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哲文专利>正文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5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主要是在一基础袋体,不同侧边连结有变形部,可变化为各种不同之扩展或收合样态,以达成弹性调整袋具内容积之功能,此外,该袋体设有背带之背负侧的相对一侧活设有一拉载具;再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拉载具设置于背负侧之相对侧,当使用背带以后背方式背负背包时,拉载具不会造成使用者背部不舒适感且轮部不会造成使用者背后脏污,其具有物纳空间变换,并且提供人为背驮、肩挑、手提或手拉等多功能操作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巻烟包装设备。技术背景目前巻烟包装设备上水松纸加热装置是采用的电热搓板式加热方法,既电 热管安装在搓板内,通电使搓板温度升高,涂过胶的水松纸背面与搓板接触, 由此加热水松纸,使水松纸的温度升高到生产工艺要求达到的温度范围内。这 种加热装置的加热搓板由于温度高并且直接与水松纸接触,导致加热搓板容易 粘胶,不仅维护不便,操作不安全,故障率高同时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加热效率及质量,降低能耗的 巻烟包装设备。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巻烟包装设备,包括水松纸加热装置和墙板,所述 加热装置包括支架和安装在该支架上的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支架安装在墙板 上,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位于水松纸涂有胶水一面的上方,并不与水松纸接触, 对水松纸进行非接触式辐射加热。本技术水松纸加热装置采用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对水松纸进行非接触 式辐射加热,充分利用了红外射线的穿透能力,促进水松纸及乳胶内部原子粒 的运动,加据了原子粒之间的磨擦系数,其辐射光谱宽,加热均匀,达到快速 升温作用,使被烘烤物体从里到外同时被烘烤,大大的减少了烘烤时间,起到 很好的节能作用,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加热板易粘胶垢,操作不安全,故障 率高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的主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17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前盖开启并置入于侧收纳 部后之收纳状态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前盖闭合后之收纳状态示 意图。图19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前盖及第二开口皆开启之状态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与袋体之展开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縮合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3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縮合状态示意图。 图24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展开状态另一实施 例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縮合状态另一实施 例示意图。图26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缩合状态再一实施 例示意图。图27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底部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8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底部縮合状态示意图。 图29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底部展开状态另一示意图。图30为本技术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底部縮合状态另一示意图31为本技术扩大部横向扩展容积示意图。图32为本技术扩大部横向縮合容积之局部示意图。 图33为本技术扩大部横向扩展容积之局部示意图。 图34为本技术应用于手提式拉杆拖轮袋之扩大部横向扩展容积之局部示意图。图35为本技术往上延伸扩展容积示意图。图36为本技术同时应用于扩大部及延伸部与基础袋体之间应用隔片之结构示意图。图37为本技术同时应用于扩大部及延伸部展开状态及扩大部第三开口之开启状态侧示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基础袋体...1展放袋体...1 0蔓想侧面...10 1、 10 2第一开口... 1 2 夹层....1 4 0 第二插接座...1 6固定端.1 6 1下角端...1 1对合扣件...1 4 1 第一插接座...1 5 托抱带体...1 6 2 扣接件...17 1、 17 2变形部...2、 3 底部...3 0第二径向链齿...301、 302 角边线...21、 312 0底縮合件...3 0 0 第三径向链齿...303、 304 第一侧围面...211、 311第二侧围面...2 12、 312顶面...2 14、 314结合边...2 2、 32把手...4 0拉固件...4 1 2轮座...4 2 0轮部...4 4头端....50盖口…5 2收合件...581外片体...54第一径向链齿...5 5 1、 5 5 2 调节绳扣...5 5 4 缺口部...5 7 栈板...6 0固定侧...611、 621、 671 固合件...612、 622、 672 前盖对合链齿...711、 712 第二侧收纳部...7 0 2 第二开口... 703 固定件...7 5 1 第三开口... 8 0第三侧围面...213、 313 底面...2 15、 315 拉杆...4 覆盖体...4 1 着地轮体...42 拉载具...4 3 顶盖...5 扣结部...5 1 盖覆片...5 8 内片体...5 3 顶縮合件...55绳件...5 5 3变形区...5 6底盘… G隔片...6 1、 6 2、 67 背带...7 前盖...7 0 第一侧收纳部...7 0 1 内夹层...7 0 0 第二开口链齿...704、 705 扩大部...8 第三开口链齿...8 0 1 、802封面...81挠性围体...8 2环围拉链...8 3向链齿...831、 832二侧向链齿...833、 834延伸部...9盖体...9 0托带....9 1挠性围体....9 2直向链齿...931、 9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实施例详细内容,请参阅图2所示,主要是由 一基础袋体1 、 一第一开口 1 2 、 一背带7及一拉杆4 ,其中该背带7 设置于基础袋体1一侧以形成背负侧;该拉杆4设置于背负侧之对向 侧。该基础袋体1 , 二侧各连结有变形部2 、 3 ,该第一开口 1 2可设 于基础袋体l上端,以提供收纳物进出操作,第一开口] 2的上方由一 盖部2 0所盖合,而该盖部2 0之具体实施可采用顶盖5 ,该顶盖5向 背带7的方向设有扣结部5 1,以扣固在基础袋体l的上端,藉扣结部5 l位于背驮一侧,则提供使用背驼的时候,可防止他人打开顶盖5。将该二变形部2、 3扩展后形成展放袋体1 0 (最大容纳空间), 在该变形部2 、 3的同侧相对角端,各别设有公母互对之结合边2 2 、3 2 D请再参阅图3所示,基础袋体l的宽度若设为L,则二变形部2、 3的宽度各别为二分之L,总合后形成2 L的宽度,也就是大于基础袋 体1二倍的容积量,(前述条件容积量的变换为基础袋体1的厚度及高 度不变的情况之下),由其宽度的变换可直接决定其内容积的改变,本 实施例所主张1/2空间变换为最佳值,除此之外,任何在接近1/2值的范围;且可让二结合边2 2、 3 2结合的尺度范围内,皆有实施变换之 可能。相关本技术之缩合变小容积量,可利用变形部2、 3各别形成 之角边线2 1 、 3 1设有公母对合之结合边2 2 、 3 2 ,以徒手拉掣的 方式,将二公母互对之结合边2 2、 3 2拉扣结合,即可达成其縮合目 的,如以拉链结构的方式。又基础袋体1具有相对结合边2 2 、 3 2的一侧设有拉杆4 ,拉杆 4可受一覆盖体4 1所盖覆并使之定位,拉杆4就近基础袋体1的下角 端l l位置,外露出有着地轮体4 2,拉杆4为可伸縮结构,另该拉杆 4除本技术图式所示,是以两根杆体结合成"n"形外,亦可利用单根杆体之伸缩拉杆为之。(图上未示)上述拉杆4及覆盖体4 1 ,在二结合边2 2、 3 2结合时,即形成被该二结合边2 2 、 3 2所包封之状态。覆盖体4 1所覆盖之基础袋体1的内侧表面,亦即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括一基础袋体、一第一开口,其中该基础袋体左右两侧设有变形部,该变形部包括一挠性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文
申请(专利权)人:林哲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