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第一对接腔的第一壳体和导电端子,插座连接器具有在对接时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的第二壳体和对接端子;在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上,插头连接器形成有位于第一对接腔内以与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一对接面,第二壳体形成有用以与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二对接面,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第二对接面和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之间的密封圈,以使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后,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如此设置,在对接时连接器对接端形成双层密封结构,密封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水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如于2011年12月28日公告的中国专利技术CN101553958B公开的一种连接器系统,所述连接器系统报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外壳、屏蔽管道、插头主体,该插头主体及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中的多个导电销。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屏蔽腔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用于连接到所述插头组件的凸缘部件、设置在所述屏蔽腔中的插座主体及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内的多个导电插孔,所述插座组件的导电插孔适合于与所述插头组件的导电销接合,所述插头主体设置在屏蔽腔中。但是,在此类设计中,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之间还是会有间隙存在,在使用中防水性能要求较高,对接状态下的的密封性能不够好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时具有较好的密封防水效果的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第一对接腔的第一壳体和若干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的导电端子,插座连接器具有在对接时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的第二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若干对接端子;在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上,所述插头连接器形成有位于第一对接腔内以与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一对接面,第二壳体形成有用以与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二对接面,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第二对接面和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之间的密封圈,以使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后,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包覆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及套设在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内壳,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包覆所述对接端子的塑胶本体及套设在所述塑胶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密封圈包括设置在位于所述金属内壳上的第一对接面和遮蔽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第一密封圈及位于所述遮蔽壳体上的第二对接面和金属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的第二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向内突伸环设的凸肋及在对接方向上位于所述凸肋前端的固定槽,所述第一对接面位于凸肋在对接方向上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密封圈收容定位在所述固定槽内并与第一对接面抵接以在轴向限位所述第一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内壳外侧突伸有加厚部,所述第二对接面位于加厚部在对接方向上的前端面,以在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具有成型在导电端子尾端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径向弹性抵接所述金属内壳的内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内壳的外表面沿轴向突出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凸块不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在对接方向上位于所述凸块后,所述遮蔽壳体内表面对应设置有收容所述凸块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金属内壳上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内壳为金属材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若干突出筋,所述突出筋间隔设置且在轴向上的尺寸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加宽而令相邻的突出筋之间形成有弧形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外壳内表面上设有凸点,所述凸点具有在轴向垂直的平面上延伸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为狭长形状,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外表面环设有对应所述凸点旋转卡合的螺旋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均为外形呈圆形的圆形连接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连接器组件通过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以及第二对接面和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之间设置密封圈,以使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后,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密封圈之间形成空压状态,以避免水汽进入对接腔内而造成端子短接或损坏,而导致连接器组件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连接器组件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分离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连接器组件300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均可以为用于仪表仪器、控制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圆形连接器。参照图1至图7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包括形成有第一对接腔10的第一壳体和若干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10的导电端子2,插座连接器200具有在对接时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10的第二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若干对接端子202。在插头连接器100的对接方向上,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形成有位于第一对接腔10内以与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一对接面2031,第二壳体形成有用以与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二对接面31。所述连接器组件300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对接面2031和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第二对接面31和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之间的密封圈,以使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相互对接后,在第一对接面2031和第二对接面31之间形成密封空间。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对接时,第一密封圈401和第二密封圈402之间形成空压状态,以避免水汽进入对接腔内而造成端子短接或损坏,而导致连接器组件300损坏。参照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包覆所述导电端子2的绝缘本体1及套设在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内壳3,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包覆所述对接端子202的塑胶本体201及套设在所述塑胶本体201外的遮蔽壳体203。所述密封圈包括设置在位于所述金属内壳3上的第一对接面2031和遮蔽壳体203的对接端缘之间第一密封圈401及位于所述遮蔽壳体203上的第二对接面31和金属壳体3的对接端缘之间的第二密封圈402。参照图6和图7所示,所述遮蔽壳体203的内表面具有向内突伸环设的凸肋2032及在对接方向上位于所述凸肋2032前端的固定槽2033。所述第一对接面位于凸肋2032在对接方向上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密封圈401收容定位在所述固定槽2033内并与第一对接面2031抵接以在轴向限位所述第一密封圈401。第一密封圈401设置在所述凸肋2032根部,从而不会产生干涉时,避免第一密封圈401因为移动或摆动而脱落。参照图4至图7所示,所述金属内壳3外侧突伸有加厚部32,所述第二对接面31位于加厚部32在对接方向上的前端面,以在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密封圈402。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具有成型在导电端子2尾端的密封部11,所述密封部11在径向弹性抵接所述金属内壳3的内壁,以形成较好的密封环境,避免水汽进入。参照图2至图5所示,所述金属内壳3的外表面沿轴向突出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第一对接腔的第一壳体和若干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的导电端子,插座连接器具有在对接时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的第二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若干对接端子;在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上,所述插头连接器形成有位于第一对接腔内以与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一对接面,第二壳体形成有用以与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二对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第二对接面和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之间的密封圈,以使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后,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第一对接腔的第一壳体和若干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的导电端子,插座连接器具有在对接时突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的第二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若干对接端子;在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上,所述插头连接器形成有位于第一对接腔内以与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一对接面,第二壳体形成有用以与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相对接的第二对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第二对接面和第一壳体的插接端缘之间的密封圈,以使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后,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包覆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及套设在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内壳,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包覆所述对接端子的塑胶本体及套设在所述塑胶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密封圈包括设置在位于所述金属内壳上的第一对接面和遮蔽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第一密封圈及位于所述遮蔽壳体上的第二对接面和金属壳体的对接端缘之间的第二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向内突伸环设的凸肋及在对接方向上位于所述凸肋前端的固定槽,所述第一对接面位于凸肋在对接方向上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密封圈收容定位在所述固定槽内并与第一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渭华,向兴海,张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正耀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