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的丹参提取液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51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环保的丹参提取液制备方法,其在丹参提取液制备过程中,在一次醇沉、二次醇沉结束后,通过单效浓缩器加热蒸发,使得乙醇以气体形态被回收,回收乙醇进入精馏塔进行精馏,检验合格的精馏乙醇循环利用于丹参提取液的醇沉,最高循环次数可达四次,在降低丹参液制备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种绿色环保且高能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的丹参提取液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丹参提取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典型的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脑痴呆和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的记载,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丹参(Salviaemiltiorrhizae)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丹参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丹参素是从丹参的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丹参素是右旋体,其化学名为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D-(+)-β-(3,4-dihydoxy-phenylalanine]。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控制血小板聚集、提高微循环等药理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第10卷第3期:第208-211页;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年,第3卷第5期:第297-299页;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年,第16卷第6期:第682-685页)。丹参素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能够改善心功能、冠脉循环、抗凝血、改善微循环,从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缺血性心脏疾病(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9年,第5卷第2期:第65-69页)。丹参素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川芎嗪,又称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伞形科植物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是川芎的有效成分。TMP因能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而被广泛的用于心脑血管治疗领域。其治疗机制有:①抗凝作用。TMP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PAI-1蛋白及其mRNA在内皮细胞的表达(Song,etal.,ChineseMedicalJ.113:136,2000);TMP低剂量时可抑制磷脂肌醇的分解和TXA2形成,高剂量时则可通过结合糖蛋白IIb/IIIa抑制血小板聚集(Sheu,et.al.,ThrombRes.88:259,1997)。②TMP还可直接溶栓(LiuandSylvester,ThrombRes.58:129,1990;LiuandSylvester,ThrombRes.75:51,1994)。③TMP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可显著改善大鼠脑细胞缺血损伤,显著清楚人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自由基(Hsiao,etal.,PlantaMed.72:411-417,2006;Kao,et.al.,NeurochemInt.48:166,2006)。④TMP还作为钙通道阻滞剂,促进钾通道开发,从而抑制自由基生成,抑制炎症反应(Zhu,etal.,Eur.J.Pharmacol.510:187,2005)。由于丹参素和川芎嗪均具有活血化瘀,溶栓促通的效果,两者具有协同效应,临床上将两者配伍使用用于治疗缺血性脑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专利技术人之前独立研制开发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该药经较长时间的临床试用,能够有效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症。制备丹参素和川芎嗪组合物的关键步骤之一是丹参素的提取。丹参素主要来源于植物药丹参,现有技术中,丹参素的提取方法有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水提醇沉法等。目前丹参提取主要采用水煎煮后醇沉提取的方法,CN1319550C采用石硫法处理,需要三次醇沉;CN101269115B采用二次醇沉的方法制备丹参浸出液,其需要煎煮三次,时间较长;CN1679778A也需要经过二次醇沉。因此,目前石硫法提取丹参提取液均需要使用大量的乙醇,使得制备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乙醇,目前是采用直接排放丢弃的方式,既造成环境负担,同时增加了制备的成本,因此如何将丹参制备时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丹参提取液制备工艺流程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析丹参提取制备工艺流程,发现丹参提取过程中乙醇用量大,且乙醇容易回收利用的特点,从而将醇沉步骤使用的乙醇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从而提供一种成本较低,高效低耗,资源循环利用率高,适合连续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的丹参提取液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对丹参饮片进行水煮、石硫法处理,在一次醇沉和二次醇沉结束后,对乙醇进行回收、精馏,得到大于或等于95%精馏乙醇,并反复循环利用于醇沉步骤,最多可重复使用四次。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丹参素-川芎嗪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涉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丹参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丹参提取使用的乙醇回收并在提取时被循环利用。具体制备方法为:(一)、提取。取丹参饮片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丹参饮片加8-12倍水煎煮提取1-3h;第二次:丹参饮片加6-10倍量水提取1-3h。而后将两次提取液过滤合并、浓缩。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步骤(一)第一次提取采用10倍水煎煮提取2h;第二次提取采用8倍量水提取1.5h。所述浓缩采用双效浓缩器进行加热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二)、预处理。将浓缩液置于预处理罐中冷却至常温,用20%的氢氧化钙悬液调pH值至11-12,搅拌,静置,再以硫酸溶液调pH值至5-6,静置后离心,取上清液浓缩;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步骤(二)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0%的氢氧化钙混悬液调pH值至11.0~12.0,继续搅拌30~40分钟,静置1小时。再搅拌缓慢加入20%的硫酸溶液调pH值至5.0~5.5,继续搅拌30~40分钟后,静置16小时以上,10000rpm/min离心后(按照液体体积选择离心时间,每300L液体离心1h),上清液加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三)、第一次醇沉。浓缩液加入1-3倍体积的乙醇,最终含醇量(60±5)%。搅拌、降温至室温,静置。而后将上清液转入另一醇沉罐中,降温至2~10℃,静置24小时以上;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步骤(三)中,浓缩液转移至醇沉罐内,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倍体积的乙醇,使得含醇量达(60±1)%。继续搅拌20分钟。降温至约20℃,静置1小时。将上清液转入另一醇沉罐中,降温至约4℃,在罐内2~10℃保温静置24小时以上;(四)、第一次醇沉乙醇回收。(1)回收。步骤(三)的醇沉液通过单效浓缩器加热蒸发,乙醇以气体形态回收,与底部药液分离,冷却后得到回收的乙醇;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收集步骤(三)第一次醇沉液的上清液,用滤纸板框过滤,收集滤液置单效浓缩器内,加热减压浓缩,乙醇以气态形式回收,与底部药液分离,冷却后得到浓度在80%左右的乙醇,药液被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18,放液,计量;(2)精馏。开启输送泵将回收乙醇泵入回收塔,到2/3容积停止进料,关闭输送泵及进料阀门。开始加热,控制蒸发室内蒸汽阀门表压为0.12M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丹参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二次水煎提取;(2)预处理,包括将提取液先调至碱性,再调至酸性,离心,浓缩;(3)第一次醇沉,包括将浓缩液用乙醇沉淀,取上清液过滤,浓缩滤液,回收乙醇并进行精馏;(4)浓缩滤液进行二次醇沉,取上清液过滤,浓缩滤液,回收乙醇并进行精馏;(5)浓缩液进行水沉;(6)水沉液过滤后,经盐酸和氢氧化钠进一步除杂,过滤浓缩,即得丹参提取物;任选地,步骤(3)或第(4)步回收精馏的乙醇分别再次用于步骤(3)或第(4)步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丹参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二次水煎提取;(2)预处理,包括将提取液先调至碱性,再调至酸性,离心,浓缩;(3)第一次醇沉,包括将浓缩液用乙醇沉淀,取上清液过滤,浓缩滤液,回收乙醇并进行精馏;(4)浓缩滤液进行二次醇沉,取上清液过滤,浓缩滤液,回收乙醇并进行精馏;(5)浓缩液进行水沉;(6)水沉液过滤后,经盐酸和氢氧化钠进一步除杂,过滤浓缩,即得丹参提取物;任选地,步骤(3)或第(4)步回收精馏的乙醇分别再次用于步骤(3)或第(4)步中。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预处理具体步骤为: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0%的氢氧化钙混悬液调pH值至11.0~12.0,继续搅拌30~40分钟,静置1小时。再搅拌缓慢加入20%的硫酸溶液调pH值至5.0~5.5,继续搅拌30~40分钟后,静置16小时以上,10000rpm/min离心1-4h,上清液加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第一次醇沉具体步骤为:向浓缩液加入1-3倍体积的乙醇,最终含醇量(60±5)%。搅拌、降温至室温,静置。而后将上清液转入另一醇沉罐中,降温至2~10℃,静置24小时以上;优选地,将浓缩液转移至醇沉罐内,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倍体积的乙醇,使得含醇量达(60±1)%。继续搅拌20分钟。降温至约20℃,静置1小时。将上清液转入另一醇沉罐中,降温至约4℃,在罐内2~10℃保温静置24小时以上;步骤(4)第二次醇沉具体步骤为:浓缩液加入3-6倍体积的乙醇,最终含醇量(70±5)%。搅拌、降温至室温,静置。取上清液过滤,滤液通过单效浓缩器加热蒸发,乙醇以气体形态回收,药液被浓缩;更优选地,将浓缩液转移至醇沉罐内,在搅拌下缓慢加入4倍体积的乙醇,使得含醇量达(70±1)%。继续搅拌20分钟。降温至约20℃,静置1小时。取上清液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英刘春雨刘慧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