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过滤装置及具有其的气体分离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598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及具有其的气体分离设备。其中,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以对进入壳体内的待过滤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组件,位于第一过滤组件的下游位置处且设置在壳体内,以对完成初步过滤后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其中,进入壳体内的液体对第二过滤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润湿,被润湿后的第二过滤组件对经过第二过滤组件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过滤装置及具有其的气体分离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及具有其的气体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煤制油技术中通常采用间接液化的方式制取油品。具体地,先对原料煤进行气化,对气化后的原料煤进行净化处理后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原料气,然后在270~350℃、2.5Mpa的环境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有关油品或化工产品。通常地,原料煤气化时需要使用空分装置提供氧气,即在对空气进行分离之前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清除空气中的杂质。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空分装置的过滤装置无法对空气进行彻底、有效的过滤净化,无法充分清除空气中的颗粒杂质,影响空分装置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及具有其的气体分离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以对进入壳体内的待过滤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组件,位于第一过滤组件的下游位置处且设置在壳体内,以对完成初步过滤后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其中,进入壳体内的液体对第二过滤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润湿,被润湿后的第二过滤组件对经过第二过滤组件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进一步地,壳体具有容纳腔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出液口、进气口及出气口,容纳腔包括:第一腔体,进气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二过滤组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其中,出气口和出液口均与第二腔体连通,进入至第二腔体内的液体对第二过滤组件润湿后从出液口排出。进一步地,壳体具有进液口,容纳腔还包括:第三腔体,第一腔体通过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且第三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上方,第三腔体的腔壁上具有第一过孔,第三腔体与进液口连通;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三腔体内,调节组件具有封堵状态和避让状态,当调节组件处于封堵状态时,调节组件罩设在第一过孔上,以避免进入第三腔体内的液体通过第一过孔进入至第二腔体内;当调节组件处于避让状态时,液体通过第一过孔进入至第二腔体内以对第二过滤组件进行润湿。进一步地,气体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与至少一部分壳体形成第一腔体,第一板体上具有第二过孔,完成初步过滤后的待过滤气体通过第二过孔进入至第三腔体内;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和至少一部分壳体形成第二腔体,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和至少另一部分壳体形成第三腔体;其中,当调节组件处于封堵状态时,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板体抵接。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筒体;防水过滤网,设置在第一筒体远离第二板体的一端以对进入至第三腔体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其中,当调节组件处于封堵状态时,第一筒体靠近第二板体的一端与第二板体抵接,且第一筒体、防水过滤网及第二板体形成的空间只能穿过完成初步过滤后的待过滤气体。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二端与壳体抵接,第一过滤组件与第一板体呈夹角设置,且第一端所处高度低于第二端所处高度且低于第二过孔所处高度。进一步地,气体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二过滤组件通过第二筒体与第二腔体的腔壁连接;其中,第一过孔在第二过滤组件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过滤组件内。进一步地,气体过滤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与调节组件驱动连接,驱动结构带动调节组件朝向第二腔体运动,以对第一过孔进行密封;或驱动结构带动调节组件朝向远离第二腔体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三腔体内的液体通过第一过孔进入至第二腔体内。进一步地,驱动结构设置在壳体外,气体过滤装置还包括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驱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伸入壳体内并与调节组件连接,以带动调节组件进行升降运动。进一步地,气体过滤装置还包括:两个垫块,设置在第二腔体的底壁上且位于第二过滤组件的下方,各垫块朝向第二过滤组件的表面为倾斜面,出液口位于两个垫块之间,且各垫块的倾斜面的底端靠近出液口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海绵块和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一海绵块的上方,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海绵块和第二过滤网,第二海绵块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分离设备,包括上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过滤组件及第二过滤组件。其中,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以对进入壳体内的待过滤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组件位于第一过滤组件的下游位置处且设置在壳体内,以对完成初步过滤后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其中,进入壳体内的液体对第二过滤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润湿,被润湿后的第二过滤组件对经过第二过滤组件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这样,待过滤气体进入至壳体内,第一过滤组件对待过滤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组件对完成初步过滤后的待过滤气体进行再次过滤,进而使得气体过滤装置对待过滤气体的过滤更加充分、彻底。在气体过滤装置对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前,先将第二过滤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润湿,润湿后的第二过滤组件能够吸附穿过其的待过滤气体中的杂质颗粒,进一步提升了气体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体过滤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1、出液口;12、进气口;13、出气口;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6、进液口;17、第三腔体;171、第一过孔;20、第一过滤组件;21、第一海绵块;22、第一过滤网;30、第二过滤组件;31、第二海绵块;32、第二过滤网;40、调节组件;41、第一筒体;42、防水过滤网;51、第一板体;511、第二过孔;52、第二板体;60、第二筒体;70、驱动结构;80、传动杆;90、垫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及具有其的气体分离设备。如图1所示,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0、第一过滤组件20及第二过滤组件30。其中,第一过滤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以对进入壳体10内的待过滤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组件30位于第一过滤组件20的下游位置处且设置在壳体10内,以对完成初步过滤后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其中,进入壳体10内的液体对第二过滤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润湿,被润湿后的第二过滤组件30对经过第二过滤组件30的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待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第一过滤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以对进入所述壳体(10)内的待过滤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组件(30),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0)的下游位置处且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以对完成初步过滤后的所述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其中,进入所述壳体(10)内的液体对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润湿,被润湿后的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对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的所述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第一过滤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以对进入所述壳体(10)内的待过滤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组件(30),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0)的下游位置处且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以对完成初步过滤后的所述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其中,进入所述壳体(10)内的液体对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润湿,被润湿后的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对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的所述待过滤气体进行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液口(11)、进气口(12)及出气口(13),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腔体(14),所述进气口(12)与所述第一腔体(14)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4)内:第二腔体(15),所述第一腔体(14)与所述第二腔体(15)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5)内;其中,所述出气口(13)和所述出液口(11)均与所述第二腔体(15)连通,进入至所述第二腔体(15)内的液体对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润湿后从所述出液口(11)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进液口(16),所述容纳腔还包括:第三腔体(17),所述第一腔体(14)通过所述第三腔体(17)与所述第二腔体(15)连通,且所述第三腔体(17)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5)的上方,所述第三腔体(17)的腔壁上具有第一过孔(171),所述第三腔体(17)与所述进液口(16)连通;调节组件(40),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17)内,所述调节组件(40)具有封堵状态和避让状态,当所述调节组件(40)处于所述封堵状态时,所述调节组件(40)罩设在所述第一过孔(171)上,以避免进入所述第三腔体(17)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71)进入至所述第二腔体(15)内;当所述调节组件(40)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71)进入至所述第二腔体(15)内以对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0)进行润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一板体(51),所述第一板体(51)与至少一部分所述壳体(10)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4),所述第一板体(51)上具有第二过孔(511),完成初步过滤后的所述待过滤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过孔(511)进入至所述第三腔体(17)内;第二板体(52),所述第二板体(52)与所述第一板体(51)和至少一部分所述壳体(10)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5),所述第二板体(52)与所述第一板体(51)和至少另一部分所述壳体(10)形成所述第三腔体(17);其中,当所述调节组件(40)处于所述封堵状态时,所述调节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板体(52)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进刘永黄金金张驰秦光书徐涛贾振斌李小强李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