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该腔体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至少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谐振器,信号输入端与谐振器中的首个谐振器耦接,信号输出端与谐振器中的末个谐振器耦接,通过在首个谐振器和末个谐振器的间隔处设置耦合窗口,从而在该腔体滤波器的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进而能够明显降低插损波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本申请涉及滤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技术介绍
腔体滤波器在通带范围内存在插损波动,插损波动是指滤波器在通带频率范围内插损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在带通滤波器中,通带范围呈现中心频率附近插损小、边频插损大的特点,通带范围指带通滤波器允许通过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一般,通带边频的插入损耗受带外传输零点的影响较大,带外抑制越强,边频的插损越大,造成通带插损波动变大。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带外抑制的要求更为严格,腔体滤波器一般都需要加入带外传输零点来保证带外抑制满足要求,这会导致通带内的插损波动变大,但现有技术没有对插损波动大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故,有必要提出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该腔体滤波器能够有效控制通带插损波动,使插损波动明显降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该腔体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至少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谐振器;信号输入端与谐振器中的首个谐振器耦接,信号输出端与谐振器中的末个谐振器耦接;其中,首个谐振器和末个谐振器的间隔处设置有耦合窗口,通过耦合窗口在腔体滤波器的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射频器件,通信射频器件包括腔体滤波器,腔体滤波器用于设于通信射频器件的信号收发电路部分,对信号进行选择;其中,腔体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至少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谐振器;信号输入端与谐振器中的首个谐振器耦接,信号输出端与谐振器中的末个谐振器耦接;首个谐振器和末个谐振器的间隔处设置有耦合窗口,通过耦合窗口在腔体滤波器的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至少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谐振器;信号输入端与谐振器中的首个谐振器耦接,信号输出端与谐振器中的末个谐振器耦接;通过在首个谐振器和末个谐振器的间隔处设置耦合窗口,从而在腔体滤波器的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进而能够有效控制该腔体滤波器的通带插损波动,使插损波动明显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3是图1中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插损波动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6是图4中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插损波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明确、清楚,以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条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为了有效控制腔体滤波器的通带插损波动,使插损波动明显降低,本申请提供的腔体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至少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谐振器,信号输入端与谐振器中的首个谐振器耦接,信号输出端与谐振器中的末个谐振器耦接,通过在首个谐振器和末个谐振器的间隔处设置耦合窗口,从而在该腔体滤波器的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进而能够明显降低插损波动。请参阅图1~图3,图1是现有技术中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腔体滤波器10包括信号输入端101、信号输出端102及四个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第一谐振器103、第二谐振器104、第三谐振器105、第四谐振器106,其中第一谐振器103与第二谐振器104通过耦合窗口连接,第二谐振器104与第三谐振器105通过耦合窗口连接,第三谐振器105与第四谐振器106通过耦合窗口连接。为了完成信号的传输,该腔体滤波器10还包括第一抽头113和第二抽头114,其中,信号输入端101通过第一抽头113与第一谐振器103耦接,信号输出端102通过第二抽头114与第四谐振器106耦接。请参阅图2,图2是图1中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谐振器201与第二谐振器202通过耦合窗口206连接,第二谐振器202与第三谐振器203通过耦合窗口207连接,第三谐振器203与第四谐振器204通过耦合窗口208连接,且信号输入端210通过第一抽头209与第一谐振器201连接,信号输出端212通过第二抽头211与第四谐振器204连接。待处理的信号通过信号输入端210进入带通滤波器后,经第一抽头209传输给第一谐振器201,第一谐振器201通过耦合窗口206将信号传输给第二谐振器202,第二谐振器202通过耦合窗口207将信号传输给第三谐振器203,第三谐振器203通过耦合窗口208将信号传输给第四谐振器204,第四谐振器204经第二抽头211将信号传输到信号输出端212。请参阅图3,图3是图1中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插损波动示意图。如图3所示,横坐标代表频率,其单位是吉赫兹;纵坐标代表插损,其单位是分贝。图中的点m3代表频率为1.99吉赫兹时的插损为-1.4438分贝;图中的点m4代表频率为2.01吉赫兹时的插损为-1.5145分贝;图中的点m5代表频率为2.002吉赫兹时的插损为-0.987分贝。其中,点m5对应的-0.987分贝为插损最大值,点m4对应的-1.5145分贝为插损最小值,则通带插损波动为:A=-0.987-(-1.5145)=0.5275分贝。腔体滤波器的两个通带边频分别为1.99吉赫兹和2.01吉赫兹,中心频率为2吉赫兹。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通带边频的抑制较差,通带插损波动较大。为了降低通带插损波动,本申请在通带内加入两个相对于中心频率左右对称的传输零点,以下,结合图4~图6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腔体滤波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该腔体滤波器包括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谐振器为例来说明,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40包括信号输入端401、信号输出端402及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第一谐振器403、第二谐振器404、第三谐振器405、第四谐振器406,其中,首个谐振器和末个谐振器分别为第一谐振器403和第四谐振器406,且在第一谐振器403和第四谐振器406之间设置耦合窗口407。在上述方式中,通过在第一谐振器403和第四谐振器406之间设置耦合窗口407,从而在该腔体滤波器40的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进而能够明显降低通带内的插损波动。具体地,为了在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来控制腔体滤波器的通带插损波动,使插损波动明显降低,本申请通过设置耦合窗口407从而在该腔体滤波器40的通带内增加两个相对于谐振器的中心频率左右对称的传输零点。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完成信号的传输,该腔体滤波器40还包括第一抽头413和第二抽头414,其中,该信号输入端401通过第一抽头413与四个谐振器中的首个谐振器耦接,信号输出端402通过第二抽头414与四个谐振器中的末个谐振器耦接。腔体滤波器40为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是指允许特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通过,同时屏蔽其他频率范围电磁波的滤波器。如图4所示,传输到信号输入端401的电磁波一般包括特定频率范围和其他频率范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至少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谐振器;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谐振器中的首个谐振器耦接,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谐振器中的末个谐振器耦接;其中,所述首个谐振器和所述末个谐振器的间隔处设置有耦合窗口,以通过所述耦合窗口在所述腔体滤波器的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至少四个首尾依次相连间隔设置的谐振器;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谐振器中的首个谐振器耦接,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谐振器中的末个谐振器耦接;其中,所述首个谐振器和所述末个谐振器的间隔处设置有耦合窗口,以通过所述耦合窗口在所述腔体滤波器的通带内增加两个传输零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所述首个谐振器和所述末个谐振器的间隔处设置有耦合窗口,通过所述耦合窗口在所述腔体滤波器的通带内增加两个相对于所述谐振器的中心频率左右对称的传输零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窗口的大小与所述腔体滤波器对应传输的信号频率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盖板以及至少一个耦合螺杆,所述耦合螺杆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盖板的螺孔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耦合窗口中,通过调节所述耦合螺杆延伸到所述耦合窗口中的深度以调节所述首个谐振器和所述末个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螺杆延伸到所述耦合窗口中的深度与所述首个谐振器和所述末个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呈正相关。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峰,黄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