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对置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85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曲轴、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连接的第二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动力性好,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和重量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平对置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平对置发动机都是单曲柄连杆发动机,充气效率低,动力性差,而且体积和重量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目的是提高动力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曲轴、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气缸体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进气孔开闭的第一进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门以使第一进气孔打开的第一进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一进气凸轮。所述第一进气门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气缸体上且第一进气门位于气缸体的外侧,第一进气门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进气凸轮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上的第一进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一进气凸轮上的第一进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一进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一进气齿圈和第一进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一进气齿轮,第一进气齿轮设置多个。所述气缸体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排气孔开闭的第一排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门以使第一排气孔打开的第一排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一排气凸轮。所述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排气凸轮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上的第一排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一排气凸轮上的第一排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一排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一排气齿圈和第一排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一排气齿轮,第一排气齿轮设置多个。所述气缸体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二进气孔开闭的第二进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进气门以使第二进气孔打开的第二进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进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二进气凸轮。所述第二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进气凸轮的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曲轴上的第二进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二进气凸轮上的第二进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二进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二进气齿圈和第二进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二进气齿轮,第二进气齿轮设置多个。所述气缸体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二排气孔开闭的第二排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排气门以使第二排气孔打开的第二排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排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二排气凸轮。所述第二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排气凸轮的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曲轴上的第二排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二排气凸轮上的第二排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二排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二排气齿圈和第二排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二排气齿轮,第二排气齿轮设置多个。本专利技术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动力性好,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和重量较小。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活塞连杆组与第一配气系统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第一活塞连杆组与第一配气系统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第一曲轴与第一配气系统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第一曲轴与第一配气系统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第二活塞连杆组与第二配气系统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第二活塞连杆组与第二配气系统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第二曲轴与第二配气系统的装配示意图;图9是第二曲轴与第二配气系统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曲轴;301、第一前轴段;302、第一后轴段;303、第一平衡块;304、第一连杆轴颈;305、第一曲柄臂;4、第二曲轴;401、第二前轴段;402、第二后轴段;403、第二平衡块;404、第二连杆轴颈;405、第二曲柄臂;5、气缸体;501、第一进气孔;502、第二进气孔;503、第一排气孔;504、第二排气孔;6、第一进气门;7、第二进气门;8、第一排气门;9、第二排气门;10、第一进气凸轮;11、第二进气凸轮;12、第一排气凸轮;13、第二排气凸轮;14、第一进气太阳轮;15、第一进气齿圈;16、第一进气齿轮;17、第二进气太阳轮;18、第二进气齿圈;19、第二进气齿轮;20、第一排气太阳轮;21、第一排气齿圈;22、第一排气齿轮;23、第二排气太阳轮;24、第二排气齿圈;25、第二排气齿轮;26、第一进气行星架;27、第二进气行星架;28、第一排气行星架;29、第二排气行星架;30、第一进气推杆;31、第二进气推杆;32、第一排气推杆;33、第二排气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5、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5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曲轴3、第二曲轴4、与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3连接的第一连杆1以及与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4连接的第二连杆2。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气缸体5的内部具有容纳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气缸,气缸为在气缸体5内部设置的圆形腔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为相对布置且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第一连杆1插入气缸体5的内部中,第一连杆1的一端通过活塞销与第一活塞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的另一端与第一曲轴3转动连接,第一曲轴3的轴线与第一活塞的轴线相垂直。第二连杆2插入气缸体5的内部中,第二连杆2的一端通过活塞销与第二活塞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轴4转动连接,第二曲轴4的轴线与第二活塞的轴线相垂直,第二曲轴4并与第一曲轴3相平行,第一曲轴3和第二曲轴4为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部件。气缸体5上还设有喷油器和火花塞,在气缸体5的轴向上,喷油器和火花塞位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燃烧室也位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如图1至图5所示,气缸体5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一进气孔501,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进气孔501开闭的第一进气门6、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门6以使第一进气孔501打开的第一进气推杆30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推杆30进行移动的第一进气凸轮10。第一进气门6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且第一进气门6位于气缸体5的外侧,第一进气门6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气缸体5具有对第一进气门6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第一进气门6嵌入导向槽中,第一进气门6设置成可沿气缸体5的轴向进行移动,以实现第一进气孔501的打开和关闭。第一进气推杆30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第一进气推杆30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第一进气推杆30的移动方向与气缸体5的轴向(也即第一活塞的轴向)相平行,第一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曲轴、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连接的第二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曲轴、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连接的第二连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进气孔开闭的第一进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门以使第一进气孔打开的第一进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一进气凸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门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气缸体上且第一进气门位于气缸体的外侧,第一进气门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进气凸轮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上的第一进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一进气凸轮上的第一进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一进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一进气齿圈和第一进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一进气齿轮,第一进气齿轮设置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排气孔开闭的第一排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门以使第一排气孔打开的第一排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一排气凸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排气凸轮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平王展展何二鹏张林王锐峰田丽吴静文别威曹菁严晨曦李仕成彭求志张喆李兴李宁邓多成于雪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