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箍筋钢筋笼预组方法及其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969498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梁箍筋钢筋笼预组方法及其结构。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包含主梁箍筋组,副梁箍筋组以及钢筋帽盖。其中主梁箍筋组与副梁箍筋组分别包含复数根呈ㄩ字型的梁箍筋彼此间隔排列,每一梁箍筋的每一侧边具有一自由端弯曲形成一弯勾,并藉至少一纵向筋分别与每一梁箍筋交叉并连接,以维持复数根梁箍筋间的间隔;钢筋帽盖的两侧分别具有复数个钢筋弯折部,设置于主梁箍筋组及副梁箍筋组的复数个自由端以形成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上述梁箍筋钢筋笼的预组方法包含:准备主梁箍筋组及副梁箍筋组;组合副梁箍筋组至主梁箍筋组内;以及设置一钢筋帽盖于主梁箍筋组及副梁箍筋组以形成一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梁箍筋钢筋笼预组方法及其结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 关于一种预组梁箍筋钢筋笼的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设计结构中,为加强结构耐震性, 一般釆用箍筋 将钢筋与混凝土围束起来,以使钢筋与混凝土在受震过程中仍能有效结合。传统的梁箍筋结构,是先准备一梁箍筋笼并配置主筋后,于梁箍筋笼 的顶边绑扎系筋所形成。 一般而言,梁箍筋的用量越多,可提供梁箍筋结 构的承载强度及围束力就越高;然而箍筋的使用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对于最 小间隙的要求,否则易于浇灌混凝土时发生捣实不良的风险并且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于符合施工 规范的标准下,藉组合结构形成梁箍筋组,以减少梁箍筋钢筋笼结构整体 的钢筋用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增加梁箍筋 钢筋笼结构的箍筋与主筋及混凝土间较佳的围束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箍筋钢筋笼结构预组方法,供有效 率的形成梁箍筋钢筋笼结构。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包含主梁箍筋组,副梁箍筋组以及钢筋 帽盖。其中主梁箍筋组与副梁箍筋组分别包含复数根呈U字型的梁箍筋彼此间隔排列,每一梁箍筋的每一侧边具有一自由端弯曲形成一弯勾,并藉 至少一纵向筋分别与每一梁箍筋交叉并连接,以维持复数根梁箍筋间的间 隔;钢筋帽盖的两侧分别具有复数个钢筋弯折部,设置于主梁箍筋组及副 梁箍筋组的复数个自由端以形成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上述梁箍筋钢筋笼结构的预组方法,主要包含下列步 骤准备主梁箍筋组及副梁箍筋组;组合副梁箍筋组至主梁箍筋组内;以 及设置钢筋帽盖于主梁箍筋组及副梁箍筋组以形成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 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c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d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a所示为钢筋帽盖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3b所示为钢筋帽盖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3c所示为钢筋帽盖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实施例的组合完成立体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结构预组方法的实施流程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主梁箍筋组的实施流程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副梁箍筋组的实施流程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结构预组方法的进一步实施流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200 主梁箍筋组210主梁箍筋211 每一主梁箍筋的底边212每一主梁箍筋的每一侧边2121每一主梁箍筋的自由端2122每一主梁箍筋的弯勾220主梁箍筋组的至少一纵向筋221主梁箍筋组的至少一侧向筋222主梁箍筋组的至少一底筋300副梁箍筋组310副梁箍筋311每一副梁箍筋的底边312每一副梁箍筋的每一侧边3121每一副梁箍筋的自由端3122每一副梁箍筋的弯勾320副梁箍筋组的至少一纵向筋321副梁箍筋组的至少一侧向筋322副梁箍筋组的至少一底筋400钢筋帽盖410上钢筋盖420下钢筋盖430左钢筋盖440 右钢筋盖450大钢筋盖460 小钢筋盖470弯折呈135度的一侧 480弯折呈90度的另一侧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梁箍筋钢筋笼预组方法及其结构,于符合施工规范的 标准下,藉组合结构形成梁箍筋组,以减少梁箍筋钢筋笼结构整体的钢筋 用量。本专利技术的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较佳为组合不同号数钢筋所形成的 梁箍筋组,以减少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的钢筋用量。然而在不同实施例 中,本专利技术的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亦可于符合施工规范的设计要求下, 组合相同号数的钢筋所形成的梁箍筋组,以形成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 不,主梁箍筋组200包含复数根呈U字型的主梁箍筋210彼此间隔排列。 在此实施例中,主梁箍筋组200的形成方式较佳为排列复数根主钢筋,透 过至少一纵向筋220固定复数根主钢筋彼此的间距,然后弯曲复数根主钢 筋形成复数根呈U字型的主梁箍筋210彼此间隔排列。然而在不同实施例 中,亦可预先排列复数根呈U字型的主梁箍筋210,而后以至少一纵向筋 220固定主梁箍筋210彼此的间距。如图1的较佳实施例所示,每一主梁箍筋210具有底边211及分别与 底边211连接的每一侧边212,其中每一侧边212的自由端2121弯曲形成 弯勾2122。如图1所示,每一侧边212较佳为将自由端2121弯曲形成倒 钩状的弯勾2122,以围束至少一纵向梁主筋并与其相接。至少一纵向筋220 分别与每一主梁箍筋210交叉连接,以维持并固定复数根主梁箍筋210的 间隔。纵向筋220较佳为以点焊方式分别与每一主梁箍筋210相连接。然 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纵向筋220亦可透过绑扎方式,与每一主梁箍筋210 相连。如图1的较佳实施例所示,主梁箍筋组200的至少一纵向筋220包含 至少一侧向筋221与每一侧边212的中点位置相连,以及至少一底筋222 与每一底边211相连。如图2a及图2b所示,至少一侧向筋221与每一侧 边212的连接位置,以及至少一底筋222与每一底边211的连接位置,较 佳为位于主梁箍筋组200的同一内侧或同一外侧。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 至少一侧向筋221与至少一底筋222亦可与每一侧边212及每一底边211 相连于主梁箍筋组200的不同侧或是其它位置。如图l所示,副梁箍筋组300包含复数根呈U字型的副梁箍筋310彼 此间隔排列。在此实施例中,副梁箍筋组300的形成方式较佳为排列复数 根副钢筋,透过至少一纵向筋320固定复数根副钢筋彼此的间距,然后弯曲复数根副钢筋形成复数根呈U字型的副梁箍筋310彼此间隔排列。然而 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预先排列复数根呈U字型的副梁箍筋310,而后以 至少一纵向筋320固定副梁箍筋310彼此的间距。如图1的较佳实施例所示,每一副梁箍筋310具有底边311及分别与 底边311连接的每一侧边312,其中每一侧边312的自由端3121弯曲形成 弯勾3122。如图1所示,每一侧边312较佳为将自由端3121弯曲形成倒 钩状的弯勾3122,以围束至少一纵向梁主筋并与其相接;至少一纵向筋320 分别与每一副梁箍筋310交叉连接,以维持并固定复数根副梁箍筋310的 间隔。至少一纵向筋320较佳以点焊方式分别与每一副梁箍筋310相连接。 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至少一纵向筋320亦可透过绑扎方式,与每一副梁 箍筋310相连。如图1的较佳实施例所示,副梁箍筋组300的至少一纵向筋320包含 至少一侧向筋321与每一侧边312的中点位置相连,以及至少一底筋322 与每一底边311的中点位置相连。如图2b及图2c所示,至少一侧向筋321 与每一侧边312的连接位置,以及至少一底筋322与每一底边311的连接 位置,较佳为位于副梁箍筋组300的同一内侧或同一外侧。然而在不同实 施例中,至少一侧向筋321与至少一底筋322亦可与每一侧边312及每一 底边311相连于副梁箍筋组300的不同侧或是其它位置。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主梁箍筋210的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包含:一主梁箍筋组,包含:复数根呈ㄩ字型的主梁箍筋彼此间隔排列,每一主梁箍筋具有一底边及分别与底边连接的二侧边,其中每一侧边的一自由端弯曲形成一弯勾;以及至少一纵向筋,该纵向筋分别与每一主梁 箍筋交叉并连接,以维持复数根主梁箍筋间的间隔;一副梁箍筋组,设置容纳于主梁箍筋组内部,包含:复数根呈ㄩ字型的副梁箍筋彼此间隔排列,每一副梁箍筋具有一底边及分别与底边连接的二侧边,其中每一侧边的一自由端弯曲形成一弯勾,每一副梁 箍筋的底边长度小于每一主梁箍筋的底边长度;及至少一纵向筋,纵向筋分别与每一主梁箍筋交叉并连接,以维持复数根主梁箍筋间的间隔;以及一钢筋帽盖,设置于主梁箍筋组及副梁箍筋组的复数个自由端以形成梁箍筋钢筋笼预组结构,其中钢筋帽盖的 两侧分别具有复数个钢筋弯折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祯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