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电池侧面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位于上部、第二极柱位于下部,所述第一极柱通过第一接线片与位于水平电池顶部的第一接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极柱通过过渡片、过渡线、第二接线片与位于水平电池顶部的第二接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片、过渡片以及第二接线片处采用环氧胶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水平电池的侧面和下端的外线端子(即正负接线片)从电池内部转移到电池的上方,并同时保证了电池的电性能性、安全性、成本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及水平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以及使用该接线结构的水平电池。
技术介绍
水平电池作为铅酸蓄电池中的一员,由于其极板在使用过程中水平放置,有效地消弱了硫酸电解液分层现象,具有较好电池寿命特性而被越来越得到重视。但现市场上并没有水平电池专业生产设备,开发专用设备投入资金大、风险高,而把电池按常规制造经翻转90度使极板呈水平放置使用,亦能达到水平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制造成本又非常接近常规电池,性价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这样生产的水平电池其连接外线的端子都处于电池的侧面和下端,要么非常不利于用户接线及使用习惯,且端子易磨损相邻的电池槽,存在安全隐患;要么改变了电池放置方式且增大放置体积,不利于电池防震和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证了电池的电性能性、安全性、成本和生产效率的水平电池接线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了该水平电池接线结构的水平电池。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电池侧面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位于上部、第二极柱位于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通过第一接线片与位于水平电池顶部的第一接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极柱通过过渡片、过渡线、第二接线片与位于水平电池顶部的第二接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片、过渡片以及第二接线片处采用环氧胶密封。本技术将水平电池的侧面和下端的外线端子(即正负接线片)从电池内部转移到电池的上方,并同时保证了电池的电性能性、安全性、成本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片包括与第一接线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再依次向内弯折、向下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之间形成第一回勾部,第三折弯部向下延伸形成与第一连接部垂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极柱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电池盖卡紧定位用的第一卡位凸起。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用于与第一接线组件电连接的第一螺栓孔。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用于与第一极柱焊接连接的第一焊接孔。进一步,所述第一回勾部与第二连接部均设有第一缺口,第一回勾部的第一缺口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缺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缺口与第一焊接孔连通。本技术设置缺口与焊接孔贯通,用环氧胶密封时利于胶液流动和排气,以提高密封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一回勾部的缺口长度大于第一回勾部长度的三分之二。进一步,所述第二接线片包括与第二接线组件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四折弯部,再依次向内弯折、向下弯折形成第五折弯部和第六折弯部,第六折弯部向下延伸形成与第三连接部垂直设置的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的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与过渡线焊接用的第一焊接台。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电池盖卡紧定位用的第二卡位凸起。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用于与第二接线组件电连接的第二螺栓孔。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台的端部一侧设有焊接过渡线时定位对齐的第一定位凸起。进一步,所述过渡片包括与过渡线焊接用的第二焊接台,第二焊接台的第一端设置有圆环结构,圆环结构的中心圆孔是与第二极柱焊接连接的第二焊接孔,第二焊接台的第二端一侧设有焊接过渡线时定位对齐的第二定位凸起。进一步,所述圆环结构上设有与第二焊接孔贯通的第二缺口。本技术设置缺口与焊接孔贯通,用环氧胶密封时利于胶液流动和排气,以提高密封效果。进一步,所述过渡线是一具有折弯部的导线,导线的两端是分别与第一焊接台和第二焊接台焊接连接的焊接头。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组件和第二接线组件均包括螺栓、螺母和外线接头,螺栓和螺母配合将外线接头与第一接线片或第二接线片电性连接,所述外线接头与螺栓的头部之间设有弹簧垫和平垫。进一步,所述外接线头与第一接线片或第二接线片之间通过接线垫片电线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片的部分结构、过渡片、过渡线、第二接线片的部分结构均嵌装在电池盖的外侧。水平电池,包括上述的水平电池接线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生产时将电池连接外线的端子使用导电体全部合理、快捷、安全地引到电池上端面,且将其隐藏在电池盖内,不能影响电池外观和占用电池以外的空间。(2)将水平电池的侧面和下端的外线端子(即正负接线片)从电池内部转移到电池的上方,并同时保证了电池的电性能性、安全性、成本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接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接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过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过渡片、过渡线以及第二接线片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接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接线组件的使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技术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电池1侧面的第一极柱3和第二极柱5,所述第一极柱3是位于上部的负极柱,第二极柱5位于下部的正极柱,所述第一极柱3通过第一接线片4与位于水平电池1顶部的第一接线组件9连接,所述第二极柱5通过过渡片6、过渡线7、第二接线片8与位于水平电池1顶部的第二接线组件10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片4、过渡片6以及第二接线片8处采用环氧胶密封,所述第一接线片4的部分结构、过渡片6、过渡线7、第二接线片8的部分结构均嵌装在电池盖2的外侧。本技术将水平电池1的侧面和下端的外线端子(即正负接线片)从电池内部转移到电池的上方,方便用户接外线操作,节约电池侧面空间,并同时保证了电池的电性能性、安全性、成本和生产效率。参见图2,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接线片4从侧面看呈勺把朝下的北斗勺形,包括与第一接线组件9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8,所述第一连接部48的第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43,再依次向内弯折、向下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44和第三折弯部45,第一折弯部43与第二折弯部44之间形成第一凸部50,第二折弯部44与第三折弯部45之间形成第一回勾部49,第三折弯部45向下延伸形成与第一连接部48垂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1与第一极柱3连接,其中第一折弯部43、第二折弯部44、第三折弯部45均是圆弧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48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电池盖2卡紧定位用的第一卡位凸起41。所述第一连接部48的中心设有用于与第一接线组件9电连接的第一螺栓孔42。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中心设有用于与第一极柱3焊接连接的第一焊接孔46。所述第一回勾部49与第二连接部51均设有第一缺口47,第一回勾部49的第一缺口47与第二连接部51的第一缺口47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第一缺口47与第一焊接孔46连通,所述第一回勾部49的第一缺口47沿第一回勾部49的中心线设置,且长度大于第一回勾部49长度的三分之二,本技术设置缺口与焊接孔贯通,用环氧胶密封时利于胶液流动和排气,以提高密封效果。参见图3,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接线片8从侧面看呈勺把朝下的北斗勺形,包括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电池侧面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位于上部、第二极柱位于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通过第一接线片与位于水平电池顶部的第一接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极柱通过过渡片、过渡线、第二接线片与位于水平电池顶部的第二接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片、过渡片以及第二接线片处采用环氧胶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电池侧面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位于上部、第二极柱位于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通过第一接线片与位于水平电池顶部的第一接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极柱通过过渡片、过渡线、第二接线片与位于水平电池顶部的第二接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片、过渡片以及第二接线片处采用环氧胶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片包括与第一接线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再依次向内弯折、向下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之间形成第一回勾部,第三折弯部向下延伸形成与第一连接部垂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极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电池盖卡紧定位用的第一卡位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用于与第一接线组件电连接的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用于与第一极柱焊接连接的第一焊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勾部与第二连接部均设有第一缺口,第一回勾部的第一缺口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缺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缺口与第一焊接孔连通;所述第一回勾部的缺口长度大于第一回勾部长度的三分之二。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水平电池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元军,章晖,王新虎,
申请(专利权)人: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