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707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有矩形横截面的中心支承部分(1)被布置在中心位置,并且基本上细长板形状的多个缠绕支承部分(2-5,6-9…)绕中心支承部分组合并布置,同时顺次旋转地且螺旋地得到缠绕,每个支承部分以层叠状态固定在内部与外部之间。此外,支承单元主体(15)从竖直方向接合成装配状态并通过粘结剂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方形支柱(16)。这样,提出一种能够任意设定外径尺寸而同时可固定支承件轴线并获得足够强度的支承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中在对建筑物中所采用的 每个支承件的轴线进行固定的同时,其外径可以被设定为任何尺寸。
技术介绍
通常已知的是,大型建筑物例如房子和船的木制支承件由通常称 为一体的、大直径的、通过森林间伐成形的原木件构成,或者由大量 木料的刨花压制成支柱而构成,所述支柱是具有预定外径的一体件。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265552等。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上述常规的建筑物支承结构例如由原木件制成的支承 结构,其外径自然受到限制.因此,在将它们用于大型建筑物时,为 了确保强度而需要许多支承件。因而,内部空间有可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在上述通过压制刨花而形成的支承结构中,支承件的 轴线未得到固定.这样,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强度。因此,不可能将其 应用在大型建筑物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常规的建筑物支承结构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出了本发 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任意设定外径尺寸、同时将支承件的轴线 固定并由此获得足够强度的支承结构。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矩形横截面的中心支承 部分布置在中心位置,并且基本上细长板形状的多个缠绕支承部分绕 中心支承部分周围组合并布置,同时从纵向上基本上顺次成螺旋形缠绕,由此在层叠状态下将每个支承部分固定在内部和外部之间并将整 个外径设定为具有任意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类似于原木年轮的螺旋形方式绕至少一个中 心支承部分布置和固定每个缠绕支承部分来构成支承件。因此,中心 支承部分变为轴线,并且每个缠绕支承部分还作为芯元件起作用。因 而,可以使整体在轴向(纵向)上具有足够的压缩强度。此外,每个 缠绕支承部分呈螺旋形并有机地相连。因此,还可以在侧向上具有足 够的刚度。其结果,可以防止由于干燥而引起的变形,并且可以由通 过森林间伐所得到的木料制成支承结构。可以根据每个缠绕支承部分的组装量任意设定总体外径。因此, 其可以应用于任何建筑物,无论是小型建筑物还是大型建筑物。特别 地,其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可以应用于普通原木不适合的大型建筑物,因此, 可以配合上述轴向等方向上的高强度来减少其应用于建筑物的数量。 因而,可以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等等。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相同周线上的三个缠绕支 承部分被形成为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另一缠绕支承部分被形成为 具有长出随后绕外周被缠绕的板厚的宽度,并且每个缠绕支承部分得 到组合和布置,同时顺次成螺旋形地得到缠绕.根据本专利技术,并不是相同宽度的每个缠绕支承部分简单地从外部 相连,而是一个缠绕支承部分的长度被设定为与接下来所缠绕的缠绕 支承部分的厚度相等,这样,可以呈螺旋形并连续地连接每个缠绕支 承部分。因此,每个缠绕支承部分之间的连接强度变大。其结果,整 个支承件的刚度和强度得到提高,并且其足以应用于大型建筑物。根据技术方案3和4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每一个都通过绕中心支 承部分顺次呈螺旋形地缠绕多个缠绕支承部分而组合成的多个支承单 元被彼此组合并固定成组装状态,由此构成一个支承件。根据这些专利技术,通过将多个支承单元主体组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 支承件。因此,可以任意设定支承件的尺寸。此外,由于一个支承件 可以形成具有多个中心支承部分,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了轴向上的强度。根据技术方案5-7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中心支承部分和缠绕支承 部分被形成为能够任意设定它们在轴向上的长度。根据这些专利技术,可以使中心支承部分和每个缠绕支承部分在先被 设定为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在将它们延伸以适应建筑物的同时,它们 在轴向上任意得到伸展。根据技术方案8和9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当每个缠绕支承部分从 中心支承部分呈螺旋形地得到组装时,每个支承部分在轴向上的长度 随着缠绕支承部分从中心支承部分向外部被缠绕而顺次呈螺旋形地改 变,并且各自包括中心支承部分和缠绕支承部分的多个支承单元在轴 向上连接在一起。根据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当绕中心支承单元得到缠绕 的每个缠绕侧支承单元主体呈螺旋形地得到组装时,每个支承单元在 轴向上的长度随着缠绕侧支承单元从中心支承单元被缠绕在外部而顺 次呈螺旋形地改变,并且各自包括中心支承单元和缠绕支承单元的多 个支承单元组在轴向上连接在一起。根据技术方案8-10的专利技术,例如,缠绕支承部分(缠绕侧支承单 元)以在轴向上具有螺旋形台阶的方式从中心支承部分(中心侧支承 单元)顺次被组装。因此,可以将被定位在上方和下方的支承部分和 支承单元組装成装配状态,由此提高每个粘结面积。这样,上和下支 承单元以及支承单元组的粘结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在轴向上和 直径方向上的强度也得到提髙。此外,例如仅通过在前以相同长度设定每个支承部分,随后将其 组装成螺旋形,之后从竖直方向连接这些支承单元,而后切割上和下 端部,由此可最终形成单个支承件。因此,可以提高材料的产率。根据技术方案1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支承件组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将具有矩形横截面的中心支承部分布置在轴向中心位置的第一 步骤;绕中心支承部分组合并布置基本上细长板形状的多个缠绕支承 部分,同时顺次呈螺旋形地进行缠绕,并且粘结每个缠绕支承部分的内和外表面的第二步骤;以及在缠绕结束之后切除最终的缠绕支承部 分从另一缠绕支承部分的外侧表面突出的端部的第三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仅需要相对于中心支承部分顺次呈螺旋形地组装并 固定每个缠绕支承部分。因此,这样的组装操作容易进行。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每个支承单元从竖直方向得到连接的状 态的透视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最终形成的方形支柱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以及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每个支承单元组从竖直方向得到连 接的状态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的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图1-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该支承结构包括被布置在中心位置的木制中心支承部分1、和在中心支承部分1的周围呈螺旋形缠绕布置的多个木制缠绕支承部分2, 3, 4, 5...。中心支承部分l由具有基本上正方形截面的支柱构成,并且其在 轴向上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上述多个缠绕支承部分2, 3, 4, 5...各自都由基本上矩形截面的 支柱构成,并且它们在轴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与中心支承部分l的长 度相等。每个缠绕支承部分的厚度S被设定为相等,并且当它们从中 心侧向外被缠绕时,其宽度Wl顺次被设定为两倍、三倍…尺寸。换句话说,首先,四个缠绕支承部分2, 3, 4, 5呈螺旋形布置并 利用粘结剂B粘结在中心支承部分l的四个外周表面la上。其中,三个缠绕支承部分2, 3, 4的宽度Wl被设定为是中心支承部分的宽 度W的两倍。在另一缠绕支承部分5中,端部5a被设定为长出这样 的长度,即,该长度等于接下来绕外周缠绕的缠绕支承部分6, 7, 8, 9的厚度S。此外,在缠绕于缠绕支承部分2-5的外周表面上的接下来的三个 缠绕支承部分6-8中,宽度W2被设定为尺寸是中心支承部分l的三 倍。在另一缠绕支承部分9中,端部9a被设定为长出下一缠绕支承部 分的厚度S。如上所述,在依次从中心支承部分1向外部缠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矩形横截面的中心支承部分被布置在中心位置上,并且多个基本上为细长板形状的缠绕支承部分绕中心支承部分被组合及布置,同时从纵向顺次缠绕成螺旋形,由此在层叠状态下将每个支承部分固定在内部和外部之间,并将整体的外径设定为具有任意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芳贺忠志
申请(专利权)人:吉野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