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0603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配套的设置有可拆卸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上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壁滑动配合连接;单靠人力来清理水面上的垃圾不仅效率低下清理效果不理想,而且对清理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种用以收集水面垃圾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是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很多城市中都有自然存在或人工开设的湖或者河流,这些河流不仅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同时也可增添城市美观性,但是,由于城市中人为垃圾或者落叶掉落到水面如果不进行人工干涉,将垃圾清理出不仅容易造成水污染而且也影响城市美观性,因此城市监管部门都会派专人乘坐小木舟利用网子捞取水面上的浮漂垃圾或落叶,但是单靠人力来清理水面上的垃圾不仅效率低下清理效果不理想,而且对清理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鉴于以上缺陷,设计一种用以收集水面垃圾的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配套的设置有可拆卸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上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漂浮块,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五空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后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轮的轴心处,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弧面上均匀分布且固定的设置有电阻值不同的电阻块,,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上端相抵接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内的通电线,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前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轮的轴心处,所述第三转动轮与所述第七空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第四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设置有左右贯穿设置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涡轮扇片,所述第八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九空腔内的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九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四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转动轴靠近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延伸通过所述第十空腔的内壁并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内设置有照明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左端,其中,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左端的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所述第一开腔的下侧内壁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线孔,所述装置主体的下侧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配重块的上侧端面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前后左右四个端面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五固定块,其中,所述第五固定块固定于所述装置主体端面的两侧,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同一侧端面上的所述第五固定块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通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块内的第三电机进行驱动,其中,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五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第六固定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轮的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轮靠近所述第三通孔一侧端面上的所述固定板延伸通入所述第三通孔内,当所述第三通孔内有液体流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轮转动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进而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所述装置主体在水中深度以及第四空腔内的排水速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漂浮块与所述第一套筒整体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平均密度,因此,在液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漂浮块时,所述第一漂浮块可带动所述第一套筒上浮,同时,所述第一漂浮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套筒内壁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限位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相邻一侧端面上的相互靠近的所述第五固定块之间固定设置有泡沫漂浮块,所述泡沫漂浮块用以增大所述装置主体的浮力。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漂浮的上侧端面上的照明固定块,所述照明固定块的上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可提示使用人员本装置所在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水面垃圾处理时,使用人员将本装置放入湖内,此时第二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绕线轮转动,进而放松第一拉线,此时配重块由于重力原因下降至湖底,同时带动装置主体下沉至水面与第一空腔的上端开口齐平状态,此时第三电机启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六固定块转动,进而将湖面的水以及漂浮于水面上的垃圾卷入第二空腔内,在第二空腔内的液面高于第一漂浮块的所在高度时浮力带动第一漂浮块上浮,进而带动第一套筒上浮,此时流入到第二空腔内的水通过第一通孔流入到第三空腔内,并通过第三通孔流入到第四空腔内,此时流经第三通孔的水分通过固定板带动第一转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轮转动,进而调节通电线内经过的电流值的大小,进而控制第一电机转动,此时第一电机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套筒转动,进而通过涡轮扇片将第四空腔内的水分抽出,同时,在水分流入到第四空腔的同时水面上的大颗粒垃圾则被隔离于第二空腔内,同时,在第二空腔内水分高度较高时,通过第一通孔流入到第三通孔内的液体相应增多,此时固定板可控制第一转动轴继续转过一定角度,进而增大通电线内的电流,进而加块第一电机的转速,进而加块抽水速度,同时控制第二电机转动一定角度,进而调整第一拉线伸出的长度,进而调整装置主体漂浮于水面的深度,而当第二空腔内液面较低时,通过第一通孔流入到第三通孔内的水分减小,此时通过扭力弹簧带动第一转动轴反转,进而减小通电线中流过的电流,进而再次调整装置主体在湖中的深度,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即可将水面上的大颗粒垃圾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配套的设置有可拆卸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上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漂浮块,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五空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后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轮的轴心处,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弧面上均匀分布且固定的设置有电阻值不同的电阻块,,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上端相抵接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内的通电线,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前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轮的轴心处,所述第三转动轮与所述第七空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第四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设置有左右贯穿设置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涡轮扇片,所述第八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九空腔内的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九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四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转动轴靠近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延伸通过所述第十空腔的内壁并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内设置有照明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的特种机器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配套的设置有可拆卸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上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漂浮块,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五空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后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轮的轴心处,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弧面上均匀分布且固定的设置有电阻值不同的电阻块,,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上端相抵接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内的通电线,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前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转动轮的轴心处,所述第三转动轮与所述第七空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第四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设置有左右贯穿设置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涡轮扇片,所述第八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九空腔内的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九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四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转动轴靠近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延伸通过所述第十空腔的内壁并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内设置有照明装置。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英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利航机电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