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志勋专利>正文

抗震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293 阅读:4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抗震砖所属建筑性技术领域。它对传统的砖墙建筑结构有三大改变:(1)改变了传统砖几何形状;(2)改变了传统砖墙的堆砌方法;(3)改变了传统砖墙的建筑结构。提供一种新型砖,两端分别有凹凸接头和砖中有墙柱孔。其特征是:“套卡堆砌法”。两端套砌其它砖和堆砌后的墙柱孔即形成墙中柱,并与其柱钢筋浇灌后凝固一体,牢不可破。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墙体结构,用以加强和提高抗震、抗洪性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所属建筑性

技术介绍
就本人理解,凡创造专利技术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就本项技术“抗震砖”来说,它有突出的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原本要申请专利技术专利,但考虑到时间长、费用大,因此,改为申请技术了。传统的砖墙建筑,它是一种危房建筑,因其本身并无自立性能,它全靠楼层、房顶的压力和室内横梁的拉连而立,这就形成了“本末倒置”,头重脚轻的建筑结构,尤其是高大建筑,它必须淘汰。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传统建筑的抗震性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对传统的砖墙建筑结构有三大改变(1)改变了传统砖的几何形状;(2)改变了传统砖墙的堆砌方法;(3)改变了传统砖墙的建筑结构。抗震砖的两端分别有凹凸接头和砖中有墙柱孔,其特征是“套卡堆砌法”,两端套砌其它砖和堆砌后的墙柱孔即形成墙中柱,并与其柱钢筋浇灌后凝固一体,牢不可破。用以加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抗洪性能。抗震砖墙楼,不管震级有多大,就是楼房变形倾倒,其框架墙体仍为整体,只要砖墙不散,整体存在,楼层、房顶是塌不下来的。因此,地震时就那么几秒钟,外跑也来不及,而沉着冷静地呆在屋里倒还安全。人在屋里随着地壳的震摇而跌倒翻滚,也就那么几秒钟,却不至于丧生——有惊无险。而本项“抗震砖”是用轻质材料、工厂生产,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附图说明如图1为抗震砖墙结构示意图外墙柱(10)和横梁(3)等、底梁(13)均为钢筋水泥构成的房屋框架。抗震砖(7)等两端的砖接头(6)、(5)使凹凸套砌,另有柱钢筋(4)等浇灌后成墙中柱(9)等;如图2为间墙砖型图间墙砖(14),它是传统的“24”墙用砖,有凹凸接头(6)、(5)和墙柱孔(1)构成;如图3为外墙砖型图外墙砖(15),它是传统的“37”墙用砖,有凹凸接头(6)、(5)和墙柱孔(1)构成。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抗震砖(7)等两端接头(6)、(5)使凹凸套砌,横向连成一体,象互咬成城似的。另有柱钢筋(4)等(从底梁(13)直通高层楼墙)浇灌后成墙中柱(9)等。砌好一层楼墙后,用柱钢筋(4)等分别插入墙柱孔(1)等中,在横梁(3)上的局部放大(8)中,柱筋小头(2)(这一小段是由其柱钢筋(4)等原尺寸扳小而成的)等朝上,柱筋大头(11)等朝下,分别套在柱筋小头(2)的斜肩上,浇灌后,大、小头和墙中柱(9)等中的柱钢筋(4)等,分别纵向连成一体,象串糖葫芦似的。纵、横两向互连一体,牢不可破。能见的砖接缝(12)等,这是抗震砖(7)等套卡堆砌时,凹凸部位的倒向交错叠压形成的。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抗震砖,两端分别有凹凸接头和墙柱孔,其特征是墙柱孔形成墙中柱,柱中有柱钢筋。专利摘要抗震砖所属建筑性
它对传统的砖墙建筑结构有三大改变(1)改变了传统砖几何形状;(2)改变了传统砖墙的堆砌方法;(3)改变了传统砖墙的建筑结构。提供一种新型砖,两端分别有凹凸接头和砖中有墙柱孔。其特征是“套卡堆砌法”。两端套砌其它砖和堆砌后的墙柱孔即形成墙中柱,并与其柱钢筋浇灌后凝固一体,牢不可破。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墙体结构,用以加强和提高抗震、抗洪性能。文档编号E04C1/00GK2527618SQ01209170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6日专利技术者陈志勋 申请人:陈志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抗震砖,两端分别有凹凸接头和墙柱孔,其特征是:墙柱孔形成墙中柱,柱中有柱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勋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