)、降雾管(17),压缩雾化器(2)的密闭连接输雾管(3),输雾管(3)与扩张管(4)密闭连接,扩张管(4)的出口端正对正对喉管(9),空气压缩机(5)的排气阀通过耐压管(6)的连接环形腔(7)的入口端,环形腔(7)有环形缝(24)。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汽车车内空气净化、柴油机后处理净化和汽油机后处理净化等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小管径进气管含细颗粒物气体(进气管直径不超过8cm)、且装置占空间小的湿法除尘的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颗粒物PM2.5和部分气体污染物。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处理小管径进气管含颗粒物PM2.5气体的装置,如室内空气净化器、汽车车内空气净化器,柴油机后处理净化装置和汽油机后处理净化装置主要是采用物理拦截捕集方式的陶瓷壁流过滤器、金属纤维毡、陶瓷纤维毡或复合基纤维毡,但物理拦截捕集方式的柴油机后处理净化装置、汽油机后处理净化装置使尾气流速降低、过滤压降高、过滤网容易被颗粒物堵塞,过滤体虽可再生但使用寿命不长。而用于除去颗粒物PM2.5的房间用净化器、汽车车用净化器主要是采用物理拦截捕集方式的HEPA过滤网,但过滤网细密导致气体流速低、过滤压降高、过滤网容易被颗粒物堵塞、过滤网更换成本高。现有的湿法除尘装置主要是应用在工业上使用,所占空间较大,并不适合处理小管径的含尘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除去小管径进气管气体中的颗粒物PM2.5和部分气体污染物的湿法除尘装置,可以较采用物理拦截捕集方式的柴油机后处理净化装置、汽油机后处理净化装置、房间用净化器、汽车车用净化器有更高的流速,更小的过滤压降,更不易堵塞,使用寿命更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是由压缩式雾化器、空气压缩机、前后两套管体、除沫器组成。前套管的外套管由进气管(进气管直径不超过8cm)、渐缩管、喉管、渐扩管依次密闭连接组成(渐缩管、喉管、渐扩管的密闭连接的组成结构与文丘里管的渐缩管、喉管、渐扩管的连接组成结构一致)。一套压缩式雾化器连接输雾管的入口端,输雾管穿过进气管壁后连接扩张管入口端,扩张管出口端正对外套管的喉管处入口端(扩张管出口端管径小于喉管管径),且扩张管的壁面延长线与喉管管壁的夹角不大于20度角。一台空气压缩机的排气阀连接耐压管入口端,耐压管出口端连接环形腔入口,环形腔出口端是环形缝,环形缝的开口为沿扩张管外壁面而且开口不大于0.2mm、不小于0.05mm的环形窄缝。前套管的渐扩管出口端与后套管中的通气管入口端密闭同心连接。后套管的外套管由通气管、渐缩管、喉管、渐扩管、降雾管组成,通气管、渐缩管、喉管、渐扩管、降雾管依次同心密闭连接(渐缩管、喉管、渐扩管的密闭连接的组成结构与文丘里管的渐缩管、喉管、渐扩管的连接组成结构一致),降雾管通过除沫器器壁、降雾管出口端在除沫器内且开口向下,除沫器由除沫器体、泡沫金属除沫层和排气管组成,泡沫金属除沫层位于除沫器内的降雾管的上方,排气管位于除沫器的顶端。水箱通过输液管与液压泵进液端密闭连接,液压泵出液端与输压管入口端密闭连接,输压管穿过通气管管壁并通过通气管出口端进入渐缩管,输压管出口端在渐缩管末端接近喉管位置有一喷嘴,喷嘴出口端正对喉管入口的中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图3为环缝引射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所示的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中,1为进气管,进气管1与渐缩管8入口端同心密闭联接,渐缩管8的出口端与喉管9的入口端同心密闭联接,喉管9的出口端与渐扩管10入口端同心密闭联接(渐缩管8、喉管9、渐扩管10的密闭连接的组成结构与文丘里管的渐缩管、喉管、渐扩管的连接组成结构一致),一套压缩雾化器2(可以雾化生成主体为粒径1~5um的雾滴)的出雾端同心密闭连接输雾管3的入口端,输雾管3的出口端穿过进气管壁后连接扩张管4入口端,扩张管4出口端正对外套管的喉管9的入口端中心(扩张管4出口端外管径小于喉管9的内管径),且扩张管4的壁面延长线与喉管9的管壁的夹角不大于20度角。一台空气压缩机5的排气阀连接耐压管6入口端,耐压管6出口端连接环形腔7入口端,环形腔7出口端是环形缝24,环形缝24的开口为沿扩张管4外壁面而且不大于0.2mm、不小于0.05mm的环形窄缝。前套管的渐扩管10出口端与后套管中的通气管11入口端密闭同心连接。后套管的外套管由通气管11、渐缩管13、喉管15、渐扩管16、降雾管17组成,通气管11、渐缩管13、喉管15、渐扩管16、降雾管17依次同心密闭连接(渐缩管13、喉管15、渐扩管16的密闭连接的组成结构与文丘里管的渐缩管、喉管、渐扩管的连接组成结构一致)降雾管17穿过除沫器21器壁、降雾管17出口端在除沫器21内且开口向下,泡沫金属除沫层22位于除沫器内的降雾管17的上方,排气管23位于除沫器21的顶端。水箱19通过输液管20与液压泵18进液端密闭连接,液压泵18出液端与输压管12入口端密闭连接,输压管12穿过通气管11管壁并通过通气管11出口端进入渐缩管13,输压管12出口端在渐缩管13末端接近喉管15的位置有一喷嘴14,喷嘴14出口端正对喉管15入口的中心。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进气管1连通含尘气体,启动压缩雾化器2不断生成主体为1~5um粒径的雾滴,通过压缩雾化器2带的风机不断向输雾管3中输送含雾滴气体,含雾滴气体通过输雾管3后不断进入扩张管4,从扩张管4向喉管9排出。启动空气压缩机5,将压缩空气通过耐压管6输出到环形腔7中,压缩空气通过环形缝24沿扩张管6的外壁面喷出,压缩空气将渐缩管中的含尘气体和扩张管4排出的含雾滴气体吸入,共同向喉管9吹出,在进入喉管9后,含雾压缩气体会和喉管9中的含尘气体充分混合、碰撞,混合气体在进入渐扩管10后细颗粒物pm2.5会凝聚成比原颗粒物粒径更大的较粗颗粒物。启动液压泵18,液压泵18将水箱19中的液体通过输液管20抽出并通过输压管12从喷嘴14输出,在喷嘴14处形成高压喷射流体。通过喷嘴14喷射液体形成的负压,使之前在渐扩管10中的混合气体通过通气管11和渐缩管13进入喉管15中,与喷嘴14喷出的高压喷射流体充分混合、碰撞,在渐扩管16中,混合气体中的颗粒物进一步凝聚,使原混合气体中的较粗颗粒物进一步增大成粒径更大的较粗颗粒物,形成新混合气体。新混合气体流过降雾管17进入除沫器21中,部分较粗颗粒物因为重力沉降,而另外一部分较粗颗粒物则被除沫器21中的泡沫金属除沫层22所沉降下来,混合气体通过泡沫金属除沫层后,成为除去大部分颗粒物的净化后气体,净化后气体通过排气管23排出。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的室内空气净化器、汽车车内空气净化器,柴油机后处理净化装置和汽油机后处理净化装置相比,有如下优点:因为采用压缩雾化产生的含雾气体和喷射流体,利用引射作用,具有阻力小、可靠性高、寿命长、日常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无需使用过滤网和过滤装置,磨损小、无需装置再生,可以很好的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汽车车内空气净化、柴油机后处理净化和汽油机后处理净化等场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本专利技术包括一套压缩雾化器(2)、一台空气压缩机(5)、一个液压泵(18)、水箱(19)、一个除沫器(21)、进气管(1)、渐缩管(8)、喉管(9)、渐扩管(10)、通气管(11)、渐缩管(13)、喉管(15)、渐扩管(16)、降雾管(17),进气管(1)、渐缩管(8)、喉管(9)、渐扩管(10)、通气管(11)、渐缩管(13)、喉管(15)、渐扩管(16)、降雾管(17)依次密闭连接,水箱(19)通过输液管(20)与液压泵(18)进液端密闭连接,降雾管(17)通入除沫器(21)中,降雾管(17)出口端开口向下,除沫器(21)顶端有排气管(2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雾化器(2)的出雾端同心密闭连接输雾管(3)的入口端,输雾管(3)穿过进气管(1)的管壁,输雾管(3)的出口端与扩张管(4)的入口端同心密闭连接,扩张管(4)的出口端正对外套管的喉管(9)的中心位置, 一台空气压缩机(5)的排气阀密闭连接耐压管(6)入口端,耐压管(6)出口端密闭连接环形腔(7)入口端,环形腔(7)出口端是环形缝(24),液压泵(18)出液端与输压管(12)入口端密闭连接,输压管(12)穿过通气管(11)管壁并通过通气管(11)出口端进入渐缩管(13),输压管(12)出口端在渐缩管(13)接近末端位置有一喷嘴(14)且正对喉管(15)入口的中心,除沫器(21)内的降雾管(17)上方有泡沫金属除沫层(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引射小型净化器,本发明包括一套压缩雾化器(2)、一台空气压缩机(5)、一个液压泵(18)、水箱(19)、一个除沫器(21)、进气管(1)、渐缩管(8)、喉管(9)、渐扩管(10)、通气管(11)、渐缩管(13)、喉管(15)、渐扩管(16)、降雾管(17),进气管(1)、渐缩管(8)、喉管(9)、渐扩管(10)、通气管(11)、渐缩管(13)、喉管(15)、渐扩管(16)、降雾管(17)依次密闭连接,水箱(19)通过输液管(20)与液压泵(18)进液端密闭连接,降雾管(17)通入除沫器(21)中,降雾管(17)出口端开口向下,除沫器(21)顶端有排气管(2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雾化器(2)的出雾端同心密闭连接输雾管(3)的入口端,输雾管(3)穿过进气管(1)的管壁,输雾管(3)的出口端与扩张管(4)的入口端同心密闭连接,扩张管(4)的出口端正对外套管的喉管(9)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
申请(专利权)人:石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