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其中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设于所述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入风口及出风口;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及/或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开设有多个过风孔,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加湿膜带动所述加湿膜沿着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增加所述加湿膜的含水量使得所述加湿膜上的水分分布均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是对建筑物内温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并由此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机器。加湿膜为空调器调节湿度时的主要元部件,空调器内气流经加湿膜吹向室内,从而增强室内湿度。现有技术中,加湿膜为竖向放置,从底部吸收水分扩散至整个加湿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加湿膜上部含水量小,下部含水量大,导致加湿膜及气流的利用均降低,影响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湿装置,旨在解决由于重力的作用,加湿膜上部含水量小,下部含水量大,导致加湿膜及气流的利用均降低,影响空调器的加湿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湿装置,其包括: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设于所述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入风口及出风口;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及/或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开设有多个过风孔,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加湿膜带动所述加湿膜沿着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优选地,所述加湿膜为圆形状。优选地,所述过风孔的孔径由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齿轮,所述加湿膜周圈围设有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从动轮齿,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轮齿啮合带动所述加湿膜转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皮带,所述加湿膜中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所述皮带连接至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加湿膜转动。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吊挂装置,所述吊挂装置固定于形成所述出风风道的壳体上,所述加湿膜可转动悬挂于所述吊挂装置上。优选地,所述加湿膜及驱动装置均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水位控制单元,所述水位控制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形成水槽,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所述水槽中;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位置并连通所述水槽。优选地,所述水位控制单元还包括:溢水通道,所述溢水通道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槽,所述溢水通道于所述水箱内形成有溢水口,所述溢水通道于所述水槽内形成有出水口;密封元件,包括一密封部及自所述密封部延伸至所述水槽底部的顶起部;其中,所述密封部用于盖设于所述溢水口以关闭所述溢水口,所述水槽底部将所述顶起部及所述密封部向上顶起以打开所述溢水口。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及/或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所述加湿膜绕着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由于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从水源中汲取水分并扩散至整张加湿膜,加上所述加湿膜在所述驱动装置下转动,使得所述加湿膜边缘的不同部分都能逐渐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转动过程中,在重力的坐下,位于高位的所述加湿膜的边缘部分中的水分快速向下扩散至整张加湿膜,一方面增加所述加湿膜的含水量,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加湿膜上的水分分布均匀,在所述出风风道吹出的气流的带动下,将更多的水分吹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也即,所述加湿膜越靠近边缘,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越厚,所述加湿膜的边缘部分为最大,所述加湿膜的边缘浸入水源中的较厚部分能汲取较多的水分,再把水分扩散至整张加湿膜,增加所述加湿膜的含水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加湿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水位控制单元的水箱与底座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水位控制单元的水箱与底座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加湿装置52水箱10出风风道53溢水通道11出风口531溢水口20加湿膜532出水口201过风孔54密封元件30驱动装置541密封部40吊挂装置542顶起部50水位控制单元55弹簧51底座56凸起200水位线57缺口511水槽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一并参阅图1-2,本技术实提出了一种加湿装置100,加湿装置100包括出风风道10,所述出风风道10设于所述空调器(图未标示)内且连通空调器的入风口(图未标示)及出风口101;加湿膜20,所述加湿膜20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0内及/或出风口101位置处,所述加湿膜20边缘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20开设有多个过风孔201(见图2),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驱动装置30(见图2),连接至所述加湿膜20带动所述加湿膜20沿着与所述出风风道10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加湿膜20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0内及/或出风口101位置处,所述加湿膜20边缘浸入水源中,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在所述驱动装置30的带动下,所述加湿膜20绕着与所述出风风道10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由于所述加湿膜20边缘浸入水源中,从水源中汲取水分并扩散至整张加湿膜20,加上所述加湿膜20在所述驱动装置30下转动,使得所述加湿膜20边缘的不同部分都能逐渐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20转动过程中,在重力的坐下,位于高位的所述加湿膜20的边缘部分中的水分快速向下扩散至整张加湿膜20,一方面增加所述加湿膜20的含水量,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加湿膜20上的水分分布均匀,在所述出风风道10吹出的气流的带动下,将更多的水分吹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设于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入风口及出风口;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及/或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开设有多个过风孔,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加湿膜带动所述加湿膜沿着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设于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入风口及出风口;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及/或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开设有多个过风孔,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加湿膜带动所述加湿膜沿着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为圆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孔的孔径由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齿轮,所述加湿膜周圈围设有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从动轮齿,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轮齿啮合带动所述加湿膜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皮带,所述加湿膜中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所述皮带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磊,邵艳坡,梁汇峰,黄汝普,张建华,刘旭,彭炼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