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包括:承载盘、轨道、传动球和凹球面齿轮,所述轨道为环形的上下传动结构,所述轨道具有中空的圆形内腔,所述传动球的直径等于内腔的内径,所述传动球可滑动地均匀填充在内腔中,所述承载盘相间隔地通过传动球连接在轨道上,所述轨道上开有齿轮配合位,所述凹球面齿轮连接在齿轮配合位上,所述凹球面齿轮上具有均匀排布的球槽,所述球槽的形状与所述传动球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球槽与所述传动球完全配合时,所述球槽包裹住从所述齿轮配合位中露出部分的传动球外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轨道形状可塑性大、布置方便,使用球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重量轻、结构简单、运行摩擦力小、故障率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库
,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停车库指的是供停放车辆使用的场地,停车库可分为暖式车库、冷室车库、车棚和露天停车库四类,停车库的主要任务是保管停放车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现有的旋转式立体车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水平方向的旋转式立体车库,二是纵向的旋转立体车库,水平方向的旋转式立体车库由于占地大、空间利用率也较低,故实际使用范围较小;纵向的旋转立体车库较好地克服了水平方向的旋转式立体车库带来的这些问题,但是现有的纵向的旋转立体车库大都存在着设备结构复杂、可维修性差、造价高、故障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布置方便、运行摩擦力小、故障率低的旋转式立体车库。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包括:承载盘、轨道、传动球和凹球面齿轮,所述轨道为环形的上下传动结构,所述轨道具有中空的圆形内腔,所述传动球的直径等于所述内腔的内径,所述传动球可滑动地均匀填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承载盘相间隔地通过所述传动球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轨道上开有齿轮配合位,所述凹球面齿轮连接在所述齿轮配合位上,所述凹球面齿轮上具有均匀排布的球槽,所述球槽的形状与所述传动球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球槽与所述传动球完全配合时,所述球槽包裹住从所述齿轮配合位中露出部分的传动球外表面。由于采用球传动的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的具体形状和凹球面齿轮安装的位置均可根据外界环境的需要而设置,通过轨道的设计圆滑地绕过障碍位置,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强。同时,本专利技术利用球传动摩擦阻力小,结构简单的优势,解决了现有的纵向的旋转立体车库大都存在着设备结构复杂、可维修性差、造价高、故障率高,传动效率低,磨擦损失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设备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产品的无故障时间更长,维护成本更低,传动效率更高。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包括主轨道和副轨道,所述主轨道和副轨道的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上部通过横梁相连接,所述承载盘水平地连接在所述主轨道和副轨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主轨道和副轨道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承载盘通过所述滑槽连接在所述传动球上。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的下部具有顶点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状的底部停车道。进一步地,所述凹球面齿轮设置在所述主轨道上。进一步地,所述凹球面齿轮相同步地设置在所述主轨道和副轨道上。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盘中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控制连接所述凹球面齿轮。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的驱动装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附图中标记为:1承载盘2轨道21滑槽22底部停车道23保护罩24主轨道25副轨道3传动球4凹球面齿轮41球槽5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如图1-3所示,包括:承载盘1、轨道2、传动球3和凹球面齿轮4,所述轨道2为环形的上下传动结构,所述轨道2具有中空的圆形内腔,所述传动球3的直径等于所述内腔的内径,所述传动球3可滑动地均匀填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承载盘1相间隔地通过所述传动球3连接在所述轨道2上,所述轨道2上开有齿轮配合位23,所述凹球面齿轮4连接在所述齿轮配合位23上,所述凹球面齿轮4上具有均匀排布的球槽41,所述球槽41的形状与所述传动球3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球槽41与所述传动球3完全配合时,所述球槽41包裹住从所述齿轮配合位23中露出部分的传动球3的外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此处凹球面齿轮4的作用是驱动传动球3在轨道2中运动,从而带动承载盘1沿轨道2运动,所述球槽41与所述传动球3的配合类似于齿轮的啮合,其中,凹球面齿轮4与齿轮配合位23之间的空隙较小,以避免传动球3挤出来。由于采用球传动的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的具体形状和凹球面齿轮安装的位置均可根据外界环境的需要而设置,通过轨道的设计圆滑地绕过障碍位置,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强。同时,本专利技术利用球传动摩擦阻力小,结构简单的优势,解决了现有的纵向的旋转立体车库大都存在着设备结构复杂、可维修性差、造价高、故障率高,传动效率低,磨擦损失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设备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产品的无故障时间更长,维护成本更低,传动效率更高。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轨道2包括主轨道24和副轨道25,所述主轨道24和副轨道25的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上部通过横梁5相连接,所述承载盘1水平地连接在所述主轨道24和副轨道25之间,所述主轨道24和副轨道25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滑槽21,所述承载盘1通过所述滑槽21连接在所述传动球3上。采用两个轨道平行设置,共同托起承载盘的设计方式,可以从两端给承载盘施加拉力,有利于承载盘的稳定。优选的,所述轨道2的下部具有顶点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状的底部停车道22,底部停车道的设置使轨道有一个尖状的最低点,当承载盘运行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停下来执行进车或者出车的操作,更加安全稳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里的底部停车道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具有底部顶点的形状,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可选地,所述凹球面齿轮4设置在所述主轨道24上,或者所述凹球面齿轮4相同步地设置在所述主轨道24和副轨道25上,驱动方式的设计以保证承载盘的运行平稳为目的,当两个凹球面齿轮同步地设置在所述主轨道和副轨道上对传动球进行驱动时,既能保证动力的充足,也有利于承载盘的平稳。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承载盘1中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控制连接所述凹球面齿轮。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需要通过控制中心对整个装置的运行进行控制:控制中心中可以通过每个承载盘中的控制器对承载盘进行编号,当需要使用某个编号的承载盘时,控制中心控制凹球面齿轮旋转,驱动传动球运动,直至该承载盘下落至底部停车道的停车点位置时停止,完成一个工作过程。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也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盘、轨道、传动球和凹球面齿轮,所述轨道为环形的上下传动结构,所述轨道具有中空的圆形内腔,所述传动球的直径等于所述内腔的内径,所述传动球可滑动地均匀填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承载盘相间隔地通过所述传动球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轨道上开有齿轮配合位,所述凹球面齿轮连接在所述齿轮配合位上,所述凹球面齿轮上具有均匀排布的球槽,所述球槽的形状与所述传动球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球槽与所述传动球完全配合时,所述球槽包裹住从所述齿轮配合位中露出部分的传动球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盘、轨道、传动球和凹球面齿轮,所述轨道为环形的上下传动结构,所述轨道具有中空的圆形内腔,所述传动球的直径等于所述内腔的内径,所述传动球可滑动地均匀填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承载盘相间隔地通过所述传动球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轨道上开有齿轮配合位,所述凹球面齿轮连接在所述齿轮配合位上,所述凹球面齿轮上具有均匀排布的球槽,所述球槽的形状与所述传动球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球槽与所述传动球完全配合时,所述球槽包裹住从所述齿轮配合位中露出部分的传动球的外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主轨道和副轨道,所述主轨道和副轨道的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上部通过横梁相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以宣,
申请(专利权)人:康以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