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103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包括本体、静触件、动触件和手柄,静触件、动触件分别设置于本体,手柄转动设置于本体;动触件上设有拱起部,该拱起部顶面对应其顶端转角相对的两侧的部位分别具有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手柄上设有用以驱使动触件运动以实现分合闸的凸轮部,该凸轮部与动触件的拱起部接触配合,且在分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触靠于拱起部的第一坡面,在合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触靠于拱起部的第二坡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柄通过设置凸轮部,直接与动触件接触配合,大大简化了手柄与动触件的传动关系,并节省了零件,使产品的成本更低,装配更加简单,节省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一般包括手柄、轴、U型杆、压块、联动压板、支架、弹簧和动触板,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保护开关的基座上,手柄通过轴铰接在支架上,手柄转动通过U型杆和压块带动联动压板下压动触板,从而实现保护开关的分合闸。显然,现有技术的这种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所需零件繁多,成本高,且装配复杂,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包括本体、静触件、动触件和手柄,静触件、动触件分别设置于本体,手柄转动设置于本体;动触件上设有拱起部,该拱起部顶面对应其顶端转角相对的两侧的部位分别具有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手柄上设有用以驱使动触件运动以实现分合闸的凸轮部,该凸轮部与动触件的拱起部接触配合,且在分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触靠于拱起部的第一坡面,在合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触靠于拱起部的第二坡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坡面的坡度大于第二坡面的坡度。进一步的,在分闸及合闸状态,所述手柄的凸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坡面、第二坡面形成面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的凸轮部设有用以触靠于所述第一坡面的第一配合面和用以触靠于所述第二坡面的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与手柄转动轴线的间距小于第二配合面与手柄转动轴线的间距;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以圆弧面过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分别为斜面或具有预设坡度的弧面;所述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之间以圆弧面过渡。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基座和上盖,所述静触件、动触件分别设置于基座,且动触件与基座或上盖之间抵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手柄转动设置于基座,上盖设置在基座上,且上盖上设有供手柄局部活动穿过的容让孔。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设有转轴和位于转轴下侧的倒钩,所述基座上设有容置槽和位于容置槽下侧的卡钩,手柄的转轴活动配合在基座的容置槽中,在合闸状态,倒钩与卡钩挂靠在一起,以限制手柄向上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动触件一端设有动触头,与所述静触件上设置的静触头配合;所述动触件另一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基座,所述上盖向下延伸有限位部,用以在分闸状态限制动触件另一端向上运动的距离;所述拱起部位于动触件的两端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动触件在其拱起部和另一端之间的部位与基座之间抵设有所述复位弹性件。进一步的,所述静触件、动触件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并一一配合;所述手柄的数量为一个,该手柄设有至少两个并列分布的凸轮部,各凸轮部分别与各动触件的拱起部一一接触配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手柄通过设置凸轮部,直接与动触件接触配合,大大简化了手柄与动触件的传动关系,并节省了零件,使产品的成本更低,装配更加简单,节省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特别的,动触件上拱起部的设计,能够有效缩短手柄的凸轮部与动触件的配合行程,从而降低对保护开关内部空间尺寸的要求,使保护开关尺寸可以做得更小,真正实现产品小型化。2、本技术使第一坡面的坡度大于第二坡面的坡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动触件的运动速度,使保护开关实现快速合闸,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手柄转过动触件的拱起部顶端转角后动触件的运动量,从而保证开关的稳定性。3、在分闸及合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坡面、第二坡面形成面接触,可以使手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保护开关的使用寿命。4、手柄上转轴、倒钩与基座上容置槽、卡钩的配合设计,使手柄的装配非常简便、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动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在分闸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在合闸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在合闸状态手柄与基座的装配示意图(剖视);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静触件与基座在组装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静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0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包括本体、静触件6、动触件5和手柄4,静触件6(又可称为静触片或静触板)、动触件5(又可称为动触片或动触板)分别设置于本体。动触件5与本体之间抵设有复位弹性件,以为手柄4和动触件5提供复位力,除此,动触件5也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使其本身带有复位能力,从而无需设置所述复位弹性件。所述动触件5上设有拱起部51,该拱起部51顶面对应其顶端转角相对的两侧的部位分别具有第一坡面511和第二坡面512,第一坡面511和第二坡面512分别为斜面,且第一坡面511的坡度(又称为斜度)大于第二坡面512的坡度。手柄4转动设置于本体,该手柄4一端设有用以驱使动触件5运动以实现分合闸的凸轮部41,该凸轮部41与动触件5的拱起部51接触配合,且在分闸状态,凸轮部41触靠于拱起部51的第一坡面511,在合闸状态,凸轮部41触靠于拱起部51的第二坡面512。本实施例中,在分闸及合闸状态,所述手柄4的凸轮部41分别与所述第一坡面511、第二坡面512形成面接触。具体,所述手柄4的凸轮部41设有用以触靠于所述第一坡面511的第一配合面411和用以触靠于所述第二坡面512的第二配合面412,第一配合面411与手柄4转动轴线的间距小于第二配合面412与手柄4转动轴线的间距,且第一配合面411和第二配合面412之间以外凸的圆弧面过渡。所述第一坡面511和第二坡面512之间以上凸的圆弧面过渡,亦即,所述拱起部51的顶端转角的表面为上凸的圆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基座1和上盖2,所述静触件6、动触件5分别设置于基座1,所述复位弹性件抵设在动触件5与基座1之间。所述手柄4转动设置于基座1,上盖2设置在基座1上,具体,上盖2与基座1卡扣连接,上盖2设有供手柄4另一端穿过并可实现转动的容让孔21。具体,所述手柄4上设有转轴42和位于转轴42下侧的倒钩43,所述基座1上设有容置槽12和位于容置槽12下侧的卡钩13,手柄4的转轴42活动配合在基座1的容置槽12中,在合闸状态,倒钩43与卡钩13挂靠在一起,以限制手柄4向上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件5一端设有动触头52,该动触头52与静触件6上设置的静触头63对应配合。动触件5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具体,所述动触头52另一端相对的两侧分别延伸有凸部53,所述基座1设有与动触头52的两凸部53一一配合的导槽11,凸部53被限位于导槽11中,并可沿导槽11上下移动。所述拱起部51位于动触件5的两端之间,所述动触件5在其拱起部51和另一端之间的部位的底面与基座1之间抵设有所述复位弹性件,并且,所述动触件5在其拱起部51和另一端之间的部位的底面设有用以定位复位弹性件的定位凸粒54,所述复位弹性件具体为弹簧7。所述上盖2向下延伸有限位部22,用以在分闸状态限制动触件5另一端向上运动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静触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包括本体、静触件、动触件和手柄,静触件、动触件分别设置于本体,手柄转动设置于本体;其特征在于:动触件上设有拱起部,该拱起部顶面对应其顶端转角相对的两侧的部位分别具有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手柄上设有用以驱使动触件运动以实现分合闸的凸轮部,该凸轮部与动触件的拱起部接触配合,且在分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触靠于拱起部的第一坡面,在合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触靠于拱起部的第二坡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包括本体、静触件、动触件和手柄,静触件、动触件分别设置于本体,手柄转动设置于本体;其特征在于:动触件上设有拱起部,该拱起部顶面对应其顶端转角相对的两侧的部位分别具有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手柄上设有用以驱使动触件运动以实现分合闸的凸轮部,该凸轮部与动触件的拱起部接触配合,且在分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触靠于拱起部的第一坡面,在合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触靠于拱起部的第二坡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面的坡度大于第二坡面的坡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在分闸及合闸状态,所述手柄的凸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坡面、第二坡面形成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凸轮部设有用以触靠于所述第一坡面的第一配合面和用以触靠于所述第二坡面的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与手柄转动轴线的间距小于第二配合面与手柄转动轴线的间距;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以圆弧面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小型化的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分别为斜面或具有预设坡度的弧面;所述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之间以圆弧面过渡。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闽李新周燕海孙冠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