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764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土壤层上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远离土壤层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设置在所述集水箱远离所述土壤层一侧的透水层;设置在所述透水层远离所述集水箱一侧的过滤层,绿植层位于所述过滤层上;以及,从集水箱延伸至所述绿植层、用于将所述集水箱内的水传输至所述绿植层的传输组件;通过设置集水箱、透水层、过滤层及传输组件,当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经过绿植层、过滤层及透水层,并通过集水箱的通孔进入集水箱内,从而对雨水进行收集,当遇到干旱天气时,传输组件能够将集水箱内的水传输至绿植层,达到对绿植层供水的目的,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态地面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
技术介绍
生态地面有多种,其中一种是能适用于人行步道、停车场等场所的公共设施,生态地面下是土壤层,生态地面上种植有绿色植物,以达到增加城市绿植覆盖面积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生态地面,在下雨后,生态地面上的雨水流入下水道而被排出,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具有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土壤层上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远离土壤层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设置在所述集水箱远离所述土壤层一侧的透水层;设置在所述透水层远离所述集水箱一侧的过滤层,绿植层位于所述过滤上;以及,从集水箱延伸至所述绿植层、用于将所述集水箱内的水传输至所述绿植层的传输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经过绿植层、过滤层及透水层,并通过集水箱的通孔进入集水箱内,从而对雨水进行收集,当遇到干旱天气时,传输组件能够将集水箱内的水传输至绿植层,达到为绿植层供水的目的,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集水箱的箱底相抵接、另一端延伸入绿植层;缠绕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棉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用于将所述棉线与所述支撑杆固定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线具有吸水的特性,能够将水箱内的水沿着棉线传输至绿植层,再被绿植层吸收,从而达到对绿植层供水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支撑上开设有半圆饼状的固定腔;所述固定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与所述固定腔相适配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棉线穿过的固定槽;以及,同时穿过所述固定块及所述支撑杆以将所述固定块固定的插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棉线固定,防止棉线脱离支撑杆,从而防止棉线脱离绿植层。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空心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集水箱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集水箱内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雨水通过支撑杆进入集水箱内,从而加速对雨水的收集,并且在支撑杆内也能够存储雨水,增加集水箱雨水的存储量,滤网的设置,能够对进入支撑杆的雨水进行过滤,从而防止较大的杂质堵塞支撑杆,通水孔的开设,能够保证支撑杆内的雨水充分进入集水箱,或保证集水箱内的雨水充分进入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箱的箱底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腔,所述凹腔及所述卡接腔均为半圆饼状,且直径相等,所述凹腔及所述卡接腔的截面组成圆形;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集水箱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卡接腔相适配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容置于所述凹腔后、转动所述支撑杆以将所述卡接板容置于所述卡接腔内、以使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集水箱相装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支撑杆从集水箱上拆卸下来或与集水箱装配,从而定期将支撑杆拆卸,并在拔出支撑杆后对棉线进行更换,保证棉线良好的吸水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若干供棉线缠绕的缠绕条,所述缠绕条整体呈“T”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箱内的水较少时,棉线上的水先在缠绕条处汇集,随后继续向绿植层一侧传输,从而降低集水箱内的水无法达到绿植层的几率,同时能够增加棉线与支撑杆装配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内活动装配有用于测量所述集水箱内水位高度的测量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集水箱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当集水箱内的水位过低时,及时补充集水箱内的水。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集水箱的一侧活动装配有用于封闭或解封闭所述支撑杆的开口的活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未遇到下雨天气时,用活塞将支撑杆的开口封闭,防止集水箱内的水蒸发后从支撑杆内逸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集水箱、透水层、过滤层及传输组件,当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经过绿植层、过滤层及透水层,并通过集水箱的通孔进入集水箱内,从而对雨水进行收集,当遇到干旱天气时,传输组件能够将集水箱内的水传输至绿植层,达到对绿植层供水的目的,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2、通过将支撑杆设置为空心杆,能够使雨水通过支撑杆进入集水箱内,从而加速对雨水的收集,并且在支撑杆内也能够存储雨水,增加集水箱雨水的存储量;3、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卡接板,以及在集水箱底壁上开设凹腔及卡接腔,能够将支撑杆从集水箱上拆卸下来或与集水箱装配,从而定期将支撑杆拆卸,并在拔出支撑杆后对棉线进行更换,保证棉线良好的吸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的集水箱与支撑杆的装配示意图,并与集水箱做剖视处理;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土壤层;2、集水箱;3、透水层;4、过滤层;21、支撑杆;211、棉线;212、固定腔;213、固定块;215、插杆;22、凹腔;23、卡接腔;216、卡接板;217、缠绕条;218、活塞;5、通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实施例: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集水箱2、透水层3、过滤层4及传输组件,集水箱2设置在土壤层1上方,并且远离土壤层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透水层3设置在集水箱2远离土壤层1的一侧;过滤层4设置在透水层3远离集水箱2的一侧,用于过滤雨水中附带的一些杂质,降低透水层3被杂质堵塞而降低透水效果的几率,绿植层位于过滤层4上,当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经过绿植层、过滤层4、透水层3及上述通孔进入集水箱2内,以对雨水进行收集;传输组件从集水箱2延伸至绿植层,用于将集水箱2内的水传输至绿植层,以对绿植层供水;传输组件包括:支撑杆21、棉线211及固定件,支撑杆21有若干,支撑杆21的一端与集水箱2的箱底相抵接,另一端延伸入绿植层;棉线211缠绕在支撑杆21上,集水箱2内的水被棉线211吸收,随后经过棉线211传输至绿植层,从而对绿植层供水;固定件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杆21相对的两端,用于将棉线211固定,防止棉线211脱离支撑杆21而脱离绿植层;固定件包括:固定块213及插杆215;支撑杆21上开设有半圆饼状的固定腔212;固定块213铰接于支撑杆21上,并与固定腔212相适配,且可容置于固定腔212内,固定块213上开设有供棉线211穿过的固定槽;当棉线211穿过固定槽,并且固定块213完全容置于固定腔212内后,插杆215同时插设于固定块213及支撑杆21内,用于将固定块213固定,从而将棉线211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1为空心杆,在支撑杆21远离集水箱2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在支撑杆21位于集水箱2内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这样设置,能够使雨水通过支撑杆21进入集水箱2内,从而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土壤层(1)上的集水箱(2),所述集水箱(2)远离土壤层(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设置在所述集水箱(2)远离所述土壤层(1)一侧的透水层(3);设置在所述透水层(3)远离所述集水箱(2)一侧的过滤层(4),绿植层位于所述过滤层(4)上;以及,从集水箱(2)延伸至所述绿植层、用于将所述集水箱(2)内的水传输至所述绿植层的传输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土壤层(1)上的集水箱(2),所述集水箱(2)远离土壤层(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设置在所述集水箱(2)远离所述土壤层(1)一侧的透水层(3);设置在所述透水层(3)远离所述集水箱(2)一侧的过滤层(4),绿植层位于所述过滤层(4)上;以及,从集水箱(2)延伸至所述绿植层、用于将所述集水箱(2)内的水传输至所述绿植层的传输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包括: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一端与集水箱(2)的箱底相抵接、另一端延伸入绿植层;缠绕于所述支撑杆(21)上的棉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1)上用于将所述棉线(211)与所述支撑杆(21)固定的固定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1)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支撑杆(21)上开设有半圆饼状的固定腔(212);所述固定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支撑杆(21)上并与所述固定腔(212)相适配的固定块(213),所述固定块(213)上开设有供所述棉线(211)穿过的固定槽;以及,同时穿过所述固定块(213)及所述支撑杆(21)以将所述固定块(213)固定的插杆(2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德兴尹章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奥新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