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及油液循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014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及油液循环方法,该液压缸机构安装于分流板上,包括缸盖、缸体和活塞;其中,所述缸盖和缸体配合安装在缸体内形成腔室,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缸体内并将腔室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设置于活塞上的溢流孔连通,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分别与上排放端口、下排放端口连通;所述溢流孔与下腔室连通口能通过BS密封面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将液压缸内的油液与外部油箱进行循环,以实现热交换降低油液的热量,进而降低漏油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及油液循环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及油液循环方法。
技术介绍
热流道系统的针阀式系统由液压缸或气动缸驱动阀销进行往复运动,阀销是热流道系统中用于关闭浇口的重要组件。热流道系统是确保塑料始终处于熔融状态的注塑工具,因此热流道系统上排布了若干加热装置,热流道系统始终处于加热或保温状态以满足塑料熔融所需的热量需求。驱动阀销运动的液压缸或气缸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加热装置的炙烤,温度的变化将会对液压缸与气动缸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液压缸对此尤为敏感。这是由于油液会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将会降低,因此更容易发生漏油事件。当前技术的局限之处在于,当油液进入油缸的上下腔室进行工作时,油液始终处于缸体的腔室内,无法流入到液压站的油箱中进行热量的交换;这一部分固定的油液将始终被加热中,泄漏随时可能会发生。除此之外,由于油液储存了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将会加速密封件的损坏,更进一步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及油液循环方法,以解决上述油液始终处于缸体的腔室内,无法流入到液压站的油箱中进行热量的交换;加速密封件的损坏,更进一步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该液压缸机构安装于分流板上,包括缸盖、缸体和活塞;其中,所述缸盖和缸体配合安装在缸体内形成腔室,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缸体内并将腔室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设置于活塞上的溢流孔连通,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分别与上排放端口、下排放端口连通;所述溢流孔与下腔室连通口能通过BS密封面密封。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进一步设置,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格莱圈,格莱圈与缸体壁面构成AS密封面,所述AS密封面将所述腔室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进一步设置,所述缸盖和缸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缸体与活塞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将所述腔室形成一密闭空间。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进一步设置,所述缸体与活塞接触处还设置有导向环。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进一步设置,所述液压缸机构通过支撑座安装于分流板上。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腔室与上排放端口之间设置有缸盖槽。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进一步设置,所述溢流孔直径为0.3mm~0.5mm。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油液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油液从上排放端口输入至上腔室中,驱动活塞向下腔室运动,直至活塞的活塞壁面与缸体的缸体底壁贴合构成BS密封面,此时溢流孔处于关闭状态,上腔室油液无法流至下腔室;油液从下排放端口输入至下腔室中,驱动活塞向上腔室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少量的油液将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溢流孔流至上腔室中。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液压缸的活塞上安装有AS密封面、BS密封面,AS密封面、BS密封面与缸体构成密封表面并将缸体腔室分为上下两腔室。腔室的两端均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将整个腔室体构成密闭状态。上下两腔室各有独立的排放端口,油液通过这些端口进入到腔室内,或从这些端口流向管道及油箱。活塞上有一个贯穿的溢流孔,该孔与上下两腔室是连通的。当活塞执行向下关闭动作时,即上腔室充满压力油时,该溢流孔将会与缸体的底平面构成密封表面BS,溢流孔处于关闭状态,油液无法流至下腔室;当活塞执行向上抬起动作时,即下腔室充满压力油时,该溢流孔与上腔室连通,下腔室的液压油将通过该溢流孔流至上腔室,并通过排放端口流至管路直至到油箱内。由于该溢流孔直径非常小约为0.3~0.5mm,因此活塞在执行向下动作时,虽有少量油液流至下腔室以及会发生压力损失,但这并不影响液压缸在此应用上的功能性,仍然可满足工作所需的力量。虽然如此,但力量损失仍然是会发生的,而考虑活塞执行向下关闭动作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最大,因此优选的活塞在执行向下动作时当活塞运行到底后,该溢流孔将被关闭以进行活塞力量的保持与锁定。总之,本专利技术具有可将液压缸内的油液与外部油箱进行循环,以实现热交换降低油液的热量,进而降低漏油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A;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一;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二;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三;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缸盖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缸盖;1.1上排放端口;1.2缸盖槽;2第一密封圈;3缸体;3.1下排放端口;3.2缸体壁面;3.3上腔室;3.4下腔室;3.5缸体底壁;4导向环;5第二密封圈;6活塞;6.1活塞壁面;6.2溢流孔;7格莱圈;7.1格莱圈壁面;8螺钉;9支撑座;10分流板;10.1加热装置;11阀销;12AS密封面;13BS密封面。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所示:活塞6安装在缸体3中,活塞6上的格莱圈7与缸体壁面3.2构成AS密封面12,AS密封面12将缸体3的腔室分为上腔室3.3与下腔室3.4。活塞上开设有溢流孔6.2。第一密封圈2与第二密封圈5将腔室的两端密闭以将该缸体3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导向环4的作用为消除活塞6的径向负载。缸盖1通过螺钉8将缸体3以及支撑座9联接固定为一体。缸盖1上开设有上排放端口1.1以及缸盖槽1.2。上排放端口1.1与上腔室3.3是连通的。缸体3的缸体壁面3.2与活塞6上的格莱圈7构成密AS封表面12,并将其分为上腔室3.3与下腔室3.4。下排放端口3.1与于下腔室3.4是连通的。缸体3上还有用于与活塞3的活塞壁面6.1构成BS密封面13的面。该液压缸整体安装在分流板10的表面。分流板上安装有加热装置10.1。阀销11与活塞6在工作时是联接状态如(如图2所示)。参见图5-图6所示,油液从上排放端口1.1输入至上腔室3.3中,驱动活塞向下腔室3.4运动,直至活塞6的活塞壁面6.1与缸体3的缸体底壁3.5贴合构成BS密封面13,此时溢流孔6.2处于关闭状态,上腔室油液无法流至下腔室。参见图7-图8所示,油液从下排放端口(3.1)输入至下腔室(3.4)中,驱动活塞向上腔室(3.3)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少量的油液将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溢流孔(6.2)流至上腔室(3.3)中。由于该溢流孔直径非常小约为0.3~0.5mm,并不会影响液压缸的工作。参见图8、图9和图10所示,油液始终持续不断地从下排放口3.1输入至下腔室3.4中,当活塞6运动到尽头与缸盖1接触后,油液将通过溢流孔6.2流经缸盖槽1.2至上排放端口1.1最终逐步流向油箱实现热交换。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该液压缸机构安装于分流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缸体和活塞;其中,所述缸盖和缸体配合安装在缸体内形成腔室,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缸体内并将腔室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设置于活塞上的溢流孔连通,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分别与上排放端口、下排放端口连通;所述溢流孔与下腔室连通口能通过BS密封面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该液压缸机构安装于分流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缸体和活塞;其中,所述缸盖和缸体配合安装在缸体内形成腔室,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缸体内并将腔室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设置于活塞上的溢流孔连通,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分别与上排放端口、下排放端口连通;所述溢流孔与下腔室连通口能通过BS密封面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格莱圈,格莱圈与缸体壁面构成AS密封面,所述AS密封面将所述腔室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的液压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和缸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缸体与活塞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将所述腔室形成一密闭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超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