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包括本体、支撑板、连接板3,连接板,半圆形第一固定套、半圆形第一活动套、第二固定套、第二活动套、本体下端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与所述本体相垂直连接,所述支柱下端设有底板,实现了固定于组织培养瓶中上部,本体下端设有支柱,实现了可提高培养瓶支架的高度,已便于实验操作者操作组织培养瓶,支柱下端设置了底板,实现了组织培养架的稳固性,防止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
本申请涉及生物组织培养
,更具体的讲,是关于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
技术介绍
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生物体的局部组织进行繁殖的技术,这种技术常用于植物的快速繁殖,由于使用组织培养繁殖的植株个体能保留母本的特性,这项技术在植物繁殖、研究以及物种保护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最常用到的容器是组培瓶,工作时,实验员通常需要单手托住组培瓶瓶身,另一只手对组培瓶进行培养基或植物组织的添加,这会使实验员的一只手被约束,只能用另一只手进行各项操作,而且手长期处于托瓶状态,会产生肌肉劳损。而目前,虽然有关于代替人手固定组培瓶的支架,但实际上对于适用各种大小的培养瓶效果不是很好,以及不同方向控制对培养瓶的使用不明显,也就制约了使用培养瓶做相关试验的效果,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台面上设有方便实验人员在实验中从既稳固培养瓶,又从不同角度使用培养瓶的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包括本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竖直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上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可伸缩卡接,所述支撑板侧壁上设有横向水平半圆形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远离所述支撑板一侧设有半圆形第一活动套,所述第一活动套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相卡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水平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与所述第一固定套同侧,所述第二固定套与第二活动套相卡接,所述本体下端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与所述本体相垂直连接,所述支柱下端设有底板。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柱共4个且对称设置,所述支柱由底柱、设于所述底柱上端的连接柱、设于所述连接柱上端的底座、设于所述底座内的部件和设于所述部件上的衔接杆组成,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底柱竖直伸缩卡接,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部件为球形,所述部与所述所述底座铰链连接,所述衔接杆与所述部件连接,所述衔接杆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下设有吸盘,所述吸盘为4个且对称设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活动套内壁均设有内衬,所述内衬为弹性材料,所述内衬内壁均设有多个凸起结构。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本体、支撑板、连接板,连接板和支撑板可伸缩卡接,实现了调节组织培养瓶支架的高度,通过支撑板侧壁设有横向水平半圆形第一固定套和第一活动套,第一活动套与第一固定套相卡接,实现了可以存放不同大小型号的组织培养瓶,并使得组织培养瓶稳固,连接板内侧设置了第二固定套和第二活动套,第二活动套与第二固定套相卡接,实现了固定于组织培养瓶中上部,本体下端设有支柱,实现了可提高培养瓶支架的高度,已便于实验操作者操作组织培养瓶,支柱下端设置了底板,实现了组织培养架的稳固性,防止滑动。为能够更进一步地保证组织培养瓶支架便于实验操作者的使用,支柱设置了底柱和连接柱,连接柱旋转卡接于底柱,实现了调节组织培养瓶支架的高度,连接柱上端设置了底座,底座设置了有部件和衔接杆,部件与所述所述底座铰链连接,实现了调节组织培养瓶可以向不同角度的转换。为能够更进一步地保证组织培养瓶支架便于实验操作者的使用,底板下设有吸盘,实现了组织培养瓶架的稳固性。为能够更进一步地保证组织培养瓶支架便于实验操作者的使用,组织培养瓶支架的连接板与支撑板可拆线,实现了便于对组织培养瓶支架的装卸与清理,还实现了对高度低的组织培养瓶的使用。此外,为能够更进一步地保证组织培养瓶支架便于实验操作者的使用,组织培养瓶支架的第一固定套与第一活动套内壁设有内衬,实现了对组织培养瓶瓶壁的保护,内衬内壁设有凸起结构,实现了更进一步对组织培养瓶瓶壁的保护。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连接板与支撑板可伸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第一固定套及第一活动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本体;2、支撑板;3、连接板;4、第一固定套;5、第一活动套;6、第二固定套;7、第二活动套;8、支柱;9、底板;10、底柱;11、连接柱;12、底座;13、部件;14、衔接杆;15、内衬;16、凸起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提供有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的结构。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竖直设置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端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支撑板2可伸缩卡接,所述支撑板2侧壁上设有横向水平半圆形第一固定套4,所述第一固定套4远离所述支撑板2一侧设有半圆形第一活动套5,所述第一活动套5与所述第一固定套4相卡接,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水平第二固定套6,所述第二固定套6与所述第一固定套4同侧,所述第二固定套6与第二活动套7相卡接,所述本体1下端设有支柱8,所述支柱8与所述本体1相垂直连接,所述支柱8下端设有底板9。实际使用中,实验操作者先将连接板调至到一定高度,将培养瓶放进第一固定套和第一活动套之间,然后推动第一活动套将培养瓶卡到第一固定套和第一活动套之间,再将第二固定套和第二活动套卡接到培养瓶中上部,增强了对培养瓶的稳固性,这样便于实验操作者使用,当实验结束后,实验操作者可先拉开第二活动套,然后竖直向上拉伸连接板,使得第二活动套离开培养瓶瓶口,到达培养瓶端口上方,再打开第一活动套,这样将培养瓶取出。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柱共4个且对称设置,所述支柱由底柱、设于所述底柱上端的连接柱、设于所述连接柱上端的底座、设于所述底座内的部件和设于所述部件上的衔接杆组成,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底柱竖直卡接,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部件为球形,所述部件与所述所述底座铰链连接,所述衔接杆与所述球状部件连接,所述衔接杆与所述本体相连接,如果实验操作者旋转支柱,可以使得实验操作者从培养瓶的不同角度进行实验。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下设有吸盘,所述吸盘为4个且对称设置。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因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所以当操作者使用组织培养皿做实验时,不用第二固定套和第二活动套,这样可拆卸连接板,也可旋转连接板,使得第二固定套和第二活动套旋转到连接板的另一侧。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活动套内壁均设有内衬,所述内衬为弹性材料,所述内衬内壁均设有多个凸起结构,对培养瓶进行多重保护。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竖直设置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端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支撑板(2)可伸缩卡接,所述支撑板(2)侧壁上设有横向水平半圆形第一固定套(4),所述第一固定套(4)远离所述支撑板(2)一侧设有半圆形第一活动套(5),所述第一活动套(5)与所述第一固定套(4)相卡接,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水平第二固定套(6),所述第二固定套(6)与所述第一固定套(4)同侧,所述第二固定套(6)与第二活动套(7)相卡接,所述本体(1)下端设有支柱(8),所述支柱(8)与所述本体(1)相垂直连接,所述支柱(8)下端设有底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竖直设置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端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支撑板(2)可伸缩卡接,所述支撑板(2)侧壁上设有横向水平半圆形第一固定套(4),所述第一固定套(4)远离所述支撑板(2)一侧设有半圆形第一活动套(5),所述第一活动套(5)与所述第一固定套(4)相卡接,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水平第二固定套(6),所述第二固定套(6)与所述第一固定套(4)同侧,所述第二固定套(6)与第二活动套(7)相卡接,所述本体(1)下端设有支柱(8),所述支柱(8)与所述本体(1)相垂直连接,所述支柱(8)下端设有底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8)共4个且对称设置,所述支柱(8)由底柱(10)、设于所述底柱(10)上端的连接柱(11)、设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威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