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96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包括汽车座椅座盆骨架、连杆构件和表面作喷丸处理的铆钉,连杆构件设有连接板,连接板设有连接板通孔,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设有侧板通孔,连接板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相贴,使得连接板通孔与侧板通孔相接,铆钉的表面涂覆有润滑油脂,且铆钉置于连接板通孔和侧板通孔中,且连接板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以实现连接板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之间的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连接板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之间转动动作的顺畅性,提高了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耐久疲劳强度,并降低了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座椅的连杆机构中,为了确保连杆机构作动顺畅和满足升降耐久要求,传统方式都是通过铆钉+铁弗龙衬套的结构形式,通过铁弗龙衬套的润滑功能,实现降低作动摩擦力来满足座椅的作动要求;此形式在汽车座椅的升降耐久试验时,铁弗龙衬套会受到铆钉的挤压和旋转摩擦,出现铁弗龙衬套被铆钉摩擦挤压破损的现象,最终导致连杆机构出现作动不顺畅、卡滞等现象。因此采用一种不需要增加铁氟龙衬套的搭配工艺,在满足座椅升降功能和作动耐久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量,降低座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包括汽车座椅座盆骨架和连杆构件,所述连杆构件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还包括表面作喷丸处理的铆钉;所述连接板设有连接板通孔,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设有侧板通孔,所述连接板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相贴,使得所述连接板通孔与侧板通孔相接,所述铆钉的表面涂覆有润滑油脂,且所述铆钉置于所述连接板通孔和侧板通孔中,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通过所述铆钉铆接在一起,以实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之间的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铆钉由第一头部、杆部和第二头部构成,所述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杆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头部、杆部和第二头部共轴,所述杆部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三条储油槽,每一条所述储油槽均沿所述杆部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各条所述储油槽环绕所述杆部的轴线均匀间隔布置,使得涂覆在所述铆钉表面的润滑油脂也充满各条所述储油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铆钉的杆部部分位于所述连接板通孔内、部分位于所述侧板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杆构件还设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杆构件设有两块所述连接板,该两块连接板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且两块所述连接板的连接板通孔共轴,两块所述连接板的连接板通孔轴线平行于所述连接杆的轴线;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设有两块所述侧板,且该两块侧板的侧板通孔共轴;所述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设有两颗所述铆钉,所述连杆构件的其中一块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其中一块侧板通过其中一颗所述铆钉铆接在一起,所述连杆构件的另一块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另一块侧板通过另一颗所述铆钉铆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采用表面作喷丸处理的铆钉实现连杆构件的连接板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之间的铆接,能够确保连接板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之间转动动作的顺畅性,提高了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耐久疲劳强度,并降低了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制造成本。第二,本技术通过在铆钉上设置多条储油槽,以利用储油槽储存润滑油脂,避免铆钉表面的润滑油脂在工作过程中被挤压排走,进一步确保了连接板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之间转动动作的顺畅性,进一步提高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耐久疲劳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中铆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包括汽车座椅座盆骨架和连杆构件1,连杆构件1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转动连接。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为:汽车座椅连杆机构还包括表面作喷丸处理的铆钉4;连接板11设有连接板通孔11a,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设有侧板通孔2a,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相贴,使得连接板通孔11a与侧板通孔2a相接,铆钉4的表面涂覆有润滑油脂,且铆钉4置于连接板通孔11a和侧板通孔2a中,且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通过铆钉4铆接在一起,以实现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之间的转动连接。使用时,将应用本技术连杆机构的汽车座椅安装到汽车上,使得连接板11与固定在车身上的底座能够相对转动,从而,在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3驱动汽车座椅座盆骨架升降时,在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带动下,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相对转动,而由于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是通过铆钉4铆接在一起实现转动连接的,且铆钉4的表面作了喷丸处理,使得铆钉4的表面形成有密集凹凸麻坑交盖层和残余压缩应力层,减小了铆钉4转动时与连接板通孔11a和侧板通孔2a的接触面积,减小了铆钉4收到的摩擦力,提高了铆钉4的表面硬度和抗疲劳强度,确保了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之间转动动作的顺畅性,也即提高了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耐久疲劳强度,避免了采用铆钉+铁弗龙衬套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且相对于该现有技术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即降低了汽车座椅连杆机构的制造成本。在上述专利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本技术可以采用以下优选的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铆钉4由第一头部41、杆部42和第二头部43构成,第一头部41和第二头部43分别连接在杆部42的两端,且第一头部41、杆部42和第二头部43共轴,杆部4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三条储油槽42a,每一条储油槽42a均沿杆部42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各条储油槽42a环绕杆部42的轴线均匀间隔布置,使得涂覆在铆钉4表面的润滑油脂也充满各条储油槽42a;第一头部41用于与连接板11形成铆接,第二头部43用于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形成铆接。优选的,铆钉4的杆部42部分位于连接板通孔11a内、部分位于侧板通孔2a。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连杆构件1还设有连接杆12,且连杆构件1设有两块连接板11,该两块连接板11分别焊接固定在连接杆12的两端,且两块连接板11的连接板通孔11a共轴,两块连接板11的连接板通孔11a轴线平行于连接杆12的轴线;汽车座椅座盆骨架设有两块侧板2,且该两块侧板2的侧板通孔2a共轴;汽车座椅连杆机构设有两颗铆钉4,连杆构件1的其中一块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其中一块侧板2通过其中一颗铆钉4铆接在一起,连杆构件1的另一块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另一块侧板2通过另一颗铆钉4铆接在一起。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技术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包括汽车座椅座盆骨架和连杆构件(1),所述连杆构件(1)设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还包括表面作喷丸处理的铆钉(4);所述连接板(11)设有连接板通孔(11a),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设有侧板通孔(2a),所述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相贴,使得所述连接板通孔(11a)与侧板通孔(2a)相接,所述铆钉(4)的表面涂覆有润滑油脂,且所述铆钉(4)置于所述连接板通孔(11a)和侧板通孔(2a)中,且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通过所述铆钉(4)铆接在一起,以实现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之间的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包括汽车座椅座盆骨架和连杆构件(1),所述连杆构件(1)设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还包括表面作喷丸处理的铆钉(4);所述连接板(11)设有连接板通孔(11a),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设有侧板通孔(2a),所述连接板(11)与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相贴,使得所述连接板通孔(11a)与侧板通孔(2a)相接,所述铆钉(4)的表面涂覆有润滑油脂,且所述铆钉(4)置于所述连接板通孔(11a)和侧板通孔(2a)中,且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通过所述铆钉(4)铆接在一起,以实现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汽车座椅座盆骨架的侧板(2)之间的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耐久疲劳强度的汽车座椅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4)由第一头部(41)、杆部(42)和第二头部(43)构成,所述第一头部(41)和第二头部(43)分别连接在所述杆部(42)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头部(41)、杆部(42)和第二头部(43)共轴,所述杆部(4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三条储油槽(42a),每一条所述储油槽(4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玉陈建国李兵朱涛萧家文张文滔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