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02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中通过在金属基底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条形凸起和第一柱状凹槽,所述条形凸起的两个倾斜侧面与所述条形凸起的底面的夹角均为15°‑30°,每个所述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上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片,透明盖板的第二条形凸起的倾斜侧面与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在金属基板下设置树脂基板和弹性柱,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具有更大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因此,太阳能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可以利用半导体PN结或PIN结将太阳光的光能转换为电能,且转换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机械运动,且不会污染环境,而成为最有潜力的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在现有的各类太阳能电池中,硅基太阳能电池由于效率高、制造工艺成熟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以及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现有的硅基太阳能组件通常包括玻璃盖板、第一EVA胶层、太阳能电池片层、第二EVA胶层以及太阳能电池背板,为了方便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电连接,通常会在相邻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留有间隙,而间隙的存在导致照射至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的太阳光利用不充分,进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金属基底,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底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底面的夹角均为15°-30°,所述金属基底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柱状凹槽;绝缘漆层,所述绝缘漆层完全覆盖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多个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每个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所述第二侧面的宽度相同,相邻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汇流条附着于所述第一侧面;封装胶层,所述封装胶层完全覆盖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设置于所述封装胶层之上,所述透明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相对应的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二条形凸起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的倾斜侧面与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多个第一弹性柱,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柱的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柱形凹槽中;第一树脂基板,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二柱型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柱的另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二柱形凹槽中,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三柱形凹槽;多个第二弹性柱,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柱的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三柱形凹槽中;第二树脂基板,所述第二树脂基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四柱型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柱的另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四柱形凹槽中;外耐候树脂层,所述外耐候树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树脂基板的下表面。如上光伏组件,进一步,所述金属基底的材质为铝、铜和铁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柱状凹槽的直径为2-4厘米,相邻柱状凹槽的间距为5-10毫米,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柱状凹槽的深度为0.3-0.8毫米。如上光伏组件,进一步,所述绝缘漆层的厚度为20-50微米。如上光伏组件,进一步,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的尺寸为10mm*125mm。如上光伏组件,进一步,所述封装胶层的材质为EVA。如上光伏组件,进一步,所述第一树脂基板和所述第二树脂基板的材质为PET、PEN、PC、PP、PMMA中的一种。如上光伏组件,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弹性柱的直径为2-4厘米,相邻弹性柱的间距为5-10毫米,所述第一、第二弹性柱的高度为1-2毫米。如上光伏组件,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弹性柱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外耐候树脂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氟乙烯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所述外耐候树脂层的厚度均为100-200微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光伏组件中,电池片设置于金属基底的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上,且设置所述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条形凸起的底面的夹角均为15°-30°,上述夹角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确保每个太阳能电池片都可以获得充足的太阳光,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的个数,进而增加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通过将相邻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汇流条附着于所述第一侧面,方便了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透明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金属基底上的第一条形凸起相对应的第二条形凸起,每个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的倾斜侧面与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通过改变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使得太阳光充分照射太阳能电池片的表面,提高单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输出功率;本技术中金属基底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柱状凹槽,且每个第一弹性柱中仅有一部分嵌入第一树脂基板中,使得所述金属基底与所述第一树脂基板之间形成暴露金属基底的下表面的空隙,该空隙的存在可以将太阳能电池片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空气中,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散热性能;金属基底与所述第一树脂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柱,第一树脂基板与第二树脂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柱,双重弹性柱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减震性能。与现有的光伏组件相比,通过优化本技术的光伏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各部件的具体尺寸,使得本技术的光伏组件具有更大的输出功率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和抗震性能,进而使得该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更长且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B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组件,包括:金属基底1,所述金属基底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一条形凸起11,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的第一侧面12垂直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底面13,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的第二侧面14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的底面13的夹角均为15°-30°,所述金属基底1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柱状凹槽15;绝缘漆层2,所述绝缘漆层2完全覆盖所述金属基底1的上表面;多个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3,每个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的所述第二侧面14上均设置有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3,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3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的所述第二侧面14的宽度相同,相邻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3之间的汇流条附着于所述第一侧面12;封装胶层4,所述封装胶层4完全覆盖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3和所述金属基底1的上表面;透明盖板5,所述透明盖板5设置于所述封装胶层4之上,所述透明盖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相对应的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条形凸起51,所述第二条形凸起51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条形凸起51的倾斜侧面52与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1的第二侧面14相对设置;多个第一弹性柱6,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柱6的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柱形凹槽15中;第一树脂基板7,所述第一树脂基板7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二柱型凹槽71,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柱6的另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二柱形凹槽71中,所述第一树脂基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三柱形凹槽72;多个第二弹性柱8,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柱8的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三柱形凹槽72中;第二树脂基板9,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底,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底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底面的夹角均为15°‑30°,所述金属基底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柱状凹槽;绝缘漆层,所述绝缘漆层完全覆盖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多个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每个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所述第二侧面的宽度相同,相邻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汇流条附着于所述第一侧面;封装胶层,所述封装胶层完全覆盖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设置于所述封装胶层之上,所述透明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相对应的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二条形凸起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的倾斜侧面与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多个第一弹性柱,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柱的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柱形凹槽中;第一树脂基板,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二柱型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柱的另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二柱形凹槽中,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三柱形凹槽;多个第二弹性柱,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柱的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三柱形凹槽中;第二树脂基板,所述第二树脂基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四柱型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柱的另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四柱形凹槽中;外耐候树脂层,所述外耐候树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树脂基板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底,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底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底面的夹角均为15°-30°,所述金属基底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柱状凹槽;绝缘漆层,所述绝缘漆层完全覆盖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多个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每个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所述第二侧面的宽度相同,相邻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汇流条附着于所述第一侧面;封装胶层,所述封装胶层完全覆盖所述长方形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设置于所述封装胶层之上,所述透明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相对应的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二条形凸起与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的倾斜侧面与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多个第一弹性柱,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柱的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柱形凹槽中;第一树脂基板,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二柱型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柱的另一部分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二柱形凹槽中,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三柱形凹槽;多个第二弹性柱,每个所述第二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俭玉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月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