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766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包括设置有后跟通槽且与脚掌和腓肠肌均贴合的L型垫板、安装在垫板上的固定带,包括设置有底面和内面的腓肠肌板和设置有外侧面的脚掌骨板,腓肠肌板和脚掌骨板一体成型;所述后跟通槽设置在腓肠肌板和脚掌骨板连接处;后跟通槽的轮廓线由立体空间中上轮廓线、下轮廓线、左轮廓线、右轮廓线四条空间曲线首尾环接组成,上曲线的半径为1.8cm~2.7cm,下曲线的半径为4.7cm~6.8cm,脚掌骨板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跖骨与脚后跟的距离,腓肠肌板的长度大于腓骨头到跟骨结节的距离。有效固定脚内外旋和防止足下垂;使得后跟不受压力,避免出现压疮和破皮,有效的保护患者的皮肤,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
技术介绍
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悬垂,如见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则为足下垂。本征可见于坐骨神经麻痹和腓总神经麻痹。前者所致本征,足趾既不能背屈,也不能跖屈;而后者所致本征,足趾可跖屈;据此可鉴别二者。另外本征还可见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与下肢瘫痪等。传统的丁字鞋,是由布鞋和木板钉在一起,首先是布鞋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的脚后跟没有很好地保护;其次,在患者活动或者翻身的时候,丁字鞋都必须取下,因为固定的木板限制患者的活动;最后,足下垂力量的支点在小腿中段,丁字鞋并没有解决足下垂的问题。传统的钉子鞋是预防长期卧床患者足内外旋,保持一个中立的位置。跖骨:跖骨近侧为底,中部为体,远侧端为头。辞海中的解释,组成足底的小型长骨;相当于手的掌骨;介于跗骨与趾骨间。在人体中,每足有五块,连于踇趾的称第一跖骨,以下依次为第二至第五跖骨。跗骨:属短骨,共7块,排成3列。近列2块,内侧的称距骨,外侧的为跟骨。中间列2块,即骰骨和足舟骨。远列3块,由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外踝:指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俗称孤拐;即足外踝。跟骨:为七块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下部,构成踵(脚后跟)。又名脚后跟骨。腓肠肌:以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的内、外上髁,比目鱼肌在腓肠肌的深面,起于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两肌在小腿中部结合,向下移行为粗壮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腓骨是胫骨与腓骨的合称。腓骨位于小腿外侧,腓骨比胫骨细;腓骨上端称作腓骨小头,可以从皮肤外表面触及到;上端仅与胫骨相连接;胫骨,小腿双骨之一,位于小腿的内侧,对支持体重起重要作用,为小腿骨中主要承重骨;可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与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以及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能够有效的将跟骨结节不受压力,能够有效的防止长时间使用造成皮肤的磨损和压疮,能够有效的保护根骨不受压,同时使得跟骨不下沉,能够有效的固定脚内外旋和防止足下垂。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用于脚掌与腓肠肌的固定,包括设置有后跟通槽且与脚掌和腓肠肌均贴合的垫板、安装在垫板上的固定带,所述垫板呈L型,包括设置有底面和内面的腓肠肌板和设置有外侧面的脚掌骨板,所述腓肠肌板和脚掌骨板一体成型;所述后跟通槽设置在腓肠肌板和脚掌骨板连接处;所述后跟通槽的轮廓线由立体空间中上轮廓线、下轮廓线、左轮廓线、右轮廓线四条空间曲线首尾环接组成,且后跟通槽进行正面投影后上轮廓线对应上曲线、下轮廓线对应下曲线、左轮廓线对应左过渡曲线、右轮廓线对应右过渡曲线,所述上曲线的半径为1.8cm~2.7cm,下曲线的半径为4.7cm~6.8cm,所述脚掌骨板的长度为A,所述腓肠肌板的长度为B,所述第一跖骨与脚后跟的距离为C,所述外踝到跟骨结节的距离为D,所述脚掌骨板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跖骨与脚后跟的距离,即A≥C;所述腓肠肌板的长度大于外踝到跟骨结节的距离,即B>D。本技术中以腓肠肌板和脚掌骨板连接的中心为原点、以腓肠肌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为+Z轴、以脚掌骨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为+X轴,垂直于+X轴与+Z轴所在的平面为Y轴,所述呈L型的垫板,安装患者站立的姿势进行摆放,后跟通槽将投影到+Z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且由上轮廓线、下轮廓线、左轮廓线、右轮廓线四条空间曲线首尾环接组成。本技术中脚掌骨板能够有效的对脚掌骨进行固定,腓肠肌板能够有效的腓肠肌进行固定,通过两者的结合,有效的预防足下垂和脚内外旋。后跟通槽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脚长人群在使用本设计时,后跟通槽能够完美的与脚后跟进行匹配,同时使得脚后跟不受压力,有效的避免长期佩戴本设计出现皮肤受损或者出现压疮的情况出现,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腓骨的长度为M,所述腓肠肌板的长度不小于腓骨长度与外踝到跟骨结节的距离的总和减去3cm,即B≥D+M-3cm。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包括安装在脚掌骨板底面的可拆卸式支撑横板,所述可拆卸式支撑横板设置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腓肠肌板的外侧面在同一平面。进一步加强对脚内外旋的固定,使得垫板不会随着脚的左右偏动而偏动。整体的“L”型结构联合脚跟前的固定可拆卸式支撑横板能够很好地防止足内外旋和足下垂,可拆卸式支撑横板是灵活固定在脚前跟,根据患者活动的位置可以取也可以上。脚掌骨、脚踝及腓肠肌中段都有固定带,更好的固定脚踝;固定带的内侧面是毛面,固定的同时也保护患者的皮肤。足后跟周边软骨组织比较薄,长时间佩戴,由于压力原因可能导致破皮,甚至压疮,独特的后跟通槽设计使后跟是放开,不给压力。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固定带包括设置在脚掌骨板远离后跟通槽一侧的第一固定带、设置在腓肠肌板靠近后腿通槽一侧的第二固定带以及设置在腓肠肌板远离后跟通槽一侧的第三固定带。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后跟通槽沿脚掌骨板长方向的长度为6.1cm~8.9cm,所述后跟通槽沿可拆卸式支撑横板长方向的长度为4.0cm~6.9cm。符合人体生长及人体功能学需求。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腓肠肌板和脚掌骨板还分别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分别设置在脚掌骨板的中心部、腓肠肌板的中心部以及腓肠肌板远离后跟通槽的一侧。通气槽使得皮肤能够和外界空气进行接触,避免长时间佩戴出现皮肤损坏的情况出现。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固定带的内侧面设置为毛面,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垫板连接,所述固定带设置有魔法贴。对于脚掌和腓肠肌的固定方式简单、可靠。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固定带的内侧面设置为毛面,所述固定带包括分别与垫板连接的A带和B带,所述A带的外侧和B带的内侧均设置有魔法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可拆卸式支撑横板能够有效固定脚内外旋进和预防足下垂;(2)本技术设置有后跟通槽能够使得后跟不受压力,有效的避免出现压疮和破皮;(3)本技术设置有毛面固定带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皮肤;(4)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后跟通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可拆卸式支撑横板的示意图;其中1-垫板,11-腓肠肌板,111-后跟通槽,1111-上曲线,1112-过渡曲线,1113-下曲线,12-脚掌骨板,112-通气槽,2-固定带,3-可拆卸式支撑横板,31-支撑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用于脚掌与腓肠肌的固定,包括设置有后跟通槽(111)且与脚掌和腓肠肌均贴合的垫板(1)、安装在垫板(1)上的固定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呈L型,包括设置有底面和内面的腓肠肌板(11)和设置有外侧面的脚掌骨板(12),所述腓肠肌板(11)和脚掌骨板(12)一体成型;所述后跟通槽(111)设置在腓肠肌板(11)和脚掌骨板(12)连接处;所述后跟通槽(111)的轮廓线由立体空间中上轮廓线、下轮廓线、左轮廓线、右轮廓线四条空间曲线首尾环接组成,且后跟通槽(111)进行正面投影后上轮廓线对应上曲线(1111)、下轮廓线对应下曲线(1113)、左轮廓线对应左过渡曲线、右轮廓线对应右过渡曲线,所述上曲线(1111)的半径为1.8cm~2.7cm,下曲线(1113)的半径为4.7cm~6.8cm,所述脚掌骨板(12)的长度为A,所述腓肠肌板(11)的长度为B,第一跖骨与脚后跟的距离为C,外踝到跟骨结节的距离为D,所述脚掌骨板(12)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跖骨与脚后跟的距离,即A≥C;所述腓肠肌板(11)的长度大于外踝到跟骨结节的距离,即B>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用于脚掌与腓肠肌的固定,包括设置有后跟通槽(111)且与脚掌和腓肠肌均贴合的垫板(1)、安装在垫板(1)上的固定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呈L型,包括设置有底面和内面的腓肠肌板(11)和设置有外侧面的脚掌骨板(12),所述腓肠肌板(11)和脚掌骨板(12)一体成型;所述后跟通槽(111)设置在腓肠肌板(11)和脚掌骨板(12)连接处;所述后跟通槽(111)的轮廓线由立体空间中上轮廓线、下轮廓线、左轮廓线、右轮廓线四条空间曲线首尾环接组成,且后跟通槽(111)进行正面投影后上轮廓线对应上曲线(1111)、下轮廓线对应下曲线(1113)、左轮廓线对应左过渡曲线、右轮廓线对应右过渡曲线,所述上曲线(1111)的半径为1.8cm~2.7cm,下曲线(1113)的半径为4.7cm~6.8cm,所述脚掌骨板(12)的长度为A,所述腓肠肌板(11)的长度为B,第一跖骨与脚后跟的距离为C,外踝到跟骨结节的距离为D,所述脚掌骨板(12)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跖骨与脚后跟的距离,即A≥C;所述腓肠肌板(11)的长度大于外踝到跟骨结节的距离,即B>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腓肠肌板(11)的长度不小于腓骨长度与外踝到跟骨结节的距离的总和减去3cm,即B≥D+M-3cm,其中M为腓骨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脚掌骨板(12)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曾勇吕华方淼向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