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包括左支架和第二转轴,所述左支架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上端固定有支撑轴,所述纺织线筒的上端连接有上端壳体,所述左支架的中端设置有第一穿线孔,所述水平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穿线孔,所述右支架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板,所述卡块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后方连接有绕线筒,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绕线筒的内部,且第二转轴的左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二固定套。该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纺织线筒和绕线筒便于安装和拆卸,绕线均匀且工作效率快,能将多卷纺织线同时缠绕,全过程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在服饰方面需要布料,在建筑等方面也需要布料,布料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在布料纺织的生产过程中,纺织线的缠绕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将纺织线进行缠绕之后,再将缠绕好的纺织安装在纺织机上,进行布料的纺织,一般的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工作效率较低,不能将多卷纺织线同时缠绕,不能自动绕线,绕线筒不方便安装和拿取,纺织线不方便放置在装置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工作效率较低,不能将多卷纺织线同时缠绕,不能自动绕线,绕线筒不方便安装和拿取,纺织线不方便放置在装置上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包括左支架和第二转轴,所述左支架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支板,且第一支板的右端连接有右支架,所述第一支板的上端固定有支撑轴,且支撑轴的外表面安装有纺织线筒,所述纺织线筒的上端连接有上端壳体,且上端壳体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固定套,所述左支架的中端设置有第一穿线孔,且左支架的上端固定有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穿线孔,所述右支架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板,且第二支板上端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内部连接有螺母,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后方连接有绕线筒,且绕线筒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固线孔,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绕线筒的内部,且第二转轴的左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二固定套。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板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部为拆卸结构,且左支架的长度尺寸大小大于右支架的长度尺寸大小。优选的,所述第二穿线孔贯穿在水平支架的内部,且第二穿线孔关于水平支架等间距设置有4组。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母在卡块的外表面为拆卸结构,且卡块在第二支板的上方等间距设置有3组。优选的,所述绕线筒通过第一转轴在连接板上为转动结构,且绕线筒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90°,并且绕线筒通过第一转轴在连接板上为拆卸结构。优选的,所述绕线筒和第二转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绕线筒呈“工”字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纺织线筒和绕线筒便于安装和拆卸,绕线均匀且工作效率快,能将多卷纺织线同时缠绕,全过程自动化;1.设置第一支板,当将多卷纺织线安装在纺织线筒的外表面后,将第一支板卡合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部,这样不仅方便我们将多卷纺织线装在装置上,且降低了制作整套装置的材料;2.设置连接板,当绕线筒绕满线后,通过连接板可将绕线筒固定在第二支板的上端,绕线筒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到第二支板的外表面,这样可使绕线筒稳定的放在第二支板的上端,避免了第二转轴抽出来时,绕线筒掉下来的过程中,导致绕好的线错乱,使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且也方便我们拿取绕线筒;3.设置有固线孔,通过固线孔可将纺织线的一端固定在固线孔处,使第二转轴转动时,实现纺织线的缠绕,且能缠绕的均匀;4.设置有第二转轴,当第二转轴顺时针转动时,多卷纺织线可以均匀的缠绕在绕线筒的外表面,实现全自动化,这样不仅减少了我们的劳动力,且提高了绕线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转轴抽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水平支架上表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支架;2、第一支板;3、右支架;4、支撑轴;5、纺织线筒;6、上端壳体;7、第一固定套;8、第一穿线孔;9、水平支架;10、第二穿线孔;11、第二支板;12、卡块;13、连接板;14、螺母;15、第一转轴;16、绕线筒;17、固线孔;18、第二转轴;19、第二固定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包括左支架1、第一支板2、右支架3、支撑轴4、纺织线筒5、上端壳体6、第一固定套7、第一穿线孔8、水平支架9、第二穿线孔10、第二支板11、卡块12、连接板13、螺母14、第一转轴15、绕线筒16、固线孔17、第二转轴18和第二固定套19,左支架1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支板2,且第一支板2的右端连接有右支架3,第一支板2的上端固定有支撑轴4,且支撑轴4的外表面安装有纺织线筒5,纺织线筒5的上端连接有上端壳体6,且上端壳体6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固定套7,左支架1的中端设置有第一穿线孔8,且左支架1的上端固定有水平支架9,水平支架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穿线孔10,右支架3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板11,且第二支板11上端固定有卡块12,卡块12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的内部连接有螺母14,连接板13通过螺母14在卡块12的外表面为拆卸结构,使绕线筒16可以通过连接板13固定在第二支板11的上端,避免第二转轴18抽出来时绕线筒16掉下来,使绕线筒16上绕好的纺织线错乱,且卡块12在第二支板11的上方等间距设置有3组,实现能将多卷纺织线同时缠绕,连接板13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的后方连接有绕线筒16,且绕线筒16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固线孔17,第二转轴18位于绕线筒16的内部,且第二转轴18的左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二固定套19。如图1中第一支板2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3的内部为拆卸结构,且左支架1的长度尺寸大小大于右支架3的长度尺寸大小,当将多卷纺织线安装在纺织线筒5的外表面后,将第一支板2卡合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3的内部,这样不仅方便我们将多卷纺织线装在装置上,且降低了制作整套装置的材料;如图2中绕线筒16通过第一转轴15在连接板13上为转动结构,且绕线筒16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90°,并且绕线筒16通过第一转轴15在连接板13上为拆卸结构,当绕线筒16绕满线后,通过连接板13可将绕线筒16固定在第二支板11的上端,绕线筒16可通过第一转轴15转动到第二支板11的外表面,这样可使绕线筒16稳定的放在第二支板11的上端,避免了第二转轴18抽出来时,绕线筒16掉下来的过程中,导致绕好的线错乱,使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且也方便我们拿取绕线筒16;如图2中绕线筒16和第二转轴18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绕线筒16呈“工”字型结构,当第二转轴18顺时针转动时,多卷纺织线可以均匀的缠绕在绕线筒16的外表面,实现自动化,这样不仅减少了我们的劳动力,且提高了绕线的速度;如图4中第二穿线孔10贯穿在水平支架9的内部,且第二穿线孔10关于水平支架9等间距设置有4组,使从第一穿线孔8穿过来的多个纺织线穿过水平支架9最左端第一个第二穿线孔10,再将多个纺织线分别穿过水平支架9右端的三个第二穿线孔10处,使纺织线可以系在固线孔17处,实现能将多卷纺织线同时缠绕,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时,首先工作前将纺织线缠绕在纺织线筒5的外表面后,将三个纺织线筒5分别套进支撑轴4上,合上上端壳体6,且通过第一固定套7固定住,避免纺织线筒5转动时,纺织线跑到纺织线筒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包括左支架(1)和第二转轴(18),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1)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支板(2),且第一支板(2)的右端连接有右支架(3),所述第一支板(2)的上端固定有支撑轴(4),且支撑轴(4)的外表面安装有纺织线筒(5),所述纺织线筒(5)的上端连接有上端壳体(6),且上端壳体(6)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固定套(7),所述左支架(1)的中端设置有第一穿线孔(8),且左支架(1)的上端固定有水平支架(9),所述水平支架(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穿线孔(10),所述右支架(3)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板(11),且第二支板(11)上端固定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的内部连接有螺母(14),所述连接板(13)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转轴(15)的后方连接有绕线筒(16),且绕线筒(16)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固线孔(17),所述第二转轴(18)位于绕线筒(16)的内部,且第二转轴(18)的左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二固定套(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纺织装置,包括左支架(1)和第二转轴(18),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1)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支板(2),且第一支板(2)的右端连接有右支架(3),所述第一支板(2)的上端固定有支撑轴(4),且支撑轴(4)的外表面安装有纺织线筒(5),所述纺织线筒(5)的上端连接有上端壳体(6),且上端壳体(6)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固定套(7),所述左支架(1)的中端设置有第一穿线孔(8),且左支架(1)的上端固定有水平支架(9),所述水平支架(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穿线孔(10),所述右支架(3)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板(11),且第二支板(11)上端固定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的内部连接有螺母(14),所述连接板(13)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转轴(15)的后方连接有绕线筒(16),且绕线筒(16)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固线孔(17),所述第二转轴(18)位于绕线筒(16)的内部,且第二转轴(18)的左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二固定套(19)。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传平,
申请(专利权)人:杨传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