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顺英专利>正文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262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智能锁,包括主体和两个握把,主体内设有注油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注油机构包括传动单元和工作单元,传动单元包括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丝杆、第三齿轮、固定轴、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和滑动块,工作单元包括摆动杆、移动杆、活塞、压缩管、油箱、第一阀门、排液管和若干喷头该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通过注油机构,能够及时补充润滑油,同时使得灰尘和水汽在润滑油内的比例降低,避免润滑油内的灰尘和水汽过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不仅如此,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智能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智能锁。
技术介绍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但是现有的智能锁内部的润滑油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消耗,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灰尘、水汽会进入现有的智能锁内部,并与润滑油混合,使得混合油的润滑性能降低,不仅如此,现在的指示灯控制电路内部结构复杂,提高了其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智能锁的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包括主体和两个握把,两个握把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所述主体上设有钥匙孔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主体的顶端,所述钥匙孔设置在限位槽与握把之间,所述主体内设有注油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键盘;所述注油机构包括传动单元和工作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丝杆、第三齿轮、固定轴、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和滑动块,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握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齿轮与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转轴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的上方,所述丝杆穿过第二齿轮,所述丝杆与第二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丝杆与第二齿轮过盈配合,所述滑动块套设在丝杆上,所述滑动块内设有与丝杆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三齿轮与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与第四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固定轴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齿轮与固定轴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均为锥齿轮;所述工作单元包括摆动杆、移动杆、活塞、压缩管、油箱、第一阀门、排液管和若干喷头,所述摆动杆的一端与第五齿轮的远离圆心处铰接,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设置在压缩管内,所述油箱设置在压缩管的上方,所述油箱通过第一阀门与压缩管连通,所述排液管设置在压缩管的下方,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压缩管连通,所述排气挂的另一端与各喷头连通,各喷头均匀分布在滑动块的下方,所述排液管内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拉出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设有握把。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异物进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设有过滤网。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灰尘进入钥匙孔而影响钥匙进出钥匙孔,所述钥匙孔上设有防尘罩。作为优选,为了减小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的传动损耗,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涂有润滑油。作为优选,为了使得润滑油喷涂得更加均匀,所述喷头为雾化喷头。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压缩管内的润滑油回流至油箱内,防止排液管内的润滑油回流至压缩管,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止回阀。作为优选,为了增强活塞的密封效果,所述活塞的四周设有橡胶密封圈。作为优选,为了便于人们握住握把,所述握把上设有防滑套。作为优选,为了减小噪音,所述气泵为离心式气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通过注油机构,能够及时补充润滑油,同时使得灰尘和水汽在润滑油内的比例降低,避免润滑油内的灰尘和水汽过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与现有的注油机构相比,该注油机构结构巧妙,润滑油喷涂效果较好,不仅如此,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的注油机构与灯光控制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的传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的工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的灯光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主体,2.握把,3.钥匙孔,4.限位槽,5.键盘,6.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丝杆,10.第三齿轮,11.固定轴,12.第四齿轮,13.第五齿轮,14.摆动杆,15.移动杆,16.活塞,17.压缩管,18.油箱,19.第一阀门,20.排液管,21.第二阀门,22.滑动块,23.喷头,24.握把,25.挡板,26.电池箱,27.电池组,28.气泵,29.进气管,30.过滤网,31.干燥箱。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的智能锁,包括主体1和两个握把2,两个握把2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两侧,所述主体1上设有钥匙孔3和限位槽4,所述限位槽4设置在主体1的顶端,所述钥匙孔3设置在限位槽4与握把2之间,所述主体1内设有注油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所述限位槽4内设有键盘5;所述注油机构包括传动单元和工作单元;如图3所示,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转轴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丝杆9、第三齿轮10、固定轴11、第四齿轮12、第五齿轮13和滑动块22,所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握把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套设在转轴6的外周,所述第一齿轮7与转轴6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7与转轴6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啮合,所述第二齿轮8设置在第一齿轮7的上方,所述丝杆9穿过第二齿轮8,所述丝杆9与第二齿轮8同轴设置,所述丝杆9与第二齿轮8过盈配合,所述滑动块22套设在丝杆9上,所述滑动块22内设有与丝杆9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二齿轮8与第三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0设置在第二齿轮8的上方,所述第三齿轮10与固定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11的另一端与第四齿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两个握把(2),两个握把(2)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两侧,所述主体(1)上设有钥匙孔(3)和限位槽(4),所述限位槽(4)设置在主体(1)的顶端,所述钥匙孔(3)设置在限位槽(4)与握把(2)之间,所述主体(1)内设有注油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所述限位槽(4)内设有键盘(5);所述注油机构包括传动单元和工作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转轴(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丝杆(9)、第三齿轮(10)、固定轴(11)、第四齿轮(12)、第五齿轮(13)和滑动块(22),所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握把(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套设在转轴(6)的外周,所述第一齿轮(7)与转轴(6)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7)与转轴(6)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啮合,所述第二齿轮(8)设置在第一齿轮(7)的上方,所述丝杆(9)穿过第二齿轮(8),所述丝杆(9)与第二齿轮(8)同轴设置,所述丝杆(9)与第二齿轮(8)过盈配合,所述滑动块(22)套设在丝杆(9)上,所述滑动块(22)内设有与丝杆(9)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二齿轮(8)与第三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0)设置在第二齿轮(8)的上方,所述第三齿轮(10)与固定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11)的另一端与第四齿轮(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0)与固定轴(11)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齿轮(12)与固定轴(11)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齿轮(12)与第五齿轮(13)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2)与第五齿轮(13)均为锥齿轮;所述工作单元包括摆动杆(14)、移动杆(15)、活塞(16)、压缩管(17)、油箱(18)、第一阀门(19)、排液管(20)和若干喷头(23),所述摆动杆(14)的一端与第五齿轮(13)的远离圆心处铰接,所述摆动杆(14)的另一端与移动杆(15)的一端铰接,所述移动杆(15)的另一端与活塞(1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6)设置在压缩管(17)内,所述油箱(18)设置在压缩管(17)的上方,所述油箱(18)通过第一阀门(19)与压缩管(17)连通,所述排液管(20)设置在压缩管(17)的下方,所述排液管(20)的一端与压缩管(17)连通,所述排气挂的另一端与各喷头(23)连通,各喷头(23)均匀分布在滑动块(22)的下方,所述排液管(20)内设有第二阀门(21);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两个握把(2),两个握把(2)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两侧,所述主体(1)上设有钥匙孔(3)和限位槽(4),所述限位槽(4)设置在主体(1)的顶端,所述钥匙孔(3)设置在限位槽(4)与握把(2)之间,所述主体(1)内设有注油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所述限位槽(4)内设有键盘(5);所述注油机构包括传动单元和工作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转轴(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丝杆(9)、第三齿轮(10)、固定轴(11)、第四齿轮(12)、第五齿轮(13)和滑动块(22),所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握把(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套设在转轴(6)的外周,所述第一齿轮(7)与转轴(6)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7)与转轴(6)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啮合,所述第二齿轮(8)设置在第一齿轮(7)的上方,所述丝杆(9)穿过第二齿轮(8),所述丝杆(9)与第二齿轮(8)同轴设置,所述丝杆(9)与第二齿轮(8)过盈配合,所述滑动块(22)套设在丝杆(9)上,所述滑动块(22)内设有与丝杆(9)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二齿轮(8)与第三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0)设置在第二齿轮(8)的上方,所述第三齿轮(10)与固定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11)的另一端与第四齿轮(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0)与固定轴(11)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齿轮(12)与固定轴(11)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齿轮(12)与第五齿轮(13)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2)与第五齿轮(13)均为锥齿轮;所述工作单元包括摆动杆(14)、移动杆(15)、活塞(16)、压缩管(17)、油箱(18)、第一阀门(19)、排液管(20)和若干喷头(23),所述摆动杆(14)的一端与第五齿轮(13)的远离圆心处铰接,所述摆动杆(14)的另一端与移动杆(15)的一端铰接,所述移动杆(15)的另一端与活塞(1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6)设置在压缩管(17)内,所述油箱(18)设置在压缩管(17)的上方,所述油箱(18)通过第一阀门(19)与压缩管(17)连通,所述排液管(20)设置在压缩管(17)的下方,所述排液管(20)的一端与压缩管(17)连通,所述排气挂的另一端与各喷头(23)连通,各喷头(23)均匀分布在滑动块(22)的下方,所述排液管(20)内设有第二阀门(21);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顺英
申请(专利权)人:葛顺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