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轻便精量点播机,包括分禾器、地轮、斜杆、纵杆、种子箱固定杆、推杆、平杆和排种器,所述平杆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位置上,所述平杆一端设置有地轮,所述平杆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纵杆,所述纵杆与平杆之间通过斜杆连接,且纵杆一端焊接有种子箱固定杆,所述排种器由盘体和盘壳构成,所述排种器的下方位置上设置有下种筒,且下种筒焊接在两侧平杆的中间位置上,所述下种筒的上端设置有接种斗,所述下种筒的下端焊接有犁耧,所述推杆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所述推杆一端焊接在地轮一侧的平杆上,所述分禾器焊接在点播机本体最前端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轻便、一人可轻松操作,播种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便精量点播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设备
,具体为轻便精量点播机。
技术介绍
目前,点播机以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用于某类或某种作物的播种机,常冠以作物种类名称,如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播种机、牧草撒播机等,目前的点播机点播效率低下,深度不可控制,同时适用范围窄,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轻便精量点播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新颖,播种方便快捷,适用范围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轻便精量点播机,包括分禾器、地轮、斜杆、纵杆、种子箱固定杆、推杆、平杆和排种器,所述地轮、斜杆、纵杆、种子箱固定杆、推杆、平杆和排种器构成了点播机本体,所述平杆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位置上,所述平杆一端设置有地轮,且地轮与平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地轮的转轴上设置有飞轮,所述平杆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纵杆,所述纵杆与平杆之间通过斜杆连接,且纵杆一端焊接有种子箱固定杆,所述斜杆上设置有牵引孔,所述种子箱固定杆将种子箱固定,所述种子箱的正下方位置上设置有排种器,且排种器的安装架焊接在纵杆上,所述排种器由盘体和盘壳构成,所述盘体安装在盘壳内,且盘体与设置在盘壳一侧的转盘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与飞轮之间通过链条转动连接,所述排种器的下方位置上设置有下种筒,且下种筒焊接在两侧平杆的中间位置上,所述下种筒的上端设置有接种斗,所述下种筒的下端焊接有犁耧,所述推杆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所述推杆一端焊接在地轮一侧的平杆上,且推杆与平杆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所述推杆的中间位置与平杆末端之间通过斜拉杆连接,所述平杆末端一侧设置有压土轮,且压土轮与平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分禾器焊接在点播机本体最前端位置上,所述平杆末端的下方位置上焊接有支架杆。优选的,所述下种筒靠近压土轮一侧焊接有封土器。优选的,所述排种器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内凹沟,且排种器的下方位置上设置有下种口。优选的,所述接种斗的中线点与下种口的中线点在一条垂直线上。优选的,所述推杆一端焊接有手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结构新颖,播种方便快捷,适用范围广,其中下种筒与平杆间由原来的锐角夹角改为垂直,耧铧改为锥形,设计更巧妙,阻力小,使用更轻便;再者新增压土轮,播种深度可控性更好,由于现在小麦种植普遍较稠,本点播机新增分禾器装置,使播种更容易,排种器盘壳上对应取种勺增加1个毛刷,使种子不易粘壳,播种更均匀,改变了耧把的固定位置,阻力更小更轻便,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种筒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下种筒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排种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排种器装配图。图中:1-分禾器;2-地轮;3-飞轮;4-牵引孔;5-斜杆;6-纵杆;7-种子箱固定杆;8-种子箱;9-转盘;10-推杆;11-手柄;12-斜拉杆;13-接种斗;14-平杆;15-压土轮;16-封土器;17-链条;18-排种器;19-犁耧;20-下种筒;21-支架杆;22-盘体;23-内凹沟;24-盘壳;25-下种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轻便精量点播机,包括分禾器1、地轮2、斜杆5、纵杆6、种子箱固定杆7、推杆10、平杆14和排种器18,地轮2、斜杆5、纵杆6、种子箱固定杆7、推杆10、平杆14和排种器18构成了点播机本体,平杆14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位置上,平杆14一端设置有地轮2,且地轮2与平杆14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地轮2的转轴上设置有飞轮3,平杆14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纵杆6,纵杆6与平杆14之间通过斜杆5连接,且纵杆6一端焊接有种子箱固定杆7,斜杆5上设置有牵引孔4,种子箱固定杆7将种子箱8固定,种子箱8的正下方位置上设置有排种器18,且排种器18的安装架焊接在纵杆6上,排种器18由盘体22和盘壳24构成,盘体22安装在盘壳24内,且盘体22与设置在盘壳24一侧的转盘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盘9与飞轮3之间通过链条17转动连接,排种器18的下方位置上设置有下种筒20,且下种筒20焊接在两侧平杆14的中间位置上,下种筒20的上端设置有接种斗13,下种筒20的下端焊接有犁耧19,推杆10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推杆10一端焊接在地轮2一侧的平杆14上,且推杆10与平杆14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推杆10的中间位置与平杆14末端之间通过斜拉杆12连接,平杆14末端一侧设置有压土轮15,且压土轮15与平杆14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分禾器1焊接在点播机本体最前端位置上,平杆14末端的下方位置上焊接有支架杆21,下种筒20靠近压土轮15一侧焊接有封土器16,排种器18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内凹沟23,且排种器18的下方位置上设置有下种口25,接种斗13的中线点与下种口25的中线点在一条垂直线上,推杆10一端焊接有手柄11,排种器18的盘壳24上对应取种勺增加1个毛刷。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待播种的种子倒入种子箱8中,通过推杆10上的手柄11推动点播器本体向前移动,地轮2在推力作用下转动,地轮2上的飞轮3通过链条17带动转盘9转动,转盘9带动排种器18内的盘体22转动,种子落入排种器18的盘壳24中,在随转盘9转动后从下种口25落入到下种筒20的接种斗13内,犁耧19在地面挖出小槽,种子沿下种筒20落入槽内,封土器16将槽埋住,播种完成,在播种过程中,下种筒20与平杆14间由原来的锐角夹角改为垂直,耧铧改为锥形,设计更巧妙,阻力小,使用更轻便;再者新增压土轮15,播种深度可控性更好,由于现在小麦种植普遍较稠,本点播机新增分禾器1装置,使播种更容易,排种器18盘壳24上对应取种勺增加1个毛刷,使种子不易粘壳,播种更均匀,改变了耧把的固定位置,阻力更小更轻便,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轻便精量点播机,包括分禾器(1)、地轮(2)、斜杆(5)、纵杆(6)、种子箱固定杆(7)、推杆(10)、平杆(14)和排种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轮(2)、斜杆(5)、纵杆(6)、种子箱固定杆(7)、推杆(10)、平杆(14)和排种器(18)构成了点播机本体,所述平杆(14)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位置上,所述平杆(14)一端设置有地轮(2),且地轮(2)与平杆(14)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地轮(2)的转轴上设置有飞轮(3),所述平杆(14)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纵杆(6),所述纵杆(6)与平杆(14)之间通过斜杆(5)连接,且纵杆(6)一端焊接有种子箱固定杆(7),所述斜杆(5)上设置有牵引孔(4),所述种子箱固定杆(7)将种子箱(8)固定,所述种子箱(8)的正下方位置上设置有排种器(18),且排种器(18)的安装架焊接在纵杆(6)上,所述排种器(18)由盘体(22)和盘壳(24)构成,所述盘体(22)安装在盘壳(24)内,且盘体(22)与设置在盘壳(24)一侧的转盘(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盘(9)与飞轮(3)之间通过链条(17)转动连接,所述排种器(18)的下方位置上设置有下种筒(20),且下种筒(20)焊接在两侧平杆(14)的中间位置上,所述下种筒(20)的上端设置有接种斗(13),所述下种筒(20)的下端焊接有犁耧(19),所述推杆(10)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所述推杆(10)一端焊接在地轮(2)一侧的平杆(14)上,且推杆(10)与平杆(14)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所述推杆(10)的中间位置与平杆(14)末端之间通过斜拉杆(12)连接,所述平杆(14)末端一侧设置有压土轮(15),且压土轮(15)与平杆(14)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分禾器(1)焊接在点播机本体最前端位置上,所述平杆(14)末端的下方位置上焊接有支架杆(21)。...
【技术特征摘要】
1.轻便精量点播机,包括分禾器(1)、地轮(2)、斜杆(5)、纵杆(6)、种子箱固定杆(7)、推杆(10)、平杆(14)和排种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轮(2)、斜杆(5)、纵杆(6)、种子箱固定杆(7)、推杆(10)、平杆(14)和排种器(18)构成了点播机本体,所述平杆(14)对称设置在点播机本体的两侧位置上,所述平杆(14)一端设置有地轮(2),且地轮(2)与平杆(14)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地轮(2)的转轴上设置有飞轮(3),所述平杆(14)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纵杆(6),所述纵杆(6)与平杆(14)之间通过斜杆(5)连接,且纵杆(6)一端焊接有种子箱固定杆(7),所述斜杆(5)上设置有牵引孔(4),所述种子箱固定杆(7)将种子箱(8)固定,所述种子箱(8)的正下方位置上设置有排种器(18),且排种器(18)的安装架焊接在纵杆(6)上,所述排种器(18)由盘体(22)和盘壳(24)构成,所述盘体(22)安装在盘壳(24)内,且盘体(22)与设置在盘壳(24)一侧的转盘(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盘(9)与飞轮(3)之间通过链条(17)转动连接,所述排种器(18)的下方位置上设置有下种筒(20),且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仙雨,
申请(专利权)人:李仙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