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溉水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843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溉水管,用于滴灌,包括管体,还包括过滤膜、流道贴片和承载带,所述过滤膜和所述流道贴片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所述承载带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灌溉水管中,具有两层透水材料,第一层透水材料,即过滤膜,膜孔小总通量大,起保护过滤功能;第二层透水材料,即流道贴片孔大通量小,起控制水流的作用。通过承载带作为衔接层,将过滤膜和流道贴片分别连接在其上,形成一条连续的装有独立的双层控水组件的连续控水带,能够连续生产,从而实现出水稳定且能够连续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灌溉水管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溉水管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水灌溉
,尤其涉及一种灌溉水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节水灌溉最重要的是出水量小且稳定,但水量小必然孔道窄且长,更容易堵塞造成出水不稳定。并且,现有的滴灌生产是以色列人专利技术的成熟技术,是在塑料管挤出过程中,连续自动将在注塑过程中形成的流道贴片贴在塑料管内壁上,并自动打孔,成为滴灌管。但这种工艺无法将过滤材料贴合在塑料管内壁上。添加这种过滤多孔材料会给连续化生产带来了很大难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灌溉水管,以实现出水稳定且能够连续生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溉水管,以实现出水稳定且能够连续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灌溉水管制作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溉水管,用于滴灌,包括管体,还包括过滤膜、流道贴片和承载带,其中,所述过滤膜和所述流道贴片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所述承载带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优选的,上述过滤膜设置在所述承载带的一侧,所述流道贴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具有所述流道贴片。优选的,上述过滤膜和所述流道贴片均热合在所述承载带上。优选的,上述承载带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流道贴片和所述过滤膜。优选的,上述承载带、所述流道贴片和所述过滤膜热合连接。优选的,上述承载带为塑料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灌溉水管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在承载带上开设第一通孔;步骤2)将过滤膜和流道贴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步骤3)将所述承载带穿入灌溉水管的管体中,所述流道贴片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贴合;步骤4)在所述管体上开设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优选的,上述步骤2)具体为将所述过滤膜设置在所述承载带的一侧,所述流道贴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具有所述流道贴片。优选的,上述步骤2)具体为将所述过滤膜设置在所述承载带的一侧,然后将所述流道贴片设置在所述过滤膜上。优选的,上述步骤3)中的所述管体为挤管生产时挤出后未进入后续工序的管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灌溉水管,用于滴灌,包括管体,还包括过滤膜、流道贴片和承载带,其中,所述过滤膜和所述流道贴片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所述承载带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灌溉水管中,具有两层透水材料,第一层透水材料,即过滤膜,膜孔小总通量大,起保护过滤功能;第二层透水材料,即流道贴片孔大通量小,起控制水流的作用。并且,通过承载带作为衔接层,将过滤膜和流道贴片分别连接在其上,形成一条连续的装有独立的双层控水组件的连续控水带,能够连续生产,从而实现出水稳定且能够连续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溉水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溉水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上图1-2中:管体1、过滤膜2、流道贴片3、承载带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溉水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溉水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溉水管,用于滴灌,包括管体1,还包括过滤膜2、流道贴片3和承载带4,其中,过滤膜2和流道贴片3均设置在承载带4上,承载带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管体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具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对正,也可以是错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溉水管中,具有两层透水材料,第一层透水材料,即过滤膜2,膜孔小总通量大,起保护过滤功能;第二层透水材料,即流道贴片3孔大通量小,起控制水流的作用。并且,通过承载带4作为衔接层,将过滤膜2和流道贴片3分别连接在其上,形成一条连续的装有独立的双层控水组件的连续控水带,能够连续生产,从而实现出水稳定且能够连续生产。之所以采用承载带4,是因为现有设备无法将面积很大的膜材料接入灌溉水管内。滴灌生产所使用的流道贴片3都是注塑出来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塑料片,但是过滤膜2是薄且柔软的材料,无法像流道贴片3一样用现有设备贴在塑料管内壁上,因此采用承载带4。具体的,可以是过滤膜2设置在承载带4的一侧,流道贴片3设置在承载带4的另一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具有流道贴片3。此时,过滤膜2和流道贴片3均热合在承载带4上,此时过滤膜2与承载带4的边缘均粘合封闭。也可以是承载带4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流道贴片3和过滤膜2。承载带4、流道贴片3和过滤膜2热合连接。其中,承载带4可以为塑料带,灌溉水管可以为塑料管,实际操作时,将流道贴片3和过滤膜2先行安置在塑料承载带上,成为控水连续带,再将控水连续带接入塑料管,成为控水灌溉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灌溉水管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在承载带4上开设第一通孔;步骤2)将过滤膜2和流道贴片3设置在承载带4上;步骤3)将承载带4穿入灌溉水管的管体1中,流道贴片3与管体1的内壁贴合;步骤4)在管体1上开设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具体的,可以是步骤2)具体为将过滤膜2设置在承载带4的一侧,流道贴片3设置在承载带4的另一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具有流道贴片3。也可以是步骤2)具体为将过滤膜2设置在承载带4的一侧,然后将流道贴片3设置在过滤膜2上。具体的,步骤3)中的管体1为挤管生产时挤出后未进入后续工序的管体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溉水管,为了适应现有滴灌设备的连续化生产,在将控水组件放入塑料管之前增加了将双层透水材料先行组装在一起的过程,即先用一条塑料带做为衔接层,将上层透水材料,即过滤膜2和下层透水材料塑料片,即流道贴片3分别焊接在其上,形成一条连续的装有独立的双层控水组件的连续控水带,再在挤管生产时,将连续控水带放入刚刚挤出的塑料管内,使控水件可以与管道内壁融合,再打孔使控水件与外界联通,如此形成了控水管。流道贴片3也可以称为控水贴片,具体是将控水贴片焊接在塑料承载带上,在塑料带上开孔,以让水能够透过,再将多孔过滤膜焊接在塑料带的另一面上,当然也可以与控水贴片位于塑料带的同一面,形成控水连续带。在塑料管生产挤出时,将控水连续带的控水偏方向接入塑料管内部与塑料管融合,再将具有控水贴片处的塑料管壁开口,可使塑料管内部的灌溉水可以经过过滤膜2和控水贴片后流出,成为控水管。由于过滤膜2和控水贴片附着在承载塑料带上,可以很容易的利用现有滴灌的生产工艺将过滤膜和控水贴片放入塑料管内,形成控水管。满足了对该技术对过滤膜面积的要求,将过滤膜2很好的放置在灌溉管的内壁上,可以实现利用现有的滴灌生产线实现控水管的连续化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溉水管,用于滴灌,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膜、流道贴片和承载带,其中,所述过滤膜和所述流道贴片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所述承载带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溉水管,用于滴灌,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膜、流道贴片和承载带,其中,所述过滤膜和所述流道贴片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上,所述承载带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设置在所述承载带的一侧,所述流道贴片设置在所述承载带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具有所述流道贴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溉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和所述流道贴片均热合在所述承载带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带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流道贴片和所述过滤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溉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带、所述流道贴片和所述过滤膜热合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钧张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普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