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864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屋顶装置具有许多集光件,每个集光件具有一对垂向件,一上部水平件,一下部水平件和一透明板,下部水平件具有一透明板夹持件,一透明板接触壁和一盖件,透明板夹持件适于夹持透明板的檐侧端,透明板接触壁的厚度小于透明板的厚度,盖板适于覆盖临近檐侧集光件的上部水平件的上部并从透明板接触壁的上端延伸。(*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收集太阳能的屋顶的屋顶装置。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公开文本第241157/1991号中公开了一种屋顶集光框架。这种集光框架具有设置在由透明板支承件,一下部水平件和一上部水平件限定的空间内的一块透明板。在下部水平件的下部前端有一凹槽装配于上部水平件。在下部水平件的一檐的侧缘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与透明板厚度相同的透明板接触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屋顶装置,该装置在屋顶的檐向具有排水槽,能有效地覆盖下部水平件和上部水平件之间的连接部分,防止灰尘,垃圾等滞留在透明板的上表面并抑制集光效率的下降。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屋顶装置具有许多光线收集件(下面简称集光件),每个集光件具有一对(左、右)垂向件,一个上部水平件,一个下部水平件和一透明板,上部水平件设置在垂向件的脊侧端,下部水平件设置在垂向件,上部水平件和下部水平件的内周,集光件在屋顶的倾斜方向连接,其中,下部水平件具有一透明板夹持件,一透明板接触壁和一盖件,透明板夹持件用于夹持透明板的檐侧端,透明板接触壁具有的厚度小于透明板的厚度,盖件用于覆盖上部水平件的上部,该上部水平件临近檐侧集光件且从透明板接触壁开始延伸。每个垂向件具有许多在垂直壁内表面上端纵向地形成的防水突起部,一水平突起件设置在垂直壁下端的的内表面上,一垂向支脚设置在水平突起件的内端并垂向延伸。上部水平件具有一框格形的水平构件,一个在水平件上表面纵向设置的直立壁,一水平上表面设置在直立壁的上端并在屋顶的檐侧延伸,水平上表面平行于水平构件,一折叠于水平上表面的反水壁,一个在水平构件和水平上表面间限定的透明板支承槽,以及一个装配接合件,该装配接合件具有一向下延伸部分,一个第一弯曲部分和一个第二弯曲部分,它们相继地连接,向下延伸的部分在水平构件的下表面上延伸,第一弯曲部分在檐侧弯曲,第二弯曲部分向上弯曲。盖件的前端向下弯曲,其下表面具有防水突出部。透明板夹持件具有一弯曲的防水导水管,放置在脊侧端并在屋顶的檐向向下弯曲。每个垂向件具有一透明板支承件,沿其内表面放置。透明板支承件具有一个中空的透明板夹持框架,一个在透明板夹持壁内壁的上部在纵向上形成的空间装置,及在透明板夹持框架外表面上在纵向上形成的槽装置。屋顶装置还具有许多在预定间隔上在屋顶倾斜方向上设置的连接件,一个装设在每个连接件上的集光件,以及一个接合钩,接合钩在屋顶的脊侧面上向上延伸向集光件装配件,并接合于上部水平件的一个装配接合件上。接合钩设置在每个脊侧和集光件装配件的一个檐侧。集光件装配件具有一下部横向件和一设置在下部横向件上表面上的上部夹持件。由于透明板的檐侧端表面与透明板接触壁接触,故透明板的檐侧端受到支承。因而,由于透明板檐侧端的上表面不是闭合的,所以透明板的面积变大,因此,改善了太阳能收集效率。由于透明板的上表面高于盖件的上表面,雨水通过盖件的上表面从透明板流向在檐侧上的集光件的上表面,使雨水顺利地排泄。另外,由于盖件与上部水平件相接合,故可防止雨水的飞溅。薄于透明板的透明板接触壁设置在透明板夹持件的檐侧端。另外,覆盖相邻集光件的上部水平件的盖件设置在透明板接触壁的上端,在檐侧端的透明板比下部水平件更为突出。因此,在集光件上表面流动的雨水不会滞留,雨水会迅速地排向檐侧。另外,雨水不会进入上部水平件和下部水平件的接合部。另外,灰尘和垃圾既不会附着在下部水平件的脊侧端表面,也不会滞存在透明板的上表面。因此,透光效率不会下降。另外,除连接件和下部水平件以外的所有部位都是由集光表面构成的,集光效率很高。当这种屋顶装置用作太阳能采集屋顶,光电池设置在透明板下表面时,太阳能收集效率很高。现对照以下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屋顶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屋顶装置立体总图;图3是集光件的平面图;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图6是垂向件的侧视图;图7是垂向件剖视图;图8是上部水平件的侧视图;图9是上部水平件的剖视图;图10是下部水平件的侧视图;图11是下部水平件的剖视图;图12是透明板支承件的侧视图;图13是透明板支承件的剖视图;图14是未装垂向件的集光件的立体图;图15所示立体图表示集光件檐侧端的一个凹口;图16所示主体图表示集光件的脊侧端;图17(a),(b)和(c)是长度互不相同的三种集光件的比较视图;图18是未装下部水平件的校准件的集光件组装架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正在装配下部水平件校准件的集光件组装架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0是已装上下部水平件校准件的集光件组装架之主要部分的主体图;图21所示立体图表示组装集光件的第一步骤;图22所示立体图表示组装集光件的第二步骤;图23所示立体图表示组装集光件的第三步骤;图24所示立体图表示组装集光件的第四步骤;图25所示立体图表示组装集光件的第五步骤;图26所示立体图表示组装集光件的第六步骤;图27所示剖视图表示组装集光件的第六步骤;图28所示剖视图表示组装长型集光件的第六步骤;图29所示剖视图表示组装短型集光件的第六步骤;图30所示剖视图表示已调至标准宽度的屋顶装置的主要部分;图31所示剖视图表示宽度已在屋顶衬板的侧向向外调整后的屋顶装置的主要部分。图32所示剖视图表示宽度已在屋顶衬板的侧向向内调整后的屋顶装置的主要部分;图33所示剖视图表示屋顶装置的山墙;图34所示剖视图表示在屋顶倾斜方向上连接集光件的第一步骤;图35所示剖视图表示在屋顶倾斜方向上连接集光件的第二步骤;图36所示剖视表示在屋顶倾斜方向上连接集光件的第三步骤;图37的立体图表示另一种集光件装配件;图38所示立体图表示另一种集光件装配件;图39所示立体图表示已装有集光件的连接件的主要部分;图40所示剖视图表示正在检修的屋顶装置;图41所示立体图表示正在检修的屋顶装置;图42所示立体图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屋顶装置的主要部分;图4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垂向件的侧视图;图4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集光件一侧的分解立体图;图4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集光件另一侧的分解立体图;图46的分解立体图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集光件主要部分;图47所示立体图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集光件的一侧;图48所示立体图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集光件的另一侧;图49所示剖视图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集光件的主要部分;图50所示立体图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尚未连接集光件的屋顶装置的主要部分;图51是屋顶装配件的立体图;图52是安装在水平梁上的屋顶件装配件的立体图;图53是安装在水平梁上的屋顶件装配件的后视图;图54所示侧视图表示将屋顶件装配件安装在水平梁上的第一步骤;图55所示侧视图表示将屋顶件装配件安装在水平梁上的第二步骤;图56所示侧视图表示将屋顶件装配件安装在水平梁上的第三步骤;图57所示侧视图表示将屋顶件装配件安装在水平梁上的第四步骤;图58是屋顶的水平剖视图;图59是屋顶中间部分的垂直剖视图;图60是表示屋顶檐部的垂直剖视图;图61是下部连件的平面图;图62是表示另一种屋顶装配件的立体图;图63是表示安装于水平梁的另一种屋顶件装配件的立体图;图64是表示安装于水平梁的另一种屋顶件装配件的后视图;图65是表示安装于屋顶中心部分的另一种屋顶件装配件的垂直剖视图;图66是表示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顶装置,它具有:许多集光件,每个集光件具有一对(左、右)垂向件,一上部水平件,一下部水平件和一透明板,所述上部水平件设置在所述垂向件的脊侧端,所述下部水平件设置在所述垂向件的檐侧端,所述透明设置在所述垂向件,所述上部水平件和所述下部水平件的内周,所述集光件连接于屋顶的倾斜方向。其中,所述下部水平件具有一透明板夹持件,一透明板接触壁和一盖件,所述透明板夹持件适于夹持所述透明板的檐侧端,所述透明板接触壁的厚度小于所述透明板的厚度,所述盖件适于盖住相邻檐侧集光件的所述上部水平件的上部,并从所述透明板接触壁的上端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井孝平井启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平井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