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485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变压器,其包括绕线结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及磁芯,其中绕线结构具有绕线骨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及分隔叶片,绕线骨架通过分隔叶片分隔出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分别设置于绕线结构两侧,并远离分隔叶片,分隔叶片具有绕线缺口,第一绕组通过绕线缺口绕设至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并连接第一引脚,第二绕组设置于第一绕组,并连接第二引脚,磁芯设置于绕线结构并包覆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绕组通过绕线缺口绕设于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第二绕线部设置于第一绕组,降低电子变压器的漏感,并提升其工作频率及输出功率,使产品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符合变压器小型化的需求趋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变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变压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对电子变压器功率密度要求的提升,电子变压器的结构日益趋向轻薄、小型化发展。随着电源板的面积的减小,对元件焊接工艺的要求日益提升,在目前的组装工艺中,电子元件主要分为贴片和插装两种,贴片元件基本较轻,焊接固定强度问题不大,但对于大功率变压器的元件则需要采用插装工艺来增加固定强度,否则发生极易脱、落虚的问题,进而对产品造成隐患。对于插装的元件,行业普遍采用波峰焊工艺,所以贴片和插装元件需要分开焊接,插装元件需要人工组装检查,而通孔回流焊接则是将插装元件装好后与贴片元件一并焊接,随着通孔回流工艺的成熟,自动化一体贴装的需求增加,现有的插装元件已无法满足目前通孔回流自动化贴板生产需求,需要依赖手插组装,分段焊接,耗时耗力。因为安规隔离的原因,目前生产的LLC谐振变压器的输入输出绕组必须要分开,且分开距离需要达到6mm以上,即要求LLC谐振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分开绕制,这样的结构,LLC谐振变压器的漏感就会很大,进而其工作频率就无法提高,功率密度也有一定的瓶颈限制,不符合电子变压器结构日益趋向轻薄、小型化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变压器,以解决目前LLC谐振变压器的的输入输出需要分开绕制,导致其工作频率及功率密度不高,不符合电子变压器结构趋向于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变压器,其包括绕线结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及磁芯。绕线结构具有绕线骨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及分隔叶片,并绕线骨架通过分隔叶片分隔出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分别设置于绕线结构,并分别位于远离分隔叶片的两侧,分隔叶片具有绕线缺口。第一绕组绕通过绕线缺口设于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并连接至第一引脚。第二绕组设置于第一绕组,并连接第二引脚。磁芯设置于绕线结构,并包覆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第二绕组通过覆盖于第一绕组的方式或者以与第一绕组交叉绕制的方式设置于第一绕组,并位于第一绕线部,或者第二绕线部,或者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绕线结构还包括槽孔,槽孔贯穿第一绕线部、分隔叶片及第二绕线部,磁芯包括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插设于绕线结构的述槽孔,并相对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分别具有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分别位于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远离分隔叶片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更包括盖板,盖板设置于绕线结构,并抵接分隔叶片、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远离槽孔的表面,并其两侧分别具有卡扣部,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远离分隔叶片的表面分别设有卡扣凸体,两个卡扣部分别扣合于对应的卡扣凸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于其远离所述分隔叶片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缺口,缺口分别对应扣合的卡扣部及卡扣凸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更包括固定带,固定带包覆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远离槽孔的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更包括两个延伸部,两个延伸部分别连接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远离分隔叶片的一侧,并向远离分隔叶片的方向延伸,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延伸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具有接线端部及安装端部,接线端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延伸部,并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的绕线分别连接对应的接线端部,安装端部的长度为2.0mm,其中第一绕组或第二绕组的绕线为三层绝缘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延伸部底面设置有多个过线槽道及多个感光识别件,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的绕线通过对应的过线槽道分别连接至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的接线端部,多个感光识别件分别位于多个过线槽道一侧。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变压器,其第一绕组或第二绕组的绕线采用三层绝缘线结构,并第一绕组绕设于第一绕线部或第二绕线部,且能通过绕线缺口绕设至对应的第二绕线部或第一绕线部,其第二绕组能层叠绕设于第一绕组或者与第一绕组交叉绕设,并位于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中至少一者,不仅使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输入输出绕组符合安规隔离的要求,还增加输入输出绕组间的耦合,以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漏感,并提高其工作频率及输出功率,使其满足变压器的结构趋于小型化的生产应用需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另一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绕线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绕组的绕线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绕组的绕线的另一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绕线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绕线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绕线结构的又一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盖板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盖板的另一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磁芯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磁芯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的固定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变压器1的示意图及绕线结构1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变压器1包括绕线结构10、绕设于绕线结构10的第一绕组11与第二绕组12及设置于绕线结构10的磁芯13。绕线结构10具有绕线骨架101、分隔叶片102及分别设置于绕线结构10两侧的第一引脚103及第二引脚104,绕线骨架101通过分隔叶片102分隔出第一绕线部1010及第二绕线部1011。分隔叶片102具有绕线缺口1020,第一绕组11先绕设于第一绕线部1010,并能通过绕线缺口1020绕设至与第一绕线部1010相对的第二绕线部1011,或者第一绕组11先绕设于第二绕线部1011,并通过绕线缺口1020绕设至与第二绕线部1011相对的第一绕线部1010,换句话说,第一绕组11同时绕设于第一绕线部1010及第二绕线部1011,最终第一绕组11的绕线连接在第一引脚103,并通过第一引脚103接入应用电路。第二绕组12设置于第一绕组11,并连接在第二引脚104,通过第二引脚104能使第二绕组12连接应用电路。磁芯13设置于绕线结构10,并包覆第一绕组11及第二绕组12。本实施例中,电子变压器1的第一绕组11及第二绕组12分别作为输入绕组及输出绕组,第一绕组11通过第一引脚103接入输入电压。第二绕组12位于第二绕线部1011并覆盖位于第二绕线部1011的部份第一绕组11,第二绕组12的绕线连接至第二引脚104,当通入输入电压的第一绕组11与第二绕组12之间产生感应耦合时,第二绕组输出经变压的电压至储能电路或者负载电路。请参阅图4及图5,其是本专利技术电子变压器1的绕组的绕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结构,其具有绕线骨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及分隔叶片,所述绕线骨架通过所述分隔叶片分隔出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的两侧,并远离所述分隔叶片,所述分隔叶片具有绕线缺口;第一绕组,其通过所述绕线缺口绕设至所述第一绕线部及所述第二绕线部,并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第二绕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组,并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以及磁芯,其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并包覆所述第一绕组及所述第二绕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结构,其具有绕线骨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及分隔叶片,所述绕线骨架通过所述分隔叶片分隔出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的两侧,并远离所述分隔叶片,所述分隔叶片具有绕线缺口;第一绕组,其通过所述绕线缺口绕设至所述第一绕线部及所述第二绕线部,并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第二绕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组,并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以及磁芯,其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并包覆所述第一绕组及所述第二绕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组通过覆盖于所述第一绕组的方式或者以与所述第一绕组交叉绕制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组,并位于所述第一绕线部及所述第二绕线部中至少一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结构具有槽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第一绕线部、所述分隔叶片及所述第二绕线部,所述磁芯包括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插设于所述绕线结构的所述槽孔,并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分别于其远离所述分隔叶片的一侧具有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具有卡扣部,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并抵接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栋汪帮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晨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