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隔声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28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隔声墙板的结构。该板采用双空气层夹芯结构,芯材采用开孔结构的充气石膏或类似物,两个面层选用厚度不相等的石膏板或GRC板,芯材悬浮在两个面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隔声墙板,面密度在45kg/m↑[2]以下,其空气隔声指数均符合《JG11-82住宅隔声标准》要求。(*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非承重建筑内墙用的复合墙板的结构设计范畴,具体地讲,涉及到非承重分室墙或分户墙用的隔声墙板的结构设计范畴。众所周知,声、光、热、汽共同构成了建筑室内的物理环境,不良的室内声环境既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又无法保障人们的休息质量。内墙是控制室内噪声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墙的空气声隔声指数Ia是国际公认的评价室内声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在《JGJ11-82住宅隔声标准》中规定了分户墙的Ia值一级50dB;二级45dB;三级40dB。目前在国内外,特别是在日本、北美、欧洲地区,分室墙及分户墙的隔声墙作法主要采用轻钢龙骨复合板,内填高效吸声材料,这类隔声墙作法只要构造合理,空气声隔声指数Ia值均在45dB以上,最常用的作法是轻钢龙骨外贴纸面石膏板内填岩棉。由于这种隔声墙作法造价较高,在我国很难进入普通民用住宅市场。我国用于非承重内墙的主要有碳化石灰板、石膏珍珠岩条板、GRC珍珠岩条板等,这些墙板的主要特点是墙薄、质轻、高强、表面平整、施工快,但由于Ia值均低于住宅隔声标准,因而在分户墙的使用中受到了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原料价格低廉,又能满足住宅隔声标难要求的一种轻质隔声墙板。实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设计是采用双空气层夹芯结构,芯材采用开孔结构的充气石膏或类似物,目的是利用空气间层来衰减声波振动,利用开孔结构充气石膏的吸声作用,避免声波在空气层中的驻波效应,衰减空气声在空腔中的侧向传播,两个面层选用石膏板或GRC板,面层厚度不相等,以避免吻合效应引起谐振。在该隔声墙板的两个边肋内侧设置凹形定位槽,开孔结构的充气石膏芯材或类似物卡固在板边肋内侧的凹形定位槽内,保证芯材悬浮在两个面层之间。隔声墙板的两个边肋内侧之间距离,控制在800-900mm之间,以尽量减少刚性连接物的声桥影响。在两个边肋外侧,一端断面设计为凹形榫槽,另一端断面设计为凸形榫头,并在断面呈凸形榫头的边肋体内设置一个纸芯管,用于布置线路管道。在两个面层的边侧留有接缝企口。采用本技术设计的轻质隔声墙板,面密度在45Kg/m2以下,其空气声隔声指数均符合《JGJ11-82住宅隔声标准》要求,为分室墙及分户墙开发了新的产品。扩大了石膏制品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图1、轻质隔声墙板结构透视图;图2、轻质隔声墙板的侧视剖面图;图3、轻质隔声墙板的俯视剖面图。图中1-芯材;2-面层;3-纸心管。权利要求1.一种轻质隔声墙板,其特征在于轻质隔声墙板采用双空气层夹芯结构,两个面层选用厚度不相等的石膏板或GRC板,采用开孔结构的充气石膏芯材或类似物卡固在板边肋内侧的凹形定位槽内,保证芯材悬浮在两个面层之间。在断面呈凸形榫头的边肋体内设置一个纸芯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隔声墙板的结构。该板采用双空气层夹芯结构,芯材采用开孔结构的充气石膏或类似物,两个面层选用厚度不相等的石膏板或GRC板,芯材悬浮在两个面层之间。本技术设计的隔声墙板,面密度在45kg/m文档编号E04C2/00GK2283093SQ9621600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1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张增寿, 张文才, 彭荣 申请人: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隔声墙板,其特征在于轻质隔声墙板采用双空气层夹芯结构,两个面层选用厚度不相等的石膏板或GRC板,采用开孔结构的充气石膏芯材或类似物卡固在板边肋内侧的凹形定位槽内,保证芯材悬浮在两个面层之间。在断面呈凸形榫头的边肋体内设置一个纸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增寿张文才彭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