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为多个,多个养殖池之间依靠管道连接,在所述管道中设有用于将鱼引导向不同所述养殖池的分流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多池设计,鱼在各个养殖池中依靠管道自动分流,无需人工操作,管理高效,操作便捷,同时也减少对鱼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水产品因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备受人们的欢迎和青睐。我国是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的大国,水产养殖行业也因此备受关注。在传统淡水养殖都是春放冬捕,这就导致了冬季淡水鱼市场饱和,而春夏季淡水鱼上市就较少,市场供应淡旺不均,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人工养殖得到了大力的推动和发展。传统的人工养殖仅仅是采用池塘蓄水养殖,其存在占地多、清塘周期长、清塘成本高、对周边环境污染大的问题。此外,经营一个产业化、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基地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这个过程也会形成企业较大的经济经营负担。在养殖领域,除了上文叙述的技术问题外,还需要按照经营养殖需要对鱼进行转移,在现有技术中,还是依靠养殖工人手工或者使用渔网等捕捞工具进行转移,而在这个转移工程中,不仅使得鱼容易受伤,而且还会产生细菌感染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多池设计,鱼在各个养殖池中依靠管道自动分流,无需人工操作,管理高效,操作便捷,同时也减少对鱼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为多个,多个养殖池之间依靠管道连接,在所述管道中设有用于将鱼引导向不同所述养殖池的分流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分流器包含外壳和设在所述外壳中的内腔;所述外壳上固定连接有进口、出口一和出口二,所述内腔中设有能相对所述外壳移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挡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分流器还包含驱动器和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为所述连接管移动的轨迹提供导向作用的导向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含蓄水池、立体养殖楼和污水处理池;所述立体养殖楼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接,通过出水管与所述污水处理池连接,所述立体养殖楼包含常规养殖区和深型养殖区,所述深型养殖区中的养殖池深度大于所述常规养殖区中的养殖池。所述蓄水池、所述立体养殖楼和所述污水处理池构成一个水循环,所述蓄水池面积最大,承担水库的蓄水职能并未所述立体养殖楼中的各个养殖池提供清水。所述养殖池使用过的池水通过水管排入所述污水处理池,这其中包含了鱼、虾、蟹的粪便、壳、皮等物质,进入所述污水处理池进行分解、处理、过滤。过滤之后的水达到标准之后可以再次进入所述蓄水池。所述立体养殖楼作为多层设计,一般底层作为深型养殖区,上方的二层三层可作为常规养殖区,作为不同种类的淡水鱼虾的养殖场所。所述污水处理池可通过污水管道与各个所述垃圾处理池连接。所述垃圾处理池为多个,在实际使用中,每个所述养殖池与一个单独的所述垃圾处理池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括采光组件,所述采光组件包含光伏板和补光灯,所述光伏板设置于所述立体养殖楼顶部,所述补光灯安装在所述养殖池上方,所述立体养殖楼侧壁上设有供阳光通过照相所述养殖池的透光件。所述透光件可采用大尺寸的透明玻璃,阳光投射在所述养殖池上。在阳光不充足时,可以开启所述补光灯,光照不仅能提供池水的造氧能力,也能利用紫外线进行水体杀菌,利于鱼类生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含运鱼装置,所述运鱼装置包含主水道;养殖池为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相邻两排所述养殖池之间设有走廊,所述主水道位于所述走廊下方每个所述养殖池通过连接道与所述主水道连接,所述分流器安装在所述主水道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运鱼装置包含与所述主水道连接的出鱼道,所述出鱼道用于将鱼从所述主水道引出所述立体养殖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滚动净化装置还包含辅助滚动装置,所述辅助滚动装置包含转轴和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扰动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蓄水池、立体养殖楼、污水处理池之间进行水循环,提高水的利用率。2、可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通过补光灯对养殖池进行补光,杀菌增氧,能源消耗低。3、鱼虾可通过区域装置自动游出,无需人工捕捞环节,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4、用户可以依靠分流器实现鱼虾的自动分流,鱼虾连同水一起自动根据分流器的出口开关切换,进入到不同的养殖池中。5、污水处理池与各个垃圾处理池连通,通过滚动净化装置不断将养殖池中的废料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立体养殖楼的示意图;图3是养殖池和运鱼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蓄水池,2、立体养殖楼,21、深型养殖区,22、常规养殖区,23、养殖池,3、污水处理池,4、采光组件,41、光伏板,42、补光灯,43、透光件,5、运鱼装置,51、主水道,52、连接道,53、出鱼道,6、分流器,61、外壳,62、内腔,63、驱动器,64、导管,65、导向板,66、进口、67、出口一,68、出口二,69、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包括养殖池23,包含蓄水池1、立体养殖楼2和污水处理池3;立体养殖楼2通过进水管与蓄水池1连接,通过出水管与污水处理池3连接,立体养殖楼2包含常规养殖区22和深型养殖区21,深型养殖区21中的养殖池23深度大于常规养殖区22中的养殖池23。蓄水池1、立体养殖楼2和污水处理池3构成一个水循环,蓄水池1面积最大,承担水库的蓄水职能并未立体养殖楼2中的各个养殖池23提供清水。养殖池23使用过的池水通过水管排入污水处理池3,这其中包含了鱼、虾、蟹的粪便、壳、皮等物质,进入污水处理池3进行分解、处理、过滤。过滤之后的水达到标准之后可以再次进入蓄水池1。立体养殖楼2作为多层设计,一般底层作为深型养殖区21,上方的二层三层可作为常规养殖区22,作为不同种类的淡水鱼虾的养殖场所。还包括采光组件4,采光组件4包含光伏板41和补光灯42,光伏板41设置于立体养殖楼2顶部,补光灯42安装在养殖池23上方。立体养殖楼2侧壁上设有供阳光通过照相养殖池23的透光件43。透光件43可采用大尺寸的透明玻璃,阳光投射在养殖池23上。在阳光不充足时,可以开启补光灯42,光照不仅能提供池水的造氧能力,也能利用紫外线进行水体杀菌,利于鱼类生长。还包含运鱼装置5,运鱼装置5包含主水道51;养殖池23为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相邻两排养殖池23之间设有走廊,主水道51位于走廊下方每个养殖池23通过连接道52与主水道51连接,连接道52之中设有开关阀门。运鱼装置5包含与主水道51连接的出鱼道53,出鱼道53用于将鱼从主水道51引出立体养殖楼2。本案的分流器6就安装在主水道51中,主水道51连接着各个连接道52,而每个连接道52均连接着单独的养殖池23。于是,鱼和水在主水道51中游动,根据分流器6的操作,就能将鱼导向某一个连接道52和养殖池23或是鱼继续向前游动。具体的,如图1所示,分流器6为三路形状设计,分别包含进口66,出口一67和出口二68。鱼和水从进口66进来,进入到连接管69,连接管69两端分别贯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包括养殖池(23),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23)为多个,多个养殖池(23)之间依靠管道连接,在所述管道中设有用于将鱼引导向不同所述养殖池(23)的分流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包括养殖池(23),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23)为多个,多个养殖池(23)之间依靠管道连接,在所述管道中设有用于将鱼引导向不同所述养殖池(23)的分流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6)包含外壳(61)和设在所述外壳(61)中的内腔(62);所述外壳(61)上固定连接有进口(66)、出口一(67)和出口二(68),所述内腔(62)中设有能相对所述外壳(61)移动的连接管(69),所述连接管(69)上连接有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6)还包含驱动器(63)和与所述驱动器(63)连接的导管(64),所述导管(64)与所述连接管(69)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62)中设有用于为所述连接管(69)移动的轨迹提供导向作用的导向板(6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蓄水池(1)、立体养殖楼(2)和污水处理池(3);所述立体养殖楼(2)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蓄水池(1)连接,通过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西荡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