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691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2
一种汽车用除雾器,包括不吸水海绵壳层、吸水海绵填充层、海绵内盖、外盖和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外盖设置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的开口处且与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连接,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包覆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和所述海绵内盖上且所述海绵内盖设置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的上方;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上板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槽底上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底板厚度为2‑5mm。优点:使用方便,不仅能够有效除去车窗玻璃和挡风玻璃上的雾滴,且无残留水痕,还能去除玻璃上的污渍痕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用除雾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雾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用除雾器。
技术介绍
天气寒冷或者遇到雨雪天气时,由于车内外气温相差比较大,汽车车窗玻璃和挡风玻璃上常常会凝结出小液滴,即汽车车窗玻璃和挡风玻璃发生起雾现象。一旦发生起雾,需要人们及时清除汽车车窗玻璃和挡风玻璃上的雾状小液滴。而现在除雾方式有如下几种:(1)用抹布擦拭玻璃;(2)向玻璃吹暖风使得玻璃的温度高于车内气温;(3)对车辆进行改装,在车上安装额外的电动除雾装置。前两种方法是人们常用的方法,但利用现有的抹布擦拭玻璃时,玻璃上经常会残留有部分水痕以及污渍印迹,很容易使的玻璃上再次起雾,所以人们一般会采用抹布反复擦拭几次以去除玻璃表面附着的雾滴,而利用向玻璃吹暖风通常需要大约十几分钟才能将挡风玻璃上的雾滴消除,但车窗玻璃上的雾滴还需要用抹布擦,不仅麻烦,还增加了车辆的油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汽车用除雾器,不仅能够有效除去车窗玻璃和挡风玻璃上的雾滴,且无残留水痕,还能去除玻璃上的污渍痕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用除雾器,包括不吸水海绵壳层、吸水海绵填充层、海绵内盖、外盖和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外盖设置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的开口处且与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连接,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包覆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和所述海绵内盖上且所述海绵内盖设置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的上方;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上板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槽底上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底板厚度为2-5mm。上述汽车用除雾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下板面上设置有纳污槽。上述汽车用除雾器,所述纳污槽为C形槽。上述汽车用除雾器,所述纳污槽设置在邻近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侧壁的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下板面上。上述汽车用除雾器,所述外盖与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通过可撕胶层连接。上述汽车用除雾器,所述凹槽槽底上设置有大于或等于2个所述储水槽。上述汽车用除雾器,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粒径为0.1-1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有效去除车窗玻璃和挡风玻璃上的雾滴,且不留水痕和污渍痕迹,从而无需对车窗玻璃反复擦拭几遍,降低了人们手动除雾的劳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或者减少雾滴在玻璃上凝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用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用除雾器的不吸水海绵壳层下板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不吸水海绵壳体;2-吸水海绵填充层;3-海绵内盖;4-外盖;5-纳污槽;6-储水槽;7-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凹槽;9-可撕胶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汽车用除雾器,包括不吸水海绵壳层1、吸水海绵填充层2、海绵内盖3、外盖4和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所述外盖4设置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的开口处且与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连接,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包覆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和所述海绵内盖3上且所述海绵内盖3设置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的上方;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上板面上设置有凹槽8,所述凹槽8槽底上设置有7个储水槽6,所述储水槽6内设置有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的粒径为0.1-1mm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底板厚度为3mm。鉴于部分车辆的车窗因长时间未擦洗而附着有较多的灰尘,而且多次使用本技术擦拭车窗后未及时清洗本技术,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时本技术的携污能力下降,本市实施例中,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下板面上设置有纳污槽5,所述纳污槽5为C形槽,所述纳污槽5设置在邻近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侧壁的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下板面上。当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为长方体壳体时,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下板面上设有四个所述纳污槽5,这四个所述纳污槽5至少分别邻近一个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的侧壁。为了便于本技术清洗后晾干,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外盖4与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通过可撕胶层9连接,在对本技术进行清洗之后,可以将所述内盖、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和吸水海绵填充层2取出分别晾干。利用本技术除雾时,将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压在玻璃表面上,通过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上孔洞的吸附力可以将水吸入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接着被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吸附,保证了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内水量不会被挤压到玻璃表面上,从而消除擦拭玻璃时残留的水痕,同时利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上的孔洞可以将玻璃上的污渍吸附在孔洞壁上,利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不吸水的特点可以将污渍和水进行简单分离,同时利用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在挤压作用下不易失水的特点使得水被稳定保持在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内,从而避免了污渍随着水在玻璃表面上铺展开来,提高了本技术的除污能力。而所述纳污槽5可以将超出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正常纳污能力的污渍收纳到槽内,降低超出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纳污能力导致玻璃更模糊的情况出现的几率。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用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吸水海绵壳层(1)、吸水海绵填充层(2)、海绵内盖(3)、外盖(4)和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所述外盖(4)设置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的开口处且与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连接,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包覆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和所述海绵内盖(3)上且所述海绵内盖(3)设置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的上方;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上板面上设置有凹槽(8),所述凹槽(8)槽底上设置有储水槽(6),所述储水槽(6)内设置有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底板厚度为2‑5mm。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用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吸水海绵壳层(1)、吸水海绵填充层(2)、海绵内盖(3)、外盖(4)和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所述外盖(4)设置在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的开口处且与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连接,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包覆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和所述海绵内盖(3)上且所述海绵内盖(3)设置在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的上方;所述吸水海绵填充层(2)上板面上设置有凹槽(8),所述凹槽(8)槽底上设置有储水槽(6),所述储水槽(6)内设置有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7);所述不吸水海绵壳层(1)底板厚度为2-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吸水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垚高松伟王斌吕晓晖陈晓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