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由复合建筑板材组装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及建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含有建筑梁与柱功能的可承重隔墙板、外墙板,在楼板、屋面板内设置有起到梁作用的横边框、及墙板内设置板内结构连接件;以及外部结构连接件,它包括:墙底部连接件;角部连接件;定位连接件;楼板与外墙板、隔墙板连接件;屋面与外墙、山墙连接件;屋脊连接件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板式全装配住宅建造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承重、抗震、隔热、隔音、高效节能、耐久、耐火等综合使用性能,并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现场快速装配安装,降低了房屋的总造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建筑住宅的生产集成化、工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由复合建筑板材组装而成的建筑结构体 系及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中低建筑体系中,例如平房、二三层的别墅、低密度住宅及办公楼建筑, 国内大量采用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现有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在不加外墙 保温的情况下,达不到节能要求,在加外墙保温的情况下,其墙体厚度过大浪费 了土地资源;同时保温层与砌体混凝土墙体连接要求较高,极易出现安全及节能 失效等问题;在建筑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大多采用木结构、钢结构等建筑体系, 木结构建筑存在着耐火性差,抗风性差,易生虫蚁等缺陷;钢结构也存在耐火性 差,现场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缺点。此外,与国外木结构、钢结构相配套的围护材料,大多采用与钢或木框架等 厚的玻璃棉岩棉加水泥板、木板、或者刨花板、石膏板等材料,现场装配而成。 对节能要求较高地区,在玻璃棉保温层外侧,再加上聚苯乙烯或聚氨酯泡沫塑料 外保温结构的墙体作法,玻璃棉存在粉尘污染;泡沫塑料存在易燃、高温及燃烧后有毒,消耗石油资源等缺点。上述与木结构、钢结构相配的围护材料所建造的建筑,具有较好的节能性, 但在绿色建筑日益被人类重视的今天,只重视节能而忽略了环保、安全及资源等 问题,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具有高效、长效节能,长寿命、高环保、节约资源、 循环利用、高性能、高舒适性的绿色建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复合建筑板材组装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及建造 方法,它是一种不另设梁柱、由发泡水泥、钢框架、结构连接件及上下面层所组 成的复合建筑板材相互组装而成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建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是将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结构中的梁与柱的受力功能完全由墙板中钢框 架的横框及立框替代,它是通过复合建筑板材内外所设置的多种结构连接件,将 外墙板、隔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建筑结构体系。当某建筑或建筑的某一部分,墙板、楼板、屋面板内部的梁与柱,不能满足 结构要求时,可通过外设梁与柱或形成梁、柱框架结构用板结构连接件、墙底部 连接件、角部连接件、定位连接件、楼板与外墙板、隔墙板连接件、屋面与外墙、 山墙连接件、屋脊连接件等连接件,将墙板、楼板或屋面板用机械连接配件相互并与外设梁柱连接;墙板、楼板或屋面板在外设梁柱焊接连接适宜的建筑应用时,可不设板结构连接件,板边框与外设梁柱直接焊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结构体系,可与具有多层建筑高度的大框架体系配套使用,例 如将以本结构体系建造的两层别墅建筑,建在具有二层楼高的框架平台上,形 成空中别墅的建造模式。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结构体系,可根据建筑要求制作成二层或二层以上高度的外墙 板,在相应楼板的位置,用钢结构配其它板材形成楼板的方式,替代本结构体系 中楼板的实施方案完成建造过程。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结构体系,也可在单层建筑中应用,除不用楼板及相应连接件 外,其它特征不变。一种由复合建筑板材组装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含有建筑梁与柱功能的可承重隔墙板、外墙板,在楼板、屋面板内设置有起 到梁及连接作用的边框、及墙板内设置板结构连接件;以及外部结构连接件,它 包括墙底部连接件;角部连接件;定位连接件;楼板与外墙板、隔墙板连接件; 屋面与外墙、山墙连接件;屋脊连接件等;在可承重隔墙板、外墙板内设置有起到梁与柱作用的横边框、纵边框、及板 结构连接件;在楼板、屋面板内设置有起到梁及连接作用的边框、或增设板结构 连接件;并将含有板内结构连接件的可承重外墙板、可承重隔墙板用机械连接配件与 墙底部连接件连接,实现墙板纵边框与基础的连接;通过角部连接件,用机械连接配件,实现墙角部位的连接;通过定位连接件的定位及板结构连接件的相互连接,实现墙板横边框的相互连接;通过楼板与外墙板连接件,楼板与隔墙板连接件,将楼板边框与墙板中的板 结构连接件连接,实现楼板与可承重外墙板及可承重隔墙板的连接;通过屋面与山墙板连接件、屋脊连接件、屋面与外墙板连接件、必要时通过 板结构连接件,实现屋面板与可承重隔墙板,可承重外墙板,屋面板之间及屋脊 的连接。建筑物墙角部需要辅助连接时,可采用角部辅助连接件进行连接;建筑物相 邻的墙板、屋面板与楼板边框需要辅助连接时,可采用平板辅助连接件进行连接。 本专利技术建造方法,它是一种通过板结构连接件、墙底部连接件、角部连接件、 定位连接件、楼板与外墙板、隔墙板连接件、屋面与外墙、山墙连接件、屋脊连 接件等连接件,采用机械连接配件,依次将外墙板、隔墙板、楼板、屋面板连接 在一起的建造方法。一种由复合建筑板材组装而成的建筑建造方法,它包括将可承重隔墙板、外墙板中起建筑结构柱作用的墙板纵边框,通过墙板板结 构连接件与墙底部连接件用机械连接配件完成连接; 在用定位连接件定位、墙板找正;通过墙角部连接件、角部辅助连接件用机械连接配件、辅助机械连接配件完成建筑拐角部的墙体安装;同时,通过墙板板结构连接件、平板、角部辅助连接件用机械连接配件、辅助 机械连接配件完成相邻墙板肩并肩,另外一-块板垂直的三板丁字部位连接; 完成整个墙板之间、墙板与基础之间的连接;通过楼板与外墙板连接件、楼板与隔墙板连接件,用机械连接配件将楼板边 框与墙板板结构连接件完成连接;通过屋面与山墙连接件、屋面与外墙连接件,将屋面板边框或屋面板板内连 接用结构件与墙板边框或墙板板结构连接件用机械连接配件完成连接;通过屋脊连接件、必要时通过板结构连接件,用机械连接配件完成屋面板之 间及屋面与隔墙板的连接、安装;实施墙板、楼板、屋面板相互及之间的板缝处理,即完成了建筑主体建造过程;再进行建筑装饰;以及屋面防水及排水系统;水、暖、电系统,安装天窗、 门、窗、空调、太阳能装置等,即完成了整个建筑物的建造过程。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板式全装配住宅建造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承重、抗震、隔热、隔 音、高效节能、耐久、耐火等综合使用性能,并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可 在现场快速装配安装,降低了房屋的总造价。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建筑住宅的生产集成 化、工业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位外墙板与基础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图1中B部位外墙板阳角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图1中C部位两块外墙板与隔墙板的三板连接示意图。图6是图1中D部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图1中E部位外墙板与屋面板山墙部分的连接示意图。图8是图1中F部位外墙板阳角辅助的连接示意图。图9是图1中G部位两外墙板辅助的连接示意图。图IO是图2中H部位两隔墙板丁字的连接示意图。图11是图2中L部位上下隔墙板与楼板的连接示意图。图12是图2中M部位屋面与隔墙板屋脊部分的连接示意图。图13是图2中K部位屋面与外墙板沿口部分的连接示意图。图14是图2中单块隔墙板2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2中单块楼板2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中单块屋面板2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中单块外墙板2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中墙底部连接件4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中角部连接件5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中定位连接件6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中楼板与外墙板连接件8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专利技术中屋面与山墙板连接件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复合建筑板材组装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含有建筑梁与柱功能的可承重隔墙板、外墙板,在楼板、屋面板内设置有起到梁及连接作用的边框、及墙板内设置板结构连接件;以及外部结构连接件,它包括:墙底部连接件;角部连接件;定位连接件;楼板与外墙板、隔墙板连接件;屋面与外墙、山墙连接件;屋脊连接件; 在可承重隔墙板、外墙板内设置有起到梁与柱作用的横边框、纵边框、及板结构连接件;在楼板、屋面板内设置有起到梁及连接作用的边框、或增设板结构连接件; 并将含有板内结构连接件的可承重外墙板、可承重隔墙板用机械连接配件与墙底部连接件连接,实现墙板纵边框与基础的连接; 通过角部连接件,用机械连接配件,实现墙角部位的连接; 通过定位连接件的定位及板结构连接件的相互连接,实现墙板横边框的相互连接; 通过楼板与外墙板连接件,楼板与隔墙板连接件,将楼板边框与墙板中的板结构连接件连接,实现楼板与可承重外墙板及可承重隔墙板的连接; 通过屋面与山墙板连接件、屋脊连接件、屋面与外墙板连接件、必要时通过板结构连接件,实现屋面板与可承重隔墙板,可承重外墙板,屋面板之间及屋脊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立,樊志,
申请(专利权)人:樊立,樊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