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包括传动轴本体和凸轮轴,所述传动轴本体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传动轴、左连接体、连接轴承、传动齿轮和稳定飞轮;所述凸轮轴设置有第一凸轮、第一定位边框、第一耐磨圈、第二凸轮、第二定位边框、第二耐磨圈以及凸轮卸力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稳定飞轮便于车用凸轮轴工作时稳定凸轮轴工作速度,保证凸轮轴的正常传动;第一耐磨圈提高了凸轮轴的耐磨损性,进而提高凸轮轴整体的寿命;凸轮卸力腔降低凸轮受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凸轮轴的使用寿命;内螺纹连接件便于使用者根据安装要求连接凸轮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好,实用性强,充分展现了现代化工具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
技术介绍
凸轮轴是活塞发动机里的一个部件。它的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虽然在四冲程发动机里凸轮轴的转速是曲轴的一半(在二冲程发动机中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相同),不过通常它的转速依然很高,而且需要承受很大的扭矩,因此设计中对凸轮轴在强度和支撑方面的要求很高,其材质一般是优质合金钢或合金钢。由于气门运动规律关系到一台发动机的动力和运转特性,因此凸轮轴设计在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有的凸轮轴长期使用后,因为损耗的问题,极易出现不稳定性,对整个传动过程带来极大的影响,以及隐患;且凸轮轴使用过程中,会具有一定的摩擦度,导致凸轮轴出现一定的磨损,现有的凸轮轴耐摩擦性不够,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较大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包括传动轴本体和凸轮轴;所述传动轴本体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传动轴、左连接体、连接轴承、传动齿轮和稳定飞轮;所述凸轮轴设置有第一凸轮、第一定位边框、第一耐磨圈、第二凸轮、第二定位边框、第二耐磨圈、凸轮卸力腔、过渡板、外支撑套、连接板、卸力弹簧、内螺纹连接件;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心连接,第一传动轴的长度大于第二传动轴的长度,第二传动轴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轴的直径;所述左连接体为左侧空心圆柱,其轴线所在位置与第一传动轴轴线所在位置一致,其右端地面与第一传动轴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承同心设置在左连接体上;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且其处于传动齿轮和稳定飞轮之间;所述第一定位边框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凸轮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左端;所述第二定位边框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凸轮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耐磨圈设置在第二凸轮的外缘,第二耐磨圈传动轴可拆卸;所述凸轮卸力腔设置在第二传动轴内部;所述过渡板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二传动轴的右侧;所述外支撑套设置在过渡板的右侧,外支撑套内部为圆柱腔室;所述连接板与卸力弹簧设置在外支撑套圆柱腔室内壁上;所述内螺纹连接件左侧连接在过渡板上,设置在支撑套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定飞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的右端。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耐磨圈设置在第一凸轮的外缘,且第一耐磨圈与第一凸轮的外缘之间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稳定飞轮便于车用凸轮轴工作时稳定凸轮轴工作速度,保证凸轮轴的正常传动;第一耐磨圈提高了凸轮轴的耐磨损性,进而提高凸轮轴整体的寿命;凸轮卸力腔降低凸轮受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凸轮轴的使用寿命;内螺纹连接件便于使用者根据安装要求连接凸轮轴;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好,实用性强,充分展现了现代化工具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连接体,2-连接轴承,3-第一传动轴,4-传动齿轮,5-第一定位边框,6-第一耐磨圈,7-第一凸轮,8-稳定飞轮,9-第二定位边框,10-第二耐磨圈,11-第二凸轮,12-第二传动轴,13-凸轮卸力腔,14-过渡板,15-外支撑套,16-连接板,17-内螺纹连接件,18-卸力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包括传动轴本体和凸轮轴;所述传动轴本体设置有第一转动轴3、第二传动轴12、左连接体1、连接轴承2、传动齿轮4和稳定飞轮8;所述凸轮轴设置有第一凸轮7、第一定位边框5、第一耐磨圈6、第二凸轮11、第二定位边框9、第二耐磨圈10、凸轮卸力腔13、过渡板14、外支撑套15、连接板16、卸力弹簧18、内螺纹连接件17;所述第一传动轴3和第二传动轴12同心连接,第一传动轴3的长度大于第二传动轴12的长度,第二传动轴12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轴3的直径;所述左连接体1为左侧空心圆柱,其轴线所在位置与第一传动轴3轴线所在位置一致,其右端地面与第一传动轴3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承2同心设置在左连接体1上;所述传动齿轮4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上;所述稳定飞轮8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的右端,稳定飞轮8便于车用凸轮轴工作时稳定凸轮轴工作速度;所述第一凸轮7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上,且其处于传动齿轮4和稳定飞轮8之间;所述第一定位边框5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凸轮7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耐磨圈6设置在第一凸轮7的外缘,且第一耐磨圈6与第一凸轮7的外缘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耐磨圈6提高凸轮轴整体寿命;所述第二凸轮11设置在第二传动轴12左端;所述第二定位边框9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凸轮1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耐磨圈10设置在第二凸轮11的外缘,所述第二耐磨圈10设置在第二凸轮11的外缘;所述凸轮卸力腔13设置在第二传动轴12内部,凸轮卸力腔13降低凸轮受力;所述过渡板14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二传动轴12的右侧;所述外支撑套15设置在过渡板14的右侧,外支撑套15内部为圆柱腔室;所述连接板16与卸力弹簧18设置在外支撑套15圆柱腔室内壁上;所述内螺纹连接件17左侧连接在过渡板14上,设置在支撑套15内部,内螺纹连接件17便于使用者根据安装要求连接凸轮轴。本专利技术的稳定飞轮便于车用凸轮轴工作时稳定凸轮轴工作速度,保证凸轮轴的正常传动;第一耐磨圈提高了凸轮轴的耐磨损性,进而提高凸轮轴整体的寿命;凸轮卸力腔降低凸轮受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凸轮轴的使用寿命;内螺纹连接件便于使用者根据安装要求连接凸轮轴;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好,实用性强,充分展现了现代化工具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包括传动轴本体和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本体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传动轴、左连接体、连接轴承、传动齿轮和稳定飞轮;所述凸轮轴设置有第一凸轮、第一定位边框、第一耐磨圈、第二凸轮、第二定位边框、第二耐磨圈、凸轮卸力腔、过渡板、外支撑套、连接板、卸力弹簧、内螺纹连接件;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心连接,第一传动轴的长度大于第二传动轴的长度,第二传动轴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轴的直径;所述左连接体为左侧空心圆柱,其轴线所在位置与第一传动轴轴线所在位置一致,其右端地面与第一传动轴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承同心设置在左连接体上;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且其处于传动齿轮和稳定飞轮之间;所述第一定位边框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凸轮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左端;所述第二定位边框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凸轮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耐磨圈设置在第二凸轮的外缘,第二耐磨圈传动轴与第二凸轮的外缘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凸轮卸力腔设置在第二传动轴内部;所述过渡板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二传动轴的右侧;所述外支撑套设置在过渡板的右侧,外支撑套内部为圆柱腔室;所述连接板与卸力弹簧设置在外支撑套圆柱腔室内壁上;所述内螺纹连接件左侧连接在过渡板上,设置在支撑套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刚度耐摩擦的车用凸轮轴,包括传动轴本体和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本体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传动轴、左连接体、连接轴承、传动齿轮和稳定飞轮;所述凸轮轴设置有第一凸轮、第一定位边框、第一耐磨圈、第二凸轮、第二定位边框、第二耐磨圈、凸轮卸力腔、过渡板、外支撑套、连接板、卸力弹簧、内螺纹连接件;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心连接,第一传动轴的长度大于第二传动轴的长度,第二传动轴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轴的直径;所述左连接体为左侧空心圆柱,其轴线所在位置与第一传动轴轴线所在位置一致,其右端地面与第一传动轴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承同心设置在左连接体上;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且其处于传动齿轮和稳定飞轮之间;所述第一定位边框有两个,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世萍,
申请(专利权)人:全椒县源峰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