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306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包括机架、两个中间轴、十字联轴器、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三点悬挂装置、两个一体式排种系统、排肥系统、两个地轮系统、两个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和两个振荡气压回路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适合木薯的大垄双行种植,旨在提高木薯的高质量快速种植和后期的高效收获。采用气动冲击模式的木薯种植,能够避免开沟、切种和覆土等一系列复杂的种植工序;采用一体式排种系统能够实现木薯的均匀排种和精确种植;利用气动振荡回路单元振荡木薯种箱,能有效防止木薯种茎段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化的种植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
技术介绍
木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用来制作淀粉类产物,也可以用来制造酒精,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木薯的种植技术比较落后,大部分农户还是手工作业,机械化种植使用率较低,导致木薯种植面积减少,这满足不了工业原料加工的使用要求,严重影响了木薯产业的发展。申请号201020551174.4《一种木薯联合种植机》,利用地轮提供动力实现木薯茎秆切割和施肥,保证了种植和施肥同步进行,但是地轮处在木薯种植机的后端,增大了三点悬挂的提升力矩,增大拖拉机功耗;该种植机的施肥管在种植的一行木薯之后施肥,会灼伤木薯种茎段,肥料利用率也不高;该种植机需要开沟、切种、播种和覆土等一系列工序,种植过程复杂,种植效率不高。申请号201110099212.6《一种种植机》,利用固定排种盘和转动排种盘的配合实现木薯种茎段的两行种植。但是需要人工把投入的木薯种茎段摊平摊薄,种植速率较慢,同时该种植机机构较为复杂,未能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种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适合木薯的大垄双行种植,旨在提高木薯的高质量快速种植和后期的高效收获。采用气动冲击模式的木薯种植,能够避免开沟、切种和覆土等一系列复杂的种植工序;采用一体式排种系统能够实现木薯的均匀排种和精确种植;利用气动振荡回路单元振荡木薯种箱,能有效防止木薯种茎段的堵塞。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包括机架5、两个中间轴7、十字联轴器8、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三点悬挂装置14、两个一体式排种系统6、排肥系统、两个地轮系统1、两个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和两个振荡气压回路单元;所述机架5由空心矩形钢管焊接而成,三点悬挂装置14焊接在机架5前梁和中梁的中部,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对称焊接在后梁的两端,两个地轮系统1对称固定在机架5的两端,两个一体式排种系统6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在机架5前部两侧位置,所述排肥系统固定在机架5的中部,两个中间轴7通过带座轴承Ⅱ和螺栓对称固定在机架5后部两侧位置,两个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和两个振荡气压回路单元分别对称安装在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上;所述一体式排种系统6包括两个自润滑轴承6-1、端盖6-2、两个蝶形螺母6-3、擒纵鼓轮6-4、尼龙挡片6-5、平键Ⅰ6-6、排种链轮6-7和一体式种箱6-8。所述一体式种箱6-8的底部设有种茎段出口,所述擒纵鼓轮6-4置于一体式种箱6-8的中下部圆筒内部,端盖6-2过渡配合扣在一体式种箱6-8上,两个自润滑轴承6-1分别通过螺钉对称固定在端盖6-2和一体式种箱6-8上,擒纵鼓轮6-4两端的阶梯轴分别安装在自润滑轴承6-1上。排种链轮6-7通过平键Ⅰ6-6安装在擒纵鼓轮6-4远离种茎段出口一端的阶梯轴上,排种链轮6-7通过排种链条13与中间轴7连接。尼龙挡片6-5通过蝶形螺母6-3和螺栓固定在一体式种箱6-8下端的种茎段出口处,尼龙挡片6-5可以上下轻微调节,用来防止木薯种茎段的自然滑落;所述排肥系统包括肥箱9、排肥器12、排肥管15和排肥开沟器16。肥箱9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5后部上方,排肥器12通过螺钉固定在肥箱9的下部。所述排肥开沟器16设有空心立柱。排肥管15一端与排肥器12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排肥开沟器16的空心立柱连接。排肥开沟器16通过U型螺栓连接在机架5中梁中部,排肥器12一端的轴通过十字联轴器8与一侧的中间轴7连接,从而实现排肥系统的均匀排肥;所述地轮系统1包括地轮1-1、连接轴1-2、带座轴承Ⅰ2和驱动链轮1-3。连接轴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地轮1-1的圆心处,带座轴承Ⅰ2过盈配合在连接轴1-2上,驱动链轮1-3通过平键Ⅱ安装在连接轴1-2上,驱动链轮1-3通过驱动链条3与中间轴7链接,地轮系统1为排肥系统均匀排肥和排种系统均匀排种提供动力;所述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包括气泵、减压阀A-1、气罐ⅠA-2、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冲击双作用气缸4、快速排气阀A-5和二位四通电磁阀A-6气动元件。所述减压阀A-1、气罐ⅠA-2、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快速排气阀A-5和二位四通电磁阀A-6气动元件通过螺钉合理布置在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上,各气动元件之间用气管连接;所述振荡气压回路单元包括气泵、二位三通机控阀B-1、五个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进气端速度控制阀B-3、气罐ⅡB-4、排气端速度控制阀B-6、二位四通双向气控阀B-10和振荡双作用气缸11气动元件。所述二位三通机控阀B-1、五个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进气端速度控制阀B-3、气罐ⅡB-4、排气端速度控制阀B-6、二位四通双向气控阀B-10气动元件通过螺钉合理布置在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上,各气动元件之间用气管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机架5的后部上方对称焊接有两个振荡双作用气缸放置架17,机架5的前部下方称焊接有两个冲击双作用气缸放置架18,机架5的边梁下方对称焊接有两个地轮系统支撑架1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地轮系统1通过带座轴承Ⅰ2与地轮系统支撑架19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地轮1-1的直径在800mm-1000mm。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冲击双作用气缸4安装在冲击双作用气缸放置架18上;所述振荡双作用气缸11安装在振荡双作用气缸放置架17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三点悬挂装置14通过销轴与拖拉机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木薯种茎段出口与铅锤方向的夹角为6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在种植之前需要对木薯茎秆进行预处理,种茎段长度150mm-200mm,种茎段的直径为20-35mm。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气动冲击回路单元由气泵提供气源。所述气源为压缩气体;所述气泵通过气管分别与减压阀A-1和二位四通电磁阀A-6连接,由减压阀A-1调节气压大小后通过气罐ⅠA-2与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连接,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出气端通过气管与冲击双作用气缸4一端连接;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A-6分别与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和快速排气阀A-5连接,快速排气阀A-5与冲击双作用气缸4另一端连接。对二位四通电磁阀A-6进行编码控制可以实现冲击双作用气缸4快速伸缩,从而实现气动冲击型的倾斜移栽模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振荡气压回路单元由气泵提供气源。所述气源为压缩气体,所述五个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分别为: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ⅡB-2、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ⅢB-5、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ⅣB-7、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ⅤB-8和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ⅥB-9;所述气泵与二位三通机控阀B-1连接,二位三通机控阀B-1依次通过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ⅡB-2、进气端速度控制阀B-3、气罐B-4分别与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ⅢB-5和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ⅣB-7连接,所述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ⅣB-7分别与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ⅢB-5和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ⅤB-8连接,排气端速度控制阀B-6通过气管与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B-5连接,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ⅤB-8分别与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ⅡB-2、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ⅥB-9和二位四通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5)、两个中间轴(7)、十字联轴器(8)、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三点悬挂装置(14)、两个一体式排种系统(6)、排肥系统、两个地轮系统(1)、两个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和两个振荡气压回路单元;所述机架(5)由空心矩形钢管焊接而成,三点悬挂装置(14)焊接在机架(5)前梁和中梁的中部,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对称焊接在后梁的两端,两个地轮系统(1)对称固定在机架(5)的两端,两个一体式排种系统(6)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在机架(5)前部两侧位置,所述排肥系统固定在机架(5)的中部,两个中间轴(7)通过带座轴承Ⅱ和螺栓对称固定在机架(5)后部两侧位置,两个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和两个振荡气压回路单元分别对称安装在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上;所述一体式排种系统(6)包括两个自润滑轴承(6‑1)、端盖(6‑2)、两个蝶形螺母(6‑3)、擒纵鼓轮(6‑4)、尼龙挡片(6‑5)、平键Ⅰ(6‑6)、排种链轮(6‑7)和一体式种箱(6‑8);所述一体式种箱(6‑8)的底部设有种茎段出口,所述擒纵鼓轮(6‑4)置于一体式种箱(6‑8)的中下部圆筒内部,端盖(6‑2)过渡配合扣在一体式种箱(6‑8)上,两个自润滑轴承(6‑1)分别通过螺钉对称固定在端盖(6‑2)和一体式种箱(6‑8)上,擒纵鼓轮(6‑4)两端的阶梯轴分别安装在自润滑轴承(6‑1)上;排种链轮(6‑7)通过平键Ⅰ(6‑6)安装在擒纵鼓轮(6‑4)远离种茎段出口一端的阶梯轴上,排种链轮(6‑7)通过排种链条(13)与中间轴(7)连接;尼龙挡片(6‑5)通过蝶形螺母(6‑3)和螺栓固定在一体式种箱(6‑8)下端的种茎段出口处,尼龙挡片(6‑5)可以上下轻微调节,用来防止木薯种茎段的自然滑落;所述排肥系统包括肥箱(9)、排肥器(12)、排肥管(15)和排肥开沟器(16);肥箱(9)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5)后部上方,排肥器(12)通过螺钉固定在肥箱(9)的下部;所述排肥开沟器(16)设有空心立柱;排肥管(15)一端与排肥器(12)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排肥开沟器(16)的空心立柱连接;排肥开沟器(16)通过U型螺栓连接在机架(5)中梁中部,排肥器(12)一端的轴通过十字联轴器(8)与一侧的中间轴(7)连接,从而实现排肥系统的均匀排肥;所述地轮系统(1)包括地轮(1‑1)、连接轴(1‑2)、带座轴承Ⅰ(2)和驱动链轮(1‑3);连接轴(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地轮(1‑1)的圆心处,带座轴承Ⅰ(2)过盈配合在连接轴(1‑2)上,驱动链轮(1‑3)通过平键Ⅱ安装在连接轴(1‑2)上,驱动链轮(1‑3)通过驱动链条(3)与中间轴(7)链接,地轮系统(1)为排肥系统均匀排肥和排种系统均匀排种提供动力;所述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包括气泵、减压阀(A‑1)、气罐Ⅰ(A‑2)、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冲击双作用气缸(4)、快速排气阀(A‑5)和二位四通电磁阀(A‑6)气动元件;所述减压阀(A‑1)、气罐Ⅰ(A‑2)、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快速排气阀(A‑5)和二位四通电磁阀(A‑6)气动元件通过螺钉合理布置在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上,各气动元件之间用气管连接;所述振荡气压回路单元包括气泵、二位三通机控阀(B‑1)、五个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进气端速度控制阀(B‑3)、气罐Ⅱ(B‑4)、排气端速度控制阀(B‑6)、二位四通双向气控阀(B‑10)和振荡双作用气缸(11)气动元件;所述二位三通机控阀(B‑1)、五个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进气端速度控制阀(B‑3)、气罐Ⅱ(B‑4)、排气端速度控制阀(B‑6)、二位四通双向气控阀(B‑10)气动元件通过螺钉合理布置在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上,各气动元件之间用气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冲击型倾斜移栽式木薯种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5)、两个中间轴(7)、十字联轴器(8)、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三点悬挂装置(14)、两个一体式排种系统(6)、排肥系统、两个地轮系统(1)、两个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和两个振荡气压回路单元;所述机架(5)由空心矩形钢管焊接而成,三点悬挂装置(14)焊接在机架(5)前梁和中梁的中部,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对称焊接在后梁的两端,两个地轮系统(1)对称固定在机架(5)的两端,两个一体式排种系统(6)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在机架(5)前部两侧位置,所述排肥系统固定在机架(5)的中部,两个中间轴(7)通过带座轴承Ⅱ和螺栓对称固定在机架(5)后部两侧位置,两个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和两个振荡气压回路单元分别对称安装在两个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上;所述一体式排种系统(6)包括两个自润滑轴承(6-1)、端盖(6-2)、两个蝶形螺母(6-3)、擒纵鼓轮(6-4)、尼龙挡片(6-5)、平键Ⅰ(6-6)、排种链轮(6-7)和一体式种箱(6-8);所述一体式种箱(6-8)的底部设有种茎段出口,所述擒纵鼓轮(6-4)置于一体式种箱(6-8)的中下部圆筒内部,端盖(6-2)过渡配合扣在一体式种箱(6-8)上,两个自润滑轴承(6-1)分别通过螺钉对称固定在端盖(6-2)和一体式种箱(6-8)上,擒纵鼓轮(6-4)两端的阶梯轴分别安装在自润滑轴承(6-1)上;排种链轮(6-7)通过平键Ⅰ(6-6)安装在擒纵鼓轮(6-4)远离种茎段出口一端的阶梯轴上,排种链轮(6-7)通过排种链条(13)与中间轴(7)连接;尼龙挡片(6-5)通过蝶形螺母(6-3)和螺栓固定在一体式种箱(6-8)下端的种茎段出口处,尼龙挡片(6-5)可以上下轻微调节,用来防止木薯种茎段的自然滑落;所述排肥系统包括肥箱(9)、排肥器(12)、排肥管(15)和排肥开沟器(16);肥箱(9)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5)后部上方,排肥器(12)通过螺钉固定在肥箱(9)的下部;所述排肥开沟器(16)设有空心立柱;排肥管(15)一端与排肥器(12)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排肥开沟器(16)的空心立柱连接;排肥开沟器(16)通过U型螺栓连接在机架(5)中梁中部,排肥器(12)一端的轴通过十字联轴器(8)与一侧的中间轴(7)连接,从而实现排肥系统的均匀排肥;所述地轮系统(1)包括地轮(1-1)、连接轴(1-2)、带座轴承Ⅰ(2)和驱动链轮(1-3);连接轴(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地轮(1-1)的圆心处,带座轴承Ⅰ(2)过盈配合在连接轴(1-2)上,驱动链轮(1-3)通过平键Ⅱ安装在连接轴(1-2)上,驱动链轮(1-3)通过驱动链条(3)与中间轴(7)链接,地轮系统(1)为排肥系统均匀排肥和排种系统均匀排种提供动力;所述气动冲击回路单元包括气泵、减压阀(A-1)、气罐Ⅰ(A-2)、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冲击双作用气缸(4)、快速排气阀(A-5)和二位四通电磁阀(A-6)气动元件;所述减压阀(A-1)、气罐Ⅰ(A-2)、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Ⅰ(A-3)、快速排气阀(A-5)和二位四通电磁阀(A-6)气动元件通过螺钉合理布置在气动元件安放板(10)上,各气动元件之间用气管连接;所述振荡气压回路单元包括气泵、二位三通机控阀(B-1)、五个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进气端速度控制阀(B-3)、气罐Ⅱ(B-4)、排气端速度控制阀(B-6)、二位四通双向气控阀(B-10)和振荡双作用气缸(11)气动元件;所述二位三通机控阀(B-1)、五个二位三通单向气控阀、进气端速度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农余雷董向前王继承孙亚朋张超徐光浩王超刘飞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