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通道、回风通道以及加湿通道,回风通道的进风端与室内连通,回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换热通道的进风段连通设置,加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换热通道的出风段连通,加湿通道的出风端与回风通道连通设置;以及加湿装置,安装于加湿通道内,以加湿通过加湿通道的空气。如此设置,在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性能下,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加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空调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空调器通常包括位于室外侧的室外机以及位于室内侧的室内机,室内机主要用于改善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等等。然而,现有的室内机在加湿室内空气湿度时,通常是通过控制室内机的工作状态或者在室内机的换热通道内设置加湿装置来实现,若室内机通过切换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来加湿空气的话,则会影响室内机与空气之间的换热;若在室内机的换热通道内设置加湿装置的话,则会影响室内机的换热通道内的空气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不影响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功能的情况下,改善空气的湿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通道、回风通道以及加湿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进风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进风段连通设置,所述加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段连通,所述加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设置;以及,加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内,以加湿通过所述加湿通道的空气。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内的水槽以及加湿膜,所述加湿膜安装于所述水槽的上方且一端伸入所述水槽中设置。优选地,所述加湿膜将所述加湿通道隔断设置。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设有出水口的水箱,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水槽的上方,且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伸入所述水槽中。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内,并且所述安装盒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加湿通道连通的安装腔,所述水槽和所述加湿膜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优选地,所述安装腔的腔底部分凹陷形成所述水槽。优选地,所述安装盒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安装腔上方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水箱。优选地,所述安装盒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加湿通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异的第二磁性件,所述安装盒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吸附固定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内。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安装于所述换热通道内或者所述加湿通道内,以控制所述加湿通道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断开。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通道、回风通道以及加湿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进风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进风段连通设置,所述加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段连通,所述加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设置;以及,加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内,以加湿通过所述加湿通道的空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室内机内设置换热通道、回风通道以及加湿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进风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进风段连通设置,所述加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段连通,所述加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设置,并且所述加湿通道内设置有加湿装置。当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段内的部分空气通过所述加湿通道时,所述加湿通道内的加湿装置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湿,这样就增大了通过所述加湿通道的空气的湿度,由于所述加湿通道仅仅是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设置,这样就确保了所述加湿装置对空气加湿时不会影响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性能,以使得所述加湿装置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任何工作状态下都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湿;并且通过所述加湿通道的空气再通过所述回风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后排至室内,这样就使得被加湿的空气温度不会太低,这样就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加湿时的空气流向;图3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水箱、弹性开关以及水槽的组装示意图;图4图1中安装盒、水箱、水槽以及加湿膜的组装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空调室内机31出水口10壳体40弹性开关11换热通道41活动杆12回风通道42复位弹簧13加湿通道211顶杆20加湿装置50安装盒21水槽51安装腔22加湿膜52容置腔30水箱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或者其他类型的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室内侧,其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等。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设置有换热通道11、回风通道12以及加湿通道13,所述回风通道12的进风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通道12的出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11的进风段连通设置,所述加湿通道13的进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11的出风段连通,所述加湿通道13的出风端与所述回风通道12连通设置;以及,加湿装置20,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13内,以加湿通过所述加湿通道13的空气。具体的,所述壳体10的形状有很多种,其可以是方体、圆柱体、多边形体等等,所述壳体10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型来设定,在此对所述壳体10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所述换热通道11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0形成进风口,所述换热通道1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0形成出风口,所述换热通道11内设置有风机和换热器,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室内的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换热通道11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换热器用于与进入至所述换热通道11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得通过所述换热通道11的空气的温度得到改变,进而改变室内的温度。应当说的是,所述换热通道11主要用于改变空气的温度,但是进入至所述换热通道11内的空气只有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其温度才能够得以改变,因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将所述换热通道11位于所述换热器进风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通道、回风通道以及加湿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进风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进风段连通设置,所述加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段连通,所述加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设置;以及,加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内,以加湿通过所述加湿通道的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通道、回风通道以及加湿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进风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进风段连通设置,所述加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段连通,所述加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设置;以及,加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内,以加湿通过所述加湿通道的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加湿通道内的水槽以及加湿膜,所述加湿膜安装于所述水槽的上方且一端伸入所述水槽中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将所述加湿通道隔断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设有出水口的水箱,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水槽的上方,且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伸入所述水槽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安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周衡,曾威,汪先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