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的护坡结构,包括护栏本体、第一支撑杆、滑槽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护栏本体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基桩,且基桩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贯穿有铆钉,且铆钉的顶端外壁表面固定有螺母,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于基桩的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个基桩、横杆与支撑杆构成一个护栏本体,上述三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可拆卸结构,通过该结构可对上述三者之间进行拆卸,从而方便了对上述三者的检修、替换与清洁,且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可对多个相同类型的基桩、横杆与支撑杆进行连接与组合,该结构的设置可对不同长度的坡路进行防护,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的护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坡结构
,具体为一种边坡的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使得车辆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贴近,故对车辆行驶路面且较为陡峭的坡路进行防护,对交通事故产生的概率有着一定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护坡结构适用范围较单一,不能对不同尺寸的坡路对护栏的尺寸进行选择,从而使得该护坡结构适用范围受限制,进而降低了该装置的使用性能,当车辆与其发生碰撞时,由于其的缓冲性能不佳,导致车辆与护栏外侧的物体产生碰撞,从而对护栏、车辆以及其内部的人员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的护坡结构,解决了市场上的护坡结构适用范围较单一,不能对不同尺寸的坡路对护栏的尺寸进行选择,从而使得该护坡结构适用范围受限制,进而降低了该装置的使用性能,当车辆与其发生碰撞时,由于其的缓冲性能不佳,导致车辆与护栏外侧的物体产生碰撞,从而对护栏、车辆以及其内部的人员造成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坡的护坡结构,包括护栏本体、第一支撑杆、滑槽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护栏本体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基桩,且基桩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贯穿有铆钉,且铆钉的顶端外壁表面固定有螺母,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于基桩的顶端,且第一支撑杆的外壁表面固定有固定块,所述滑槽设置于第一支撑杆距离护栏本体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横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横杆距离护栏本体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内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横杆的内部设置有强劲柱,且强劲柱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外壁表面设置有橡胶层。优选的,所述基桩之间关于护栏本体的中轴线对称,且基桩的底端呈锥状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基桩之间为焊接,且铆钉等距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板的上下两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且第一凹槽内壁表面的螺纹结构与横杆的外壁表面的螺纹结构相吻合。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尺寸与第三凹槽的尺寸相吻合,且固定块通过凸块与第三凹槽和第一支撑杆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橡胶层的外壁表面呈凸起状结构,且橡胶层的内壁表面与弹簧柱的外壁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弹簧,且第二凹槽的上下两端贯穿有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基桩、横杆与支撑杆构成一个护栏本体,上述三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可拆卸结构,通过该结构可对上述三者之间进行拆卸,从而方便了对上述三者的检修、替换与清洁,且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可对多个相同类型的基桩、横杆与支撑杆进行连接与组合,该结构的设置可对不同长度的坡路进行防护,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性能。2、本专利技术固定基桩底端呈锥状结构,该结构的设置减小了基桩与地面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与使用,进而提高了基桩的灵活性能,支撑板通过焊接与基桩成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述二者之间稳定性能更佳,进而提高了该护栏结构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第一凹槽的内壁表面的螺纹结构与横杆外壁表面的螺纹结构之间的尺寸相吻合,且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通过该螺纹结构可对横杆与第一凹槽之间进行固定,上述二者之间的深度的设置为横杆的拆卸与安装提供了方便,避免了由于上述二者之间尺寸设置不恰当,对横杆的正常的使用造影响。4、本专利技术凸块与第三凹槽之间的尺寸相吻合,从而使得上述二者之间构成一个可滑动的卡合连接,且通过固定块的松紧,来对凸块与第三凹槽之间的紧密程度进行调节,从而可对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了不同高度的坡路对护栏高度的需求,进而拓宽了该护栏结构的适用范围。5、本专利技术在横杆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凸起状结构的橡胶层,橡胶层的设置可对横杆受到的作用力进行分解,且同时通过弹簧柱与其相互配合,可对碰撞的车辆进行拦截,避免车辆与护栏外侧的物体产生碰撞,从而对车体以及车内的驾驶者进行了保护,进而提高了该横杆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横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A01、护栏本体,A02、基桩,A03、支撑板,A04、铆钉,A05、螺母,A06、第一支撑杆,A07、固定块,A08、滑槽,A09、第一凹槽,A10、横杆,A11、第二支撑杆,A12、第二凹槽,A13、凸块,A14、第三凹槽,A15、强劲柱,A16、弹簧柱,A17、橡胶层,A18、弹簧,A19、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边坡的护坡结构,包括护栏本体A01、第一支撑杆A06、滑槽A08和第二支撑杆A11,护栏本体A01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基桩A02,且基桩A02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支撑板A03,基桩A02之间关于护栏本体A01的中轴线对称,且基桩A02的底端呈锥状结构,该设置可根据坡路的长度对基桩A02的个数进行选择,从而可对不同长度的坡路进行防护,基桩A02结构的设置减小了基桩A02与地面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与使用,进而提高了基桩A02的灵活性能,支撑板A03与基桩A02之间为焊接,且铆钉A04等距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板A03的上下两端,一体化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述二者之间稳定性能更佳,铆钉A04的个数的设置,使得铆钉A04对基桩A02进行支撑与固定,该设置避免了基桩A02局部受力过大,对其本身造成损坏,故上述二者的设置提高了该护栏结构的稳定性,支撑板A03的上下两端贯穿有铆钉A04,且铆钉A04的顶端外壁表面固定有螺母A05,第一支撑杆A06固定于基桩A02的顶端,且第一支撑杆A06的外壁表面固定有固定块A07,滑槽A08设置于第一支撑杆A06距离护栏本体A01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滑槽A0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A09,第一凹槽A09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A12的深度,且第一凹槽A09内壁表面的螺纹结构与横杆A10的外壁表面的螺纹结构相吻合,通过该螺纹结构可对横杆A10与第一凹槽A09之间进行固定,上述二者之间的深度的设置为横杆A10的拆卸与安装提供了方便,避免了由于上述二者之间尺寸设置不恰当,对横杆A10的正常的使用造影响,第一凹槽A09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横杆A10,第二支撑杆A11设置于横杆A10距离护栏本体A01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杆A11的左右两端内部设置有第二凹槽A12,第一支撑杆A06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凸块A13,凸块A13的尺寸与第三凹槽A14的尺寸相吻合,且固定块A07通过凸块A13与第三凹槽A14和第一支撑杆A06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上述二者之间尺寸的设置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的护坡结构,包括护栏本体(A01)、第一支撑杆(A06)、滑槽(A08)和第二支撑杆(A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本体(A01)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基桩(A02),且基桩(A02)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支撑板(A03),所述支撑板(A03)的上下两端贯穿有铆钉(A04),且铆钉(A04)的顶端外壁表面固定有螺母(A05),所述第一支撑杆(A06)固定于基桩(A02)的顶端,且第一支撑杆(A06)的外壁表面固定有固定块(A07),所述滑槽(A08)设置于第一支撑杆(A06)距离护栏本体(A01)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滑槽(A0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A09),所述第一凹槽(A09)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横杆(A10),所述第二支撑杆(A11)设置于横杆(A10)距离护栏本体(A01)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杆(A11)的左右两端内部设置有第二凹槽(A12),所述第一支撑杆(A06)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凸块(A13),所述固定块(A07)的内壁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A14),所述横杆(A10)的内部设置有强劲柱(A15),且强劲柱(A15)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弹簧柱(A16),所述弹簧柱(A16)的外壁表面设置有橡胶层(A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的护坡结构,包括护栏本体(A01)、第一支撑杆(A06)、滑槽(A08)和第二支撑杆(A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本体(A01)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基桩(A02),且基桩(A02)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支撑板(A03),所述支撑板(A03)的上下两端贯穿有铆钉(A04),且铆钉(A04)的顶端外壁表面固定有螺母(A05),所述第一支撑杆(A06)固定于基桩(A02)的顶端,且第一支撑杆(A06)的外壁表面固定有固定块(A07),所述滑槽(A08)设置于第一支撑杆(A06)距离护栏本体(A01)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滑槽(A0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A09),所述第一凹槽(A09)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横杆(A10),所述第二支撑杆(A11)设置于横杆(A10)距离护栏本体(A01)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杆(A11)的左右两端内部设置有第二凹槽(A12),所述第一支撑杆(A06)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凸块(A13),所述固定块(A07)的内壁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A14),所述横杆(A10)的内部设置有强劲柱(A15),且强劲柱(A15)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弹簧柱(A16),所述弹簧柱(A16)的外壁表面设置有橡胶层(A1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道坦,
申请(专利权)人:崔道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