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7289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出水口连接RO膜串联组,所述RO膜串联组包括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所述RO膜串联组的各个浓水出口与混凝沉淀池进水口连接。大部分废水不必全部走完生化工艺,节约处理成本,工艺简洁;高浓废水单独处理;80%水回用,大量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印染废水的处理都要做到达标排放,使用以往的废水处理装置,废水常常因为水质波动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排放量比较大;主流处理工艺是以生化法为主,但是生化法要克服水质波动的影响,所以要寻求一种能够缩减处理水量且水质稳定的设备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出水口连接RO膜串联组,所述RO膜串联组包括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所述RO膜串联组的各个浓水出口与混凝沉淀池进水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分设有沉淀腔、L形过渡腔以及调配腔,所述过渡腔位于沉淀腔和调配腔之间,所述过渡腔包括L形进水板和扁平出水板,所述L形进水板的横竖两边分别与池体内壁以及出水板之间形成L形过渡腔,所述出水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调配腔内设置有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pH调整腔,所述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之间形成混凝反应腔,所述第二升降板与L形进水板的横边之间形成絮凝腔,所述L形进水板的横边为第三升降板,所述pH调整腔连接三通管。进一步的,升降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固定设置,所述上板经螺栓固定设置在下板上端,所述上板开设有是竖向调节槽,螺栓穿过下板和上板中的调节槽后连接紧固螺母。进一步的,所述pH调整腔、混凝反应腔以及絮凝腔内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搅拌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腔内中部为沉淀区,该沉淀区内固定设置有若干沉淀斜板,沉淀区下方设置有若干出泥管,沉淀区上方设置有锯齿形出水堰,各个锯齿形出水堰出水连接池体出水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大部分废水不必全部走完生化工艺,节约处理成本,工艺简洁;高浓废水单独处理;80%水回用,大量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处理装置简图;图2是混凝沉淀池俯视图;图3是混凝沉淀池截面图;图4是升降板示意图;图5是出水板示意图;其中,1、混凝沉淀池,2、RO膜串联组,3、过渡腔,31、出水板,32、进水板,33、横边,4、pH调整腔,5、混凝反应腔,6、絮凝腔,7、升降板,71、下板,72、上板,8、沉淀区,9、锯齿形出水堰。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沉淀池1,混凝沉淀池1出水口连接RO膜串联组2,RO膜串联组2包括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RO膜串联组2的各个浓水出口与混凝沉淀池1进水口连接。混凝沉淀池1包括池体,池体内分设有沉淀腔、L形过渡腔以及调配腔,过渡腔位于沉淀腔和调配腔之间,过渡腔3包括L形进水板32和扁平出水板31,L形进水板32的横竖两边分别与池体内壁以及出水板31之间形成L形过渡腔3,出水板31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出水孔用于连通沉淀腔和过渡腔3。调配腔内设置有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第一升降板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pH调整腔4,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之间形成混凝反应腔5,第二升降板与L形进水板32的横边33之间形成絮凝腔6,L形进水板32的横边33为第三升降板,所述pH调整腔4连接三通管。升降板7包括上板72和下板71,所述下板71固定设置,所述上板72经螺栓固定设置在下板71上端,所述上板72开设有是竖向调节槽,螺栓穿过下板71和上板72中的调节槽后连接紧固螺母。第一升降板上端的溢流口用于连通pH调整腔4和混凝反应腔5;第二升降板上端的溢流口用于连通混凝反应腔5和絮凝腔6;第三升降板,即进水板32的横边33,上端的溢流口用于连通絮凝腔6和过渡腔3。pH调整腔4、混凝反应腔5以及絮凝腔6内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轮。沉淀腔内中部为沉淀区8,该沉淀区8内固定设置有若干沉淀斜板,沉淀区8下方设置有若干出泥管,沉淀区8上方设置有锯齿形出水堰9,各个锯齿形出水堰9出水连接池体出水口。作业时,印染废水先进入pH调整腔4进行酸碱度调节,然后从第一升降板上方溢流至混凝反应腔5,混凝反应之后溢流至絮凝腔6,然后进入过渡腔3,最后进入沉淀腔,混凝沉淀之后的废水进入RO膜串联组2进行过滤,RO膜会分离出产水和浓水,产水可以当自然水使用,浓水回流至pH调整腔4继续处理,这样大大提升水的回用率,降低浓水排放。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混凝沉淀池(1),所述混凝沉淀池(1)出水口连接RO膜串联组(2),所述RO膜串联组(2)包括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所述RO膜串联组(2)的各个浓水出口与混凝沉淀池(1)进水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混凝沉淀池(1),所述混凝沉淀池(1)出水口连接RO膜串联组(2),所述RO膜串联组(2)包括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所述RO膜串联组(2)的各个浓水出口与混凝沉淀池(1)进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印染废水回用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凝沉淀池(1)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分设有沉淀腔、L形过渡腔以及调配腔,所述过渡腔位于沉淀腔和调配腔之间,所述过渡腔(3)包括L形进水板(32)和扁平出水板(31),所述L形进水板(32)的横竖两边分别与池体内壁以及出水板(31)之间形成L形过渡腔(3),所述出水板(31)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调配腔内设置有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pH调整腔(4),所述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之间形成混凝反应腔(5),所述第二升降板与L形进水板(32)的横边(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锁利嵇华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澄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