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砌块,由外壁,内肋组成,外壁、内肋相互连接,内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高度差形成横向空隙,使得砌块孔与孔之间通过横向空隙能相互贯通,混凝土灌注能在横向空隙中流动,施工速度快、横向空隙中灌注的混凝土,连接相邻砌块;设有的距离L,在相邻两砌块之间形成了砌块空间,其内可灌注混凝土,因此,砌块之间外壁形成的接缝主要不是靠砂浆连接,而是靠灌注混凝土填补,相邻砌块之间接缝强度高,不会产生裂缝和渗漏;钢筋布置在横向空隙内,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指一种适于剪力墙和柱的建筑用砌块。
技术介绍
剪力墙通常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程序复杂,配筋砌体剪力墙和柱具有节约模块、施工方便的特点,但配筋砌体剪力墙用的砌块是竖直双孔砌块,这种砌块砌成墙体后有如下不足1.竖直双孔砌块孔与孔之间不能相互贯通,在竖孔中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不能横向流动,只能逐孔灌注,施工速度慢;2.砌块之间接缝仅靠砂浆连接,接缝处强度低,易产生裂缝和渗漏;3.竖直双孔砌块没有横向空隙,不便于横向钢筋布置,因此,墙体整体性、抗裂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砌块,该砌块砌成墙体后,砌块孔与孔之间能相互贯通,灌注混凝土施工速度快;砌块之间接缝处强度高,不会产生裂缝和渗漏;并且便于横向钢筋布置。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该建筑用砌块,由外壁,内肋组成,外壁与内肋相互连接,内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3.5公分。所述的内肋与外壁内侧设有插槽。由于该建筑用砌块内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高度差H形成横向空隙,使得砌块孔与孔之间通过横向空隙能相互贯通,灌注的混凝土能在横向空隙中流动,施工速度快,横向空隙中灌注的混凝土,连接相邻砌块;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在相邻两砌块之间形成了砌块空间,其内可灌注混凝土,因此,砌块之间外壁形成的接缝主要不是靠砂浆连接,而是靠灌注混凝土填补,相邻砌块之间接缝强度高,不会产生裂缝和渗漏;钢筋布置在横向空隙内,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建筑用砌块结构示意2为建筑用砌块另一实施例图3为建筑用砌块部分内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结构示意4为设有插槽建筑用砌块结构示意5为设有插槽建筑用砌块另一实施例图6为建筑用砌块另一实施例图7为L形建筑用砌块结构示意8为十字形建筑用砌块结构示意9为丁字形建筑用砌块结构示意10为建筑用砌块砌成墙体结构示意11为单肋建筑用砌块结构示意12为单肋建筑用砌块另一实施例图13为外壁中间开有空腔建筑用砌块结构示意14为单肋设有插槽建筑用砌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图14,该建筑用砌块,由外壁1,内肋2组成,外壁1与内肋2相互连接,内肋2高度小于外壁1高度,形成高度差H。内肋2可以是单条或多条,根据需要,高度差H可设在砌块的上、下部,也可只设在砌块的上部或下部,内肋2可以是部分高度也可以是全部高度小于外壁1高度,砌块或相邻砌块之间的外壁1与内肋2围成砌块空间3,高度差H形成横向空隙,连通各砌块的砌块空间3,使得各砌块的砌块空间3相互之间通过横向空隙能相互贯通,灌注的混凝土能在横向空隙中流动,很快填满各砌块的砌块空间3,施工速度快,横向空隙中灌注的混凝土连接相邻砌块,相邻砌块之间接缝强度提高,不会产生裂缝和渗漏;横向钢筋7布置在横向空隙内,非常方便。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在相邻两砌块之间也形成砌块空间,其内可灌注混凝土,距离L≥3.5公分,灌注混凝土效果更好,因此,砌块之间外壁1形成接缝主要不是靠砂浆连接,而是靠灌注混凝土填补,内肋2与外壁1的连接处距外壁1两侧端点距离L为等距离布置,也可为不等距离布置,为方便放入竖向钢筋6,上下两砌块之间砌块空间3需对正,距外壁两侧端点左右距离L不等距离布置,砌成墙体时,上下两砌块反向置放,使得上下两砌块之间砌块空间3对正时,相邻两砌块之间外壁1形成的接缝9也能上下错开,不会成一条直线。所述的内肋2设有凸肋4与外壁1内侧形成插槽5,可插入保温片8;或将外壁1中间开出空腔10做成空心外壁1,插入保温片8。砌墙体时,在墙体竖直孔洞内放入竖向钢筋6、横向空隙中放入横向钢筋7,灌注混凝土即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剪力墙、柱和空心墙体。权利要求1,建筑用砌块,由外壁,内肋组成,外壁与内肋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内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3.5公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距离L为不等距离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肋与外壁内侧设有插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壁为空心外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砌块,由外壁,内肋组成,外壁、内肋相互连接,内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高度差形成横向空隙,使得砌块孔与孔之间通过横向空隙能相互贯通,混凝上灌注能在横向空隙中流动,施工速度快、横向空隙中灌注的混凝土,连接相邻砌块;设有的距离L,在相邻两砌块之间形成了砌块空间,其内可灌注混凝土,因此,砌块之间外壁形成的接缝主要不是靠砂浆连接,而是靠灌注混凝土填补,相邻砌块之间接缝强度高,不会产生裂缝和渗漏;钢筋布置在横向空隙内,非常方便。文档编号E04C1/00GK101046112SQ20071003478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吴方伯 申请人:吴方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用砌块,由外壁,内肋组成,外壁与内肋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内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所述的内肋与外壁的连接处距外壁两侧端点设有距离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方伯,
申请(专利权)人:吴方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