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隔离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94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转换模块、第一开关切换器件、第二开关切换器件和第一充电电池;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通过第一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一充电电池相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池通过第二开关切换器件外接第一负载;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供电端传输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流以对第一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充电电池用于向第一负载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隔离电路通过设置开关切换器件,利用开关切换器件在通电后断开充电电池的供电电路、接通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有效防止充电电池和充电器之间的回流,保障了充电电池的性能以使得设备能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隔离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隔离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在设计机器人时包含了多个部件,例如底座和主机等部分,每个部件存在需要不同电压的供电要求,因此常需要分别使用单独的可充电电池对其进行供电才能保证电压和电量的稳定从而保障机器人正常运作。而充电完成断开电源开关后,充电电池会对开关电源放电在充电时有可能造成电池电量丢失,性能变差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隔离电路,其能解决充放电造成电量丢失性能变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充电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转换模块、第一开关切换器件、第二开关切换器件和第一充电电池;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通过第一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一充电电池相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池通过第二开关切换器件外接第一负载;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供电端传输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流以对第一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在第一充电电池充满电之后自动断电;所述第一充电电池用于向第一负载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为第一开关电源。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开关电源、第三开关切换器件、第四开关切换器件和第二充电电池;所述第二开关电源通过第三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二充电电池相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池通过第四开关切换器件外接第二负载,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用于将接收到供电端传输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流以对第二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电池用于向第二负载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二继电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三继电器,所述第四开关切换器件为第四继电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均为双路220伏交流继电器,且所述供电端为市电电源,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的电源接线端均与市电电源相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电源和第二开关电源的火线端与市电电源的火线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源和第二开关电源的零线端与市电电源的零线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相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与第一充电电池充电端的正极相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端与第一充电电池充电端的负极相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池供电端的正极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相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池供电端的负极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相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与第一负载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闭端与第一负载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相接,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相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与第二充电电池充电端的正极相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端与第二充电电池充电端的负极相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池供电端的正极与第四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相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池供电端的负极与第四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相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与第二负载的一端相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常闭端与第二负载的另一端相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电池为12V充电电池,所述第二充电电池为30V充电电池。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该充电隔离电路的通断。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充电隔离电路通过设置开关切换器件,利用开关切换器件在通电后断开充电电池的供电电路、接通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有效防止充电电池和充电器之间的回流,保障了充电电池的性能以使得设备能正常运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充电隔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充电隔离电路的继电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源、第一开关切换器件、第二开关切换器件、第一充电电池、第二开关电源、第三开关切换器件、第四开关切换器件和第二充电电池;这里的开关电源是最为优选的一种方式,除了这种方式外,还可以将其设置为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等电路模块的组合,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能将220V电压转化为可以给充电电池充电的直流电流。所述第一开关电源通过第一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一充电电池相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池通过第二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一负载相接,所述第二开关电源通过第三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二充电电池相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池通过第四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二负载相接;所述第一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三继电器,所述第四开关切换器件为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均为双路220伏交流继电器,且所述供电端为市电电源,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的电源接线端均与市电电源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源用于将接收到供电端传输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流以对第一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用于将接收到供电端传输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流以对第二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充电电池用于向第一负载供电,所述第二充电电池用于向第二负载供电。如图1所示,其中L1为220V市电电源,该充电隔离电路通过接入市电电源进行充电;SW1为本装置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该充电隔离电路的通断,U1、U2、U3、U4为双路220伏交流继电器。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如图2所示,U1、U2、U3、U4各继电器中的1、8号为接线端,用于接入外部线路,即接入供电的市电电源线路;2、7号为常闭端;3、6为公共端(动触点);4、5为常开端。如图1所示,该电路的中各个器件的符号以及具体连接关系如下:P1为12V开关电源,用于将市电转换为12V的直流电源为主机L1的充电电池B01供电;P2为30V开关电源,用于将市电转换为30V的直流电源为底座L2的充电电池B02供电。B01为12V充电电池,为主机L1供电,B1为充电电池B01的充电端,B2为充电电池B01的供电端。B02为30V充电电池,其主要为底座L2供电,B3为充电电池B02的充电端,B4为充电电池B02的供电端。充电电池B01的充电端B1的正极1连接继电器U1的常开端5,充电端B1的负极2连接继电器U1的常开端4,继电器U1的公共端6连接开关电源P1的正极2,继电器U1的公共端3连接开关电源P1的负极4。充电电池B01的供电端B2的正极1接入继电器U2的公共端6,供电端B2的负极2接入继电器U2的公共端3,继电器U2的常闭端分别接主机L1。充电电池B02的充电端B3的正极1连接继电器U3的常开端5,充电端B3的负极2连接继电器U3的常开端4,继电器U3的公共端6连接开关电源P2的正极2,继电器U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转换模块、第一开关切换器件、第二开关切换器件和第一充电电池;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通过第一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一充电电池相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池通过第二开关切换器件外接第一负载;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供电端传输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流以对第一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在第一充电电池充满电之后自动断电;所述第一充电电池用于向第一负载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转换模块、第一开关切换器件、第二开关切换器件和第一充电电池;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通过第一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一充电电池相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池通过第二开关切换器件外接第一负载;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供电端传输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流以对第一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在第一充电电池充满电之后自动断电;所述第一充电电池用于向第一负载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转换模块为第一开关电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电源、第三开关切换器件、第四开关切换器件和第二充电电池;所述第二开关电源通过第三开关切换器件与第二充电电池相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池通过第四开关切换器件外接第二负载,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用于将接收到供电端传输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流以对第二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电池用于向第二负载供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二继电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切换器件为第三继电器,所述第四开关切换器件为第四继电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均为双路220伏交流继电器,且所述供电端为市电电源,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的电源接线端均与市电电源相接。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数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