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涤纶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所述涤纶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45‑55份、改性石墨烯18‑26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2‑16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3‑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6份、硬脂酸双‑羟乙基氨基乙酯2‑6份、抗氧剂0.2‑0.6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份、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0.8‑1.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对石墨烯进行改性,然后通过与其他原料的合理配比,使所得涤纶丝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油性能和防辐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涤纶线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各类电子产品走进人们生活,由电子产品等产生的电磁波辐射会扰乱人体的生理规律,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隐患,目前市面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防辐射服,其原理是利用电磁屏蔽或电磁反射原理,一般在服装材料中加入金属导体或涂覆导电涂层来实现,但通常会存在金属污染问题,且重量较重,保暖性较差,随着技术的发展,铸件使用石墨烯纤维代替金属代替,但石墨烯纤维本身具有亲油性,使用过程中人体分泌的油脂与其接触将很难清理,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所述涤纶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45-55份、改性石墨烯18-26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2-16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3-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6份、硬脂酸双-羟乙基氨基乙酯2-6份、抗氧剂0.2-0.6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份、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0.8-1.6份;所述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石墨烯在温度为950-1050℃的条件下加热20秒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2.6-3.4%的四氯化钛、0.2-0.8%的1-芳氨基乙酰基-4-芳乙酰基氨基硫脲、5.8-7.8%的硅烷偶联剂,在温度为75-85℃的惰性气体中反应3-4小时即得;将各原料按重量份在温度为180-220℃的条件下搅拌混合10-20分钟,完成后经纺丝机挤压成型,将拉伸、定型、卷绕即得。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乙烯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以重量比4-6:1混合。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羟基含量为1-2%。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氧剂为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酚)。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硅烷偶联剂为巯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巯基-甲氧基二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石墨烯进行改性,然后通过与其他原料的合理配比,使所得涤纶丝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油性能和防辐射性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所述涤纶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50份、改性石墨烯22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4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4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5份、硬脂酸双-羟乙基氨基乙酯4份、抗氧剂0.4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份、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1.2份;所述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石墨烯在温度为1000℃的条件下加热20秒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的四氯化钛、0.5%的1-芳氨基乙酰基-4-芳乙酰基氨基硫脲、6.8%的硅烷偶联剂,在温度为80℃的惰性气体中反应3.5小时即得;将各原料按重量份在温度为200℃的条件下搅拌混合15分钟,完成后经纺丝机挤压成型,将拉伸、定型、卷绕即得。其中,所述聚乙烯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以重量比5:1混合;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羟基含量为1-2%;所述抗氧剂为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酚)。其中,硅烷偶联剂为巯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实施例2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所述涤纶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45份、改性石墨烯26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2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6份、硬脂酸双-羟乙基氨基乙酯2份、抗氧剂0.6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份、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1.6份;所述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石墨烯在温度为950℃的条件下加热20秒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4%的四氯化钛、0.2%的1-芳氨基乙酰基-4-芳乙酰基氨基硫脲、7.8%的硅烷偶联剂,在温度为85℃的惰性气体中反应4小时即得;将各原料按重量份在温度为180℃的条件下搅拌混合20分钟,完成后经纺丝机挤压成型,将拉伸、定型、卷绕即得。其中,所述聚乙烯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以重量比4:1混合;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羟基含量为1-2%;所述抗氧剂为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酚)。其中,硅烷偶联剂为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实施例3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所述涤纶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55份、改性石墨烯18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6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份、硬脂酸双-羟乙基氨基乙酯6份、抗氧剂0.2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份、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0.8份;所述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石墨烯在温度为1050℃的条件下加热20秒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2.6%的四氯化钛、0.8%的1-芳氨基乙酰基-4-芳乙酰基氨基硫脲、5.8%的硅烷偶联剂,在温度为75℃的惰性气体中反应3小时即得;将各原料按重量份在温度为220℃的条件下搅拌混合10分钟,完成后经纺丝机挤压成型,将拉伸、定型、卷绕即得。其中,所述聚乙烯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以重量比6:1混合;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羟基含量为1-2%;所述抗氧剂为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酚)。其中,硅烷偶联剂为巯基-甲氧基二乙氧基硅烷偶联剂。设置对照组1,将实施例1中改性石墨烯替换成等质量的未改性石墨灰,其余内容不变;设置对照组2,将实施例1中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去掉,其余内容不变;设置对照组3,将实施例1中硬脂酸双-羟乙基氨基乙酯去掉,其余内容不变;对各组防辐射性能进行检测,同时对其防污性能及拉伸强度(GB/T1040)和耐候性(GB/T16422)进行检测,得到以下结果:表1组别防辐射性能(dB)防污性能拉伸强度(MPa)耐候性(灰卡等级)实施例1425级14.25级实施例2465级14.55级实施例3435级14.35级对照组1183级13.64-5级对照组2293级13.83-4级对照组3344级13.94-5级通过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中所制备所得涤纶丝综合性能较好,防污能力强,防辐射能力满足防辐射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45‑55份、改性石墨烯18‑26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2‑16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3‑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6份、硬脂酸双‑羟乙基氨基乙酯2‑6份、抗氧剂0.2‑0.6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份、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0.8‑1.6份;所述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石墨烯在温度为950‑1050℃的条件下加热20秒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2.6‑3.4%的四氯化钛、0.2‑0.8%的1‑芳氨基乙酰基‑4‑芳乙酰基氨基硫脲、5.8‑7.8%的硅烷偶联剂,在温度为75‑85℃的惰性气体中反应3‑4小时即得;将各原料按重量份在温度为180‑220℃的条件下搅拌混合10‑20分钟,完成后经纺丝机挤压成型,将拉伸、定型、卷绕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油防辐射的涤纶丝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45-55份、改性石墨烯18-26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2-16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3-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6份、硬脂酸双-羟乙基氨基乙酯2-6份、抗氧剂0.2-0.6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份、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0.8-1.6份;所述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石墨烯在温度为950-1050℃的条件下加热20秒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2.6-3.4%的四氯化钛、0.2-0.8%的1-芳氨基乙酰基-4-芳乙酰基氨基硫脲、5.8-7.8%的硅烷偶联剂,在温度为75-85℃的惰性气体中反应3-4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运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盛达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